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辅料面料 > 正文
重庆纺织企业集体流标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辅料面料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核心提示 尽管重庆的纺织业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在发改委称全国的纺织行业暗藏产能过剩后的几天,重庆本地的纺织企业在输美配额招标中集体流标。

  这对于全国的纺织产业来说算不上大事,因为重庆的纺织产能不到全国5%。但对于重庆来说,它关系着十万纺织工人的生活。

  但即使是这样,在重庆纺织业核心层看来仍不值一提。其一,配额的使用风险大,因为重庆企业对国内的生产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引起的纺织品价差问题无法解决。其二,深谙绕道而行的精要。购买的配额量太小,根本不能解决大量的出口问题,而将产品给客户,让客户自己找配额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流标事件所暴露的,只是重庆纺织业诸多问题中的一个,更多的隐忧,是在流标背后。

  没有配额照样自信

  12月15日下午,重庆金帝集团副总经理张力新在上班的路上匆忙行走,他不断地告诉记者,“配额投标的事不要再问了,这不好说。”

  当天,商务部公布了全国纺织企业2006年度输美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第一次公开招标结果,包括金帝集团、华诚一棉、华诚四棉等重庆纺织大厂在内的,重庆所有本地纺织企业都榜上无名。

  金帝集团是一个几天前还在宣称自己输欧配额“不够用半天”的企业。但即使没有中标输美配额,张力新照样自信地说,“没有配额,我们的货照样能出去。”然而她并没有详解货是如何出去的。

  同是没有购买到输美配额的华诚一棉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这是一家占重庆纺织品产量近一成的大型纺织企业,其销售处副处长陈彪12月16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虽然商务部明确告诉我们有资格去投标,但我们还不愿去,接下来的第二轮输美配额的投标也不一定去。”

  这样的态度在重庆的纺织行业中竟无意间达成了默契。据重庆市外经贸委对外贸易处主管纺织配额的蒋某介绍,重庆在本次输美配额竞标过程中有资格参与的企业有五十多家,但真正参与投标的企业只有十多家。

  政府部门用心良苦

  实际上,重庆很早之前就在开展动员纺织企业投标输美配额的事宜。

  自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后,重庆市针对此次输美纺织品配额招标曾经作精心准备。据商务部电子商务中心相关人士称,自11月13日商务部公布了《输美纺织品管理公告》后,重庆大部分企业都知道,2006年对美纺织品出口配额将采取业绩分配和公开招标两种方式进行。

  当日,商务部除公布了2006年—2008年对美纺织品的出口总量,还把配额具体分为直配(直接分配到纺织企业)和招标。

  其中直配部分是按企业出口业绩来分配,占配额总数量的70%,而剩下的30%则通过商务部组织的两次招标来完成分配。上周公布的招标结果是第一次分配,为招标分配方式总额的3/5。

  由于重庆纺织行业去年的出口量非常小,所以通过直配获得的配额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重庆想要直接向美国出口纺织品,此次输美配额招标是拿到“钥匙”的最好机会。但事情并不如政府部门先前预测的那样,12月15日商务部公布的结果让整个重庆的纺织业者们大跌眼镜,中标的重庆企业居然是清一色的商贸公司。

  同时,这些抢到彩头的重庆商贸公司夺得的标的也小得可怜。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重庆纺织品进出口公司等五家商贸公司在不到十类的纺织品中获得了不足两万打纺织品出口配额。

  有自己的办法出口

  结果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公众“高度关注”,一时间,流言纷传于大小纺织厂间。

  然而,这在重庆纺织业核心层看来却不值一提,因为大部分的企业的负责人都表示能为产品找到另一条“间接出口的渠道”。

  金帝集团副总张力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虽然没直接拿到配额,但有自己的方法出口产品,“比如将产品给客户,一些客户手中就有配额。”她称去购买的配额量太小,根本不能解决大量的出口问题,让客户自己找配额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以前没有配额的时候也照样过,我们十多年都这样过来了。”

  华诚一棉销售处副处长陈彪更道出了这种绕道而行的精要。“江浙、广东等地的纺织产业链长,它们获得了大量的配额,我们将重庆生产的原材料、坯布销售给它,让它们去加工后出口,这样可以直接绕开配额环节。”

