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行时尚 > 时尚服饰 > 正文
衣着服饰看发展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流行时尚-时尚服饰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走过了整整30年。30年的沧桑巨变,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中随处都可以找到痕迹。就拿穿衣服来说吧,有人说,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穿在身上的历史。的确,活色生香的服装历来是时尚变化最为灵敏的风向标,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生动的形象记录。
  
  上世纪70年代

  一件衣服四季穿

  家住锦都社区的杨学杰今年49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很多。30年,她最大的“爱好”就是穿,从想穿穿不着,到想穿啥穿啥,当一件件美丽衣服让杨学杰越活越年轻的时候,那些曾经的衣装,见证了时代变迁。

  在杨学杰的记忆中,小时候,为了全家五口人的生活,父母亲总是起早贪黑地忙碌着。父母虽然都是拿工资的,但工资很低,能够吃饱穿暖就是最高的要求了,对于穿好衣服没有什么奢望。一件衣服四季穿,平时穿的基本上都是旧衣服。所以小时候她非常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家里才会给孩子做新衣服。

  上世纪70年代,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除了要钱,还得有布票。那时的布料品种少,除棉布外,其它布料市场上很少见到,即使有也很难买得起。衣服款式不但单调,还千篇一律,走在街上,无论大人小孩、男人女人,穿的衣服都是以绿、蓝、灰这三种颜色为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就是当时穿着的真实写照。

  1970年,杨学杰家里添了台缝纫机,母亲自己动手缝制衣服。每年“六一”儿童节前,母亲都要为她和妹妹、弟弟做白衬衫、蓝裤子。这些是为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准备的,每次活动完都会把衣裤收好,等下次活动时再穿。因为她常常要演出,母亲专为她买了一条漂亮的蓝花裙——这是杨学杰参加工作以前留存在记忆里的惟一时装。她视如珍宝,只有重大日子才穿。杨学杰告诉记者,那时虽然穷,但也是爱美的,常将白洋平布用颜料染成红色做衣服,然后上面用绣花线绣点小花。

  上世纪80年代

  选择“多彩而时尚”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服饰的选择可以形容为“多彩而时尚”了。“蓝、绿、灰”的单一颜色和军装、中山装、工装的简单样式已经成为曾经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鲜艳的颜色和时尚的款式。

  杨学杰参加了工作,那时她刚从农村插队落户后回到城里,特别想有件新衣服。她每月有18元工资,其中伙食费10元、存款5元、零花钱3元。两个月攒了6元钱后,托人到北京买了一件10元的漂亮衣服(母亲赞助了5元)。她虽然工资不高,但还是大胆地追求服装的新潮和色彩,不再满足于的确凉这样的质地,开始选择透气凉爽的泡泡纱、乔其纱之类的面料,色彩则取向于奔放、鲜艳、明朗。喇叭裤是当时最时髦的,她也赶了回时髦。这种裤子,上细下宽、把臀部绷得圆滚滚的,拉链不分男女一律开在正前方,又被戏称为“扫地裤”。当时的人们看不惯喇叭裤,认定这是奇装异服。

  杨学杰还清楚地记得,1984年,一部《街上流行红裙子》电影引燃了全国上下对于美的追求,女主人公那一袭红色衣裙让她的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那年她刚好结婚,北京的表姐从美国带回了一条大红色的百褶裙送给她作结婚礼物。这条百褶裙上面褶子小,下面褶子大,裙摆很大。她当时觉得太时尚了,怕穿不出去,就把裙摆裁掉了一截。她让这条裙子红红火火地在街上流行了一阵。这条裙子后来送给妹妹穿了几年,妹妹穿不上后,因为她太喜欢又把裙子要回来,一直珍藏至今。也许,女人与服装的缘份是命中注定的,这么一穿就穿出了一个时代的动感。随后,一部名叫《霹雳舞》的歌舞片成了青年人的“流行风尚标”,一时间,蝙蝠衫又成了流行装。紧随其后风行的是与之截然相反的“短小风”,大街上的姑娘们几乎全换上了紧紧包住双腿的牛筋裤和健美裤,上衣也从蝙蝠衫换成了短小、合体的夹克衫。健美裤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般以黑色为主,带有很大的弹性。由于当时流行,凡是女性,无论年龄大小几乎人人都穿。

