首页 > 服装学院 > 服饰文化 > 正文
中国历代百家服饰勾起怀旧风尚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服饰文化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三寸金莲”、“大襟衫”、“背婴带”、“高领长衫”……我们对这些经常在历史剧、电影中出现的服饰并不陌生,但“三寸”到底有多小?“大襟衫”有多大?

  中国服饰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相承、发展和创新,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到了清代,服饰更是身份与社会地位的象征。

  ★小花鞋大襟衫

  小脚绣花鞋和大襟衫是清代服饰中的两个典型代表,一大一小展品相映成趣。

  最小的绣花鞋只有10厘米,刚好可放在手掌上。小脚绣花鞋俗称“小脚鞋”,又称“弓鞋”、“半弓”,一虎口(约四五寸)为一弓,半弓喻其纤校大襟衫则完全超乎现代人所能想象的规格,长96厘米,肩宽58厘米,腰宽62厘米,下摆85厘米,就算是超肥胖妇女穿起来也绰绰有余!

  ★金补子花绦边

  清代虽然废除了明代的服饰,但在不少方面还是沿用前代的形制,其中较为显著的要属明代官服上的补子。补子是官服上显示官职品级的图案织物,40-50厘米见方,织绣上不同的纹样,再缝缀到官服上,胸背各一。文官补子纹样用禽鸟,武官用走兽,各分九等,如文官自一品以下,依次用仙鹤、锦鸡、孔雀、云雁、白鹇、鹭鸶、黄鹂、鹌鹑,杂职练鹊;武官一、二品为狮子,三、四品为虎豹,五品熊,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所以,从官服就能看出人的身份地位。

  男士看官服,女士看花绦。花绦是用丝线或珠子编织成的花边或扁平的带子,清代广东刺绣和绸缎以构图丰满、色彩鲜明、手感柔软等特点在全国丝织刺绣业占有一席之地,是清代广东贡品之一。莲花纹、兰花纹、梅花纹、牡丹纹……亮丽如新,以玻璃珠片穿饰而成的花绦更是严谨精细,清宫服装的奢侈华美,由此可见一斑。

  ★中山装和旗袍

  清末民初,孙中山先生提出“常服听民自便”的原则,吸收了西服轻便得体的优点,再参考日本学生的校服,授意中兴会的成员黄隆生创制出一种有中国特色的便服,这种便服1920年后逐渐在城市普及,人称“中山装”。展览中的一件,是孙中山1912年任临时大总统时穿着的复制品。

  女装变化更大。清朝建立后,满族妇女的“旗装”就成为宫廷和王室妇女的“专用服装”,“旗装”就是“旗袍”。民国20年后,旗袍盛行一时,取代了“上衣下裙”的款式。这次展览中,我们可以亲眼见识旗袍演变的全过程----“清代旗女之袍”、“民国时期的新旗袍”和“当代时装旗袍”。你会发现,上世纪30年代旗袍成为中西合璧的产物,除了吸收传统的直身平面裁剪技法,还大量引进西方的裁剪、装饰工艺,沿用下来就成为了现代流行的旗袍。

  ★少数民族早有“超短裙”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服”。以居住在南方地区各省区的黎族、苗族、壮族、瑶族的民族服饰来看,黎族衣服喜好青色,以棉麻为料,妇女一般着对襟无扣上衣和筒裙,黎族筒裙中早有二三十厘米长的超短裙,上面多是岭南著名民间刺绣之一的黎锦工艺。
来源:本站综合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