  输美纺织品配额招标 重庆企业全军覆没2 企业心思

  不屑高价哄抢商务部配额

  渝企默契:不参与投标

  记者 林华强 报道

  核心提示

  一些厂家为了拿到配额,竟然将中标价格提到了商务部提供的底价10倍以上。

  重庆本地坯布质量太低,拿到成本高涨的配额很可能是“烫手山芋”,企业赚不了钱还可能赔本。况且,国内的生产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引起的纺织品的价差问题无法解决,配额的使用风险就会增大。

  重庆企业的低出口量,注定陷入了走生产坯布的低利润路线。

  致命硬伤

  “懂行的人都知道,出口棉坯布等产品的操作流程非常耗时,整个流程首先要确认国外买家,领取信用证确认价格,然后购进原料进行生产、运输,走完整流程到达欧美市场大概需两个月的时间。”华诚一棉销售处副处长陈彪,用自己的真实案例指出了其间的好处。它以纯棉坯布为例介绍时称,从去年开始,国内棉花市场的价格十分不稳定,这导致坯布价格有很大浮动。

  陈表示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致命的硬伤是,在整个出口流程中,货物的最终价格是在两个月前定的。现实的情况是棉坯布的价格从前年开始已经以月为单位大幅度波动。这种价格波动从去年开始越演越烈,在今年每个月的价格波动居然达到每月百分之十。

  国内的生产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引起纺织品的价差问题无法解决,配额的使用风险就会增大。在出货“两个月前,信用证上的价格已经确定,但我们无法保证出货时不降价。”

  这样的结果导致了全行业在今年的广交会上,很多内地的企业面对国外的进口商提出的定单都不敢接。也正因为如此,华诚四棉也缩小了使用配额的比例。

  “实际上,拥有配额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因为如此长的操作流程,谁也无法控制价格。”

  重庆市外经贸委外贸处主管配额的一蒋姓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证实重庆纺织企业的这种心态。

  她同时认为,“重庆企业不敢投标、不中标的原因是在生产成本上不敢和江浙的企业相比,因此投标价格很底。同时由于产量、出口量都不能和江浙企业相比,决定了重庆企业获得直接分配的配额量很小。这些因素导致重庆企业不得不走生产坯布的低利润路线。”

  据外经贸委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重庆纺织从本地海关出口的量到10月份为止仅有5000万美元。“这样的出口量注定了重庆纺织行业获得国家直配的量小得可怜。更严重的后果是重庆本地的公司又不愿去购买配额,明年的整个出口配额将比今年更小,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

  不关心谁中标

  尽管来自政府的态度是要求重庆的纺织企业尽量去争取配额,但纺织企业却有自己的策略和理解。

  华诚四棉主管营销的副厂长艾某在接受本报记采访时称,之所以没有去投标,是因为其产品结构决定的。

  “我们虽然产量很大,但主要是棉坯布和棉纱,棉纱有8000吨,坯布有4000万米。目前厂里直接出口到美国的坯布几乎没有,都是直接给服装厂,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艾某表示,在纺织业中配额的使用一般都是调剂进行。所以对于配额的投标谁获胜并不关心,因为并不是谁中标就谁用。

  同时,他仔细分析此次招标后发现,招标产品与该厂的产品对路的很少,并且配额量非常小。“即使中标也要协调和其它纺织品拼凑装箱才能出口,这种杯水车薪的配额对于生产大户来说意义不大。”他表示,由于今年输美配额招标量本身不多,广东、江浙的纺织厂家对配额竞争得非常厉害,价格水涨船高,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配额成本奇高,对企业出口不利。

  随后记者从商务部提供的中标结果分析得出了相同的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在所有投标地区中,深圳有3502家企业有投标资格,占全国总数28296的12.4%,其中两千多家企业参与了此次投标,最终有1407家企业中标,占到全国3000家中标企业总数的47%。

  高价配额

  此外,一些厂家为了拿到配额,竟然将中标价格提供到了商务部提供的底价10倍以上。

  商务部提供的最低中标价格列表中的数据显示,棉制裤子最低标价为8元/打,竞标价却高达102.14元/打,比最低标价涨了近12倍;男式毛制裤子的开标价格为192元/打,也比最低标价12元/打翻了15番。

  “这些无形的成本将会分摊到出口企业的总成本当中。”一位不愿留名的重庆某纺织企业副总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用高价抢得配额的方法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在欧美市场上,中国的纺织品还要面临国际对手带来的竞争。

