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绣出汶川的新生活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灾情严重的汶川、理县、茂县三地都是中国30多万羌族儿女聚居地,然而,受灾的羌族地区本身经济发展滞后,异地就业或者常规渠道就业对他们来说有很大难度,而羌族妇女更是此次受灾的弱势人群,灾情使得很多家庭断了生计。

  对羌族人而言,地震让他们失去的不只是家园、亲人,还有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档案史料的传承。一位羌族受灾群众说,北川原来有大禹纪念馆、羌族档案史料,现在县城全毁了,所有的记忆化为尘土,整个民族的资料也都毁了。

  作为一个羌族人,对杨军来说,财产的损失还不是最重要的,他最怕的是“羌绣”这块招牌倒掉,羌族的文化无法延续下去。

  杨军和他的姑姑李兴秀都属于“嗅觉”灵敏的人。2004年,做了十四年绣工活的农村妇女李兴秀偶然发现自己的绣品竟然受到来自五湖四海游客的喜爱,甚至有人花高价购买之后,萌生了将绣品转化为旅游产品的念头。于是,“羌寨绣庄”应运而生,由公司设计图样,汶川、理县、北川等地的3000农户共同为其提供手工绣品的半成品,最后由公司自有绣工进行最后的加工。

  为了让古老的羌绣继续发扬,6月18日,他就把当地妇女组织起来,在地震棚里开绣了。两个月后,绣庄又搬进了板房。羌族妇女擅长羌绣,这门手艺实用性强,足不出户就能手工制作,为家庭创造收入。而且,羌绣文化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把这门手艺活发展为产业,让外界的人认识它、欣赏它,也是对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

  除了杨军以外,社会各界慈善人士还在羌族聚集区建立了多个“羌绣帮扶站”,希望其他的羌族妇女同她一样,有机会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重建家园。由帮扶中心给妇女们免费提供最基本的绣片和线,绣片上有设计师已经勾勒好图案,经过培训的妇女们按照图案绣好,然后帮扶中心以固定价格收走,在市场上统一销售。羌族妇女平时可在家绣制产品,有突发困难或需求可及时向就近的帮扶点反映。茂县、理县、汶川等地已经建立了12个工作站,已有1500余名妇女参与了生产刺绣,并得到相对固定的收益。

  目前,华夏基金与“YBC青年创业计划”共同成立了支持灾区青年创业的专项基金,像杨军这样的创业计划更有可能成功实施。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