  结婚后,杨学杰也买了一台缝纫机,并在当时科委办的“星火计划”服装培训班上学了一手裁缝手艺,常为女儿设计各式服装。她也经常为自己做衣服。她穿过花布的、“格呢”的、“灯芯绒”的、“的卡”的罩衣,夏天还喜欢买棉绸的。她总是将棉袄做成无领的,将罩衣做成翻领的,这样里面就可以穿一个假领子翻出来,或者是用毛线自己织一个小领子围在里面,既起到点缀作用,又能够保持衣服的清洁。她自行设计,不断创新,在衣领上翻新花样,有青滚领、铜盆领、荷叶边领等,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上世纪90年代

  想穿啥都有

  上世纪90年代的服装更是五彩缤纷、时尚多样,“什么好看穿什么,大家都这样也没人说啥,不像以前穿点新鲜的就是奇装异服。”杨学杰笑着说,年轻时想穿好看的都没有,现在啥样的漂亮衣服都有,即使年纪稍大了也不能落伍。那个时候,大家喜欢到纺织品市场买亚麻、真丝面料到裁缝店定做。夏天的连衣裙有六片裙、八片裙、十二片裙,春秋的套装是格子呢配真丝绒、冬天的大衣有呢大衣、羊毛大衣。爱美是每个女人的天性,而对服装展示的美,杨学杰又有着一种独特的眼光。生活条件渐渐改善以后,做新衣、穿新衣的机会多了,她就尝试着给自己“设计”新衣。“先挑块自己喜欢的布料,然后找个好裁缝,关键是服装的样子得自己动脑筋想出来。”衣服做什么领子、收不收腰,她都会提出建议。这些建议有的来自服装裁剪方面的书籍,有的则是她对服装本身的一种认识。

  21世纪初

  看重品质和品位

  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已经不仅仅是一味的追求时尚了,品牌、品质和品位成了买衣服时更为看重的部分。

  杨学杰说,她对流行的理解已经不再是一味的跟风,而是要穿出自己的个性——最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服装已经成了个人魅力的最佳展现方式。如今,人们再也不会集体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了,如果发现居然有人穿了一件跟自己一模一样的衣服,会被称作“撞衫”,让人觉得非常尴尬。无论是以前选料子做服装,还是现在买衣穿,杨学杰都觉得适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现在逛街一般去中高档商场、专卖店,现在买不到衣服只是看不到自己喜欢的,而以前是看好了买不起,买得起的却不喜欢。她可以花上千元买件心仪的服装,也会花几十元买件T恤。她说,其实,现在服装的选择余地很大,穿多了职业装,可以换身休闲服,经典的黑白配太多了,可以试试色彩艳丽些的,相信不同风格、不同款式的衣服,总有一件是适合自己的。

  记者看到,她家的走入式衣柜里挂满了秋冬装,夏装已经装到收纳袋里收起来了。杨学杰说,结婚时打的五斗柜,衣服就那几套,一人一个抽屉都装不满。但现在,衣服多得都快成负担了,每次换季收拾衣服成了一项“大工程”。如今锻炼身体有运动服,上班有职业装,旅游有休闲服。在家时,很多人也讲究得穿上了睡衣、睡袍。至于脚上穿的鞋子花样更是层出不穷,价钱也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上千元不等。出门前都得精挑细选,不仅要好看,还讲究搭配、合体。现在衣服多了,赶上逢年过节、亲朋聚会等大场合,还总觉得找不出一套合适的来。以前找不出来是确实没几件衣裳,现在都是因为衣服太多挑花了眼,杨学杰笑称这可能是当代人的“多发病”。

  改革开放30年,大家有目共睹的是祖国的崛起。服饰的变化在反映出人们着装观念改变的同时,也折射出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国家在日益繁荣昌盛,服饰的变迁成了社会历史前进的缩影。

来源:义务新闻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