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为救三林刺绣青年“庄主”毕铮全情投入 200种针法中我能听见历史呜咽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青年毕铮堪称三林绣庄的“庄主”,在近30个绣娘组成的团队中,他是唯一的男性。上周五(5月18日),毕铮刚刚在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做完一场演讲,题目是:如何拯救传统艺术三林刺绣?没有想到,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演讲,却吸引了近百位同学,现场座无虚席。

  本报记者 吴晓青 本版摄影 记者 施培琦

  “世界地图”一个国家一种针法

  这里是三林绣庄的工场,一楼大厅内放置了两大玻璃橱,里面陈列了大小20多张报纸、文摘,“三林刺绣”的字眼比比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该大厅四周全部都是刺绣作品,《世界地图》显得与众不同。

  “你看!这幅世界地图上绣了13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都采用一种刺绣针法,比如抽、拉、雕等,一共有130多种针法,堪称世界纪录了。”毕铮指着这幅作品,自豪地说,三林刺绣一共有近200种针法,这是在原有三林刺绣针法上演变过来的。果然,记者凑近一看,《世界地图》原来是立体型的,中国是采用蓝色的绣线,还特意标有红色的五角星呢!“该幅作品中,最细的图案是用‘毛’来计算的,1根等于16丝,而1丝等于16毛。”毕铮给记者解释说,最多的时候,1根绣线可以手撕为16根细丝,这功夫可深呢。

  其实,《世界地图》只是三林绣庄的一个作品,但全面展示了现代绣花技术。“如果可能的话,我愿意把《世界地图》献给上海世博会,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国传统工艺的精致。”毕铮一再表示。

  寻找三林绣娘不遗余力

  毕铮成为三林绣庄的“掌门人”的故事还要从2005年说起。

  “那时,为拯救日渐式微的三林刺绣,我来到三林镇的老街,一家家地上门拜访绣娘。没有想到,几乎每户人家的女人都会刺绣!”毕铮回想起当年的一幕幕,仍显得很兴奋,一次偶然的机会,毕铮遇到了康老师。康老师名叫康美丽,她是一位拥有近30年刺绣经验的老绣娘了,当时她刚刚参加刺绣的技术等级考试,是上海最早一批持有刺绣等级证的“老法师”之一。得知毕铮来访的意图,康美丽跃跃欲试。

  “毕铮要重振三林刺绣了!”该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三林镇的绣娘们欢呼雀跃,康老师的电话一下子多了起来,不少绣娘纷纷表示愿意加入到该支队伍中。短短不到一个月,三林绣庄内就增加了15只绣桌,原本冷清的工场逐渐热闹起来了。

  旧厂房内找到宝贝资料

  有了绣娘,问题解决了一半,接下来摆在眼前的问题是:三林刺绣的原始资料,到哪里去找呢?毕铮甚为犯难。

  好不容易,几经周折,毕铮终于在三林老镇上找到原“绣衣二厂”,该厂已经倒闭,只剩下几个人做财务,依靠外租厂房维持仅有的一些开支。“我们所有的资料都在这个档案室了,你随便找吧。”面对毕铮,工作人员显得很诧异,这个已经倒闭的工厂还能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这个档案室隐藏在该工厂的顶楼,当时我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拨开头顶上的蜘蛛网,在里面足足呆了一个下午,收获可真不少,除了大量的人员档案资料以外,里面还藏有不少刺绣样料、毡子线,甚至还有上百件绣片和打样,太不可思议了。”毕铮回忆起当年的“寻宝经历”,兴奋得好像一个孩子,他坦言,这些宝贵的资料,详细保存了三林刺绣的历史,为今后的研发提供了一手的资料,这可印证了一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到各大高校推广“三林刺绣”

  如今三林绣庄尽管有所红火,但绣娘们的平均年龄都已50岁上下,寻找年轻的“接班人”迫在眉睫。

  上周五,毕铮选择了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为此他做好了充分准备,甚至不惜自掏腰包,只要给他充足的演讲时间。没有想到,原定两个小时的演讲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结果不得不推迟了一个小时。

  “我当场表演抽丝、拔丝等工艺,看着一根绣花线竟然可以变成16根、甚至更多,见此情景,台下的学生们都吃惊不已,纷纷举手提问,充满了好奇。”毕铮说这话时,双眼发亮,看得出来对于三林刺绣,他充满了足够的信心,“胸有成竹”了。

  但这只是他计划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要在上海各大高校全面推广“三林刺绣”,为这项传统手工艺四处呐喊。目前毕铮已经收到了不少电邮、信件,许多女大学生希望能加入绣娘的队伍中,但毕铮对此的态度很明确:她们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耐得住寂寞,具备绘画基础,刻苦训练,方能成为一个合格而完美的绣娘。

  ●新闻背景

  三林刺绣已有700多年历史。三林刺绣包含120多种工艺、200多种针法,但最值得一提的,还是三林独创的“抽、拉、雕”三大手法:“抽”,是在丝绸上抽掉几根丝,形成一定的几何图案;“拉”,是用针线将丝拉成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雕”,用剪刀剪掉平面上一些部位,再“雕”成镂空的立体图案。三林刺绣在近代曾有过两次鼎盛时期:一次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三林以刺绣闻名的杨林宝女士,与上海的洋行达成协议,交割刺绣业务,后来带动了三林近千贫苦者借此谋生;第二次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上海乡镇企业兴起,三林女子人人拿起绣花针,到八十年代参与刺绣者达到了20多万人,但后来兴起的机绣、电脑绣,使三林刺绣走向衰微。

  ●新闻链接

  《十八学士图》是三林绣庄倾全力正在打造的一件稀世珍品。

  毕铮认为,作为浦东传统手工艺的三林刺绣,它在每个历史发展阶段都会有代表作留下。目前正在赶做的三林刺绣《十八学士图》就是这样的代表作,堪称镇庄之宝。

  在三林绣庄的工场内,记者亲眼目睹了近10位绣娘正在“飞针引线”,只见该幅作品已经初现雏形,人物色彩鲜明、模样栩栩如生,站在一边的三林绣庄庄主毕铮脸上充满了自豪,他说:“该作品运用了抽、拉、丝等近百种针法,堪称世界之最,任何人出高价我们都不会出卖。”

来源:上海青年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