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七旬老艺人情系千年汉绣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中国有句俗语叫“艺不压身”,但对于75岁的任本荣来说,他一生挚爱的汉绣却成了现在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的“负担”。这项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因为难以找到传承人而面临消亡的境地。

    汉绣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地刺绣,曾与苏绣、湘绣、蜀绣、粤绣四大名绣齐名,清朝初年由荆州、沙市传至武汉。汉绣色彩浓艳,绣工精细,好的绣品甚至可以保存上百年。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初期,汉绣达到鼎盛期,上万名绣花匠人云集武汉,“家家绣花,户户刺绣”。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分别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名扬海外。

    任本荣出生在一个汉绣世家,家族里不下10人都是靠制作汉绣为生。1947年,12岁的任本荣拜绣品店老板胡品阶为师学习汉绣,从此与汉绣结下了60多年的不解之缘。

    “每天天一亮就要起来做师父布置的任务,天黑了点煤油灯继续干活,晚上十一二点才能睡觉。冬天天气冷,手全冻肿了,耳朵也冻破了。”任本荣说,“汉绣制作程序包括打样、设计、配色、刺绣、裁剪和组装,一幅普通的绣品要花上两三个月,精致些的要花上半年甚至更长时间。”

    老人说,他至今还记得师父的叮嘱:“一定要混出个名堂,把这门老祖宗的手艺传下去。”1956年,任本荣开始独立制作汉绣作品。

    1990年,退休后的任本荣依然没有放弃汉绣。为保住汉绣,任本荣决定将汉绣图案绣制出来留给后世。他先后花费了几十万元购买布料和绣花线,并走访民间,搜集了大量清代汉绣残片,历时多年加工整理出了2000余种图案。

    去年,任本荣在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帮助下,成立了约50平方米的“汉绣工作室”,将绣品展示出来供人欣赏、购买,并呼吁社会关注汉绣,扶持汉绣。

    从2004年开始,任本荣广招收徒弟,希望将汉绣这门传统工艺保留下来。他的徒弟最多的时候有三四十个,其中还有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等地的外国人。

    任本荣现在准备把自己的全部技巧传授给一个慕名前来的蒙古族姑娘哈斯其木格。“现在年轻人一般都耐不住寂寞,但她能沉下心来钻研,看得出来她是真正热爱汉绣。”任本荣语气中满是欣慰。

    哈斯其木格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一次和朋友逛街时偶然看到汉绣,便爱上了汉绣。“人的一生也许会在平平淡淡中度过,汉绣点亮了我的人生。”哈斯其木格说,“我会向任老师认真学习汉绣,将这门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手艺传承下去。”

来源:新华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