  “印度等国的纺织品在配额成本上已经占有优势,中国的纺织品如果爆炒配额价格将不敌对手,内地纺织企业将会因此受到牵连。”据其介绍,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已经在近几年来大力发展纺织行业,它们从中国进口了大量的纺织机械建厂生产,用以成就自己的纺织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与中国形成竞争。

  “这些国家的发展速度相当快,我了解它们仅仅在重庆市场进口的纺织机械就保持连年高增长的速度。”华诚四棉艾副厂长分析。

  烫手山芋

  他表示,此前中国的纺织品在劳动力成本上占有优势,但今年配额成为一种新增的成本让企业负担,将会冲抵如墨西哥等非配额国家在人力成本上的优势。同时,不断高涨的配额成本,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也使中国纺织品的成本优势消失。

  艾认为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失利将最终波及到广东、江浙地区的纺织品出品企业,而重庆等内地城市的纺织品原材料产业将受到冲击。“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和这条产业链中江浙一带的企业盲目竞争那些天价配额,与其付出这些成本,还不如花钱去购买一些更好的设备,提高坯布质量。”

  陈彪认为,重庆本地坯布质量太低,盲目购买配额出口仍不会产生更多的利润,这样的水平拿到配额很可能是“烫手山芋”,高涨的配额成本可能让企业赚不了钱还可能赔本。

  “所以厂里没有参加投标,并对下一轮的投标也不感兴趣。”

  输美纺织品配额招标 重庆企业全军覆没3 破冰之举

  产能过剩 非配额路线受阻

  重庆纺织业寻求自救之路

  记者 林华强 报道

  核心提示

  尽管重庆的大部分纺织企业对于用高价购买配额直接出口方式表示拒绝,但纺织行业越来越低的利润,让业者不断回想起曾经的直配时代,那时纺织行业的毛利可以达到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作为企业,没有生存的威胁,作为员工,也没有下岗的忧虑。

  作为重庆纺织企业的改革样本,华诚四棉开始尝试的跳出纺织低利润区,寻找利润更为丰厚的产业链条地位。具体的做法是,与查氏集团在合川合作搞印染厂。

  迷茫的非配额路线

  由于受配额的限制,重庆的纺织企业开始依赖于广东、江浙等地的企业间接出口,这种现状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作为主管部门之一的重庆市外经委认为,重庆本地的纺织行业应当向非配额国家发展业务,“不要老盯着美国、欧盟不放。”

  重庆几乎所有的大型纺织企业的负责人都知道这样的方向。在外经贸委曾经召开的几次会议上,这样的指示被传达到了企业的实际操作者手中。华诚四棉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多次朝东南亚等非配额国家发展,但其间遇到了不曾预料的困难。

  最开始是市场,非配额国家纺织品需求普遍偏低导致其利润明显不及欧美。“比如中东等国家百姓使用的袍子,一般属于低档货,一两元钱一米,基本上赚不了钱,量再大也没有用。”

  除了利润稀薄,还必须承担血本无归的风险。

  曾与华诚四棉一道出口到土耳其的一批山东货,在去年就遭遇了这样的不幸。当时这批货运到土耳其,对方突然称不要货了,白白损失了200万美元,最受不了的是受了委屈却申诉无门,只有咬着牙忍了。

  在重庆,华诚一棉也曾经遇到过相似的情况,去年出口的一批货物到对方海关后,买家突然决定不要货了,华诚一棉无奈只好将货贱卖给当地另外的买家。

  但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最糟糕的是有的小国家如果发现出口产品或是信用证的一些小问题,它们最严重的处罚是将所有的产品没收。

  “这些交易风险在和配额国家打交道时是不用担心的,由于有两国商务部门的干预,加上大企业交易都遵守诚信原则,几乎很少发生这样的欺骗性交易。这也是大部分企业愿意做配额国家生意的原因。”

  或许是国家感受到了来自民间的意愿,或许是基于国内纺织业产能的积压,为了获得更多的配额,中国正在和俄罗斯协商,准备利用其作为中国纺织品的出口渠道。据重庆业内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称,俄罗斯出口欧美的纺织品配额从来没有用完过,如果可以与其合作,国内的配额压力将会减小。

  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变通方法,也是减压的渠道之一,但作为寻找非配额国家作生意的之外点子,被纺织厂认为是最佳的。

  潜在的产能过剩

  实际上,采取任何方法搞到配额都难以消减整个纺织产业过剩的产能。虽然压锭的作法在朱镕基退休之前就开始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执行。

  但是,在几年后的今天,曾经被控制在三千多万锭的中国纺织行业的产能居然增长了一倍,达到近八千万锭的庞大规模,它所释放的能量和潜在的隐忧都是惊人的。最可以证明的今年年初各国按照WTO取消配额后中国纺织业所爆发出的能量。

  一位业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到2004年下半年的时候,所有的厂都开始不再购买配额,纺织市场上的配额几乎没有办法出手,因为按照中国加入WTO时的约定,到2005年1月份,国家要取消纺织品配额,随意出口。大家都在10月份后取消了利用配额出口的计划,“等两个月不用配额就大量出口”。

  时间终于来到2005年1月,摆脱了配额的约束的工厂纷纷开足马力生产,一时间,各种产品都供大于求,做外贸的商人把大量的货堆放在码头等待出货。

  在取消配额的几个月里,几千种类别的纺织出口量猛增,业内人士提供的消息称,有的类别的配额居然比2004年增长了上百倍。涌到美国的纺织品最高达到了平时的15倍,到欧盟也有七八倍之多。

  一些国家由于中国出口的纺织品量突然增大,受不了冲击开始封关。当时中国准备销售到美国等国家的货物很多都滞留在港口,一些纺织品出口商因此亏损严重。之后,中国的纺织品再次回到了配额时代,开始了漫长的贸易谈判。

  但这似乎并没有冷却纺织业者的创业热情,有不计其数的夫妻店出现在重庆回龙坝地区:几台二手织机,像到超市购买零食一样的采购织布所需的原材料,然后织成成品卖掉。

  在这段时间里,重庆出现了相当于之前几倍的纺织生产能力的产能,中国的纺织行业产能也突飞猛进。这样的情形终于在最近得到了国家发改委马凯的高度重视,表示,中国的纺织行业存在潜在产能过剩。

  寻找丰厚的链条

  更为严重的是,对于重庆的纺织行业来说,产能过剩只是最轻微的病症,最让人担忧的背后设备老化、体制陈旧、产品低档等解决不完的问题。

  有业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尖锐地提出是否应该让重庆的纺织产业出局,但他沉思之后立即转变口风:“有的厂是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做,几千上万号员工是个大问题,想办法活下来才是关键。”

  华诚四棉的副厂长艾某认为要活下来必须挺过了2013年。

  “2008年取消配额并不能解决问题,其它国家仍能使用反倾销手段限制贸易,只有到完全实现自由贸易的时候,纺织业才能自由发展,向全世界释放产能。这个时间是2013年。”

  配额、反倾销带来的注定是大浪淘沙,能够存活的产能必需借助于机制的更新和追求纺织产业链条中最有利润的环节。整个纺织行业利润最高的环节应当产生在品牌上,“一段坯布的价格可能是四五元,经过印染后达到十元,出口到国外有十多元,一旦经过品牌服装厂加工后,在商场中可以卖到上百美元。”艾某举例,比如 意大利等国家的品牌服装,在世界各地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从原料到服装的利润被发挥到了最大。中国虽然拥有大量的纺织品原材料生产能力,但真正可以让世界都知道的服装品牌几乎没有,并且就连纺织产业坯布阶段也是恶性竞争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重庆最有潜力和可开发的环节是在印染行业,重庆在错过了技术改革和技术升级后应该开始尝试。

  于是,处于各种矛盾当中的企业开始寻找拯救重庆纺织行业和数万职工的道路。

  作为整个行业的试验田之一的华诚四棉,它在今年开始接触印染业。在这之前,重庆的印染行业与其它城市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就连一些中小的印染厂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陆续破产。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诚四棉与查氏集团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在合川搞印染厂,这个企业由轻纺集团20%的股份,查氏80%的股份。

  据称查氏的产品可能面向国际市场,因为其国际背景,拥有一些自己的销售网络,同时也可能面向内销市场。但要与查氏的对接还需要跨过体制难关,查氏要求高效的企业团队,但减员在任何企业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在国有企业当中。

  作为重庆纺织企业的改革样本,华诚四棉开始尝试着跳出纺织低利润区,寻找利润更为丰厚的产业链条地位。为达到这样的目标,其自身的裂变也悄然进行,其副厂长艾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全厂正在进行体制上的调整。”

  事实上,从源头上打破国际贸易关卡作法,正在对整个重庆本地纺织行业的观念进行憾动。

来源:新浪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