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四年练就第一绣走世博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王网与参加世博会的羌绣作品

  王网将陕西的羌绣带到世博会的消息在宁强县传开后,在她的老
家毛坝河镇草船子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以前认为学羌绣不能挣钱、
是不务正业的看法已经有所改变,年轻人也开始围着羌绣老艺人学羌
绣了。王网所在的宁强县第一初级中学的师生,也纷纷来到王网家了
解她参加世博的感受。

               宁强首位大学生羌绣传承人

  一进王网家门,在客厅的桌子、茶几、沙发上全摆满了宁强羌绣
制品,有围裙、鞋垫、童帽、吉祥香包等。整个客厅就像一个羌绣展
厅。“这些就是我带到世博会上的羌绣制品,当时有好多外国人问我
是哪里的,他们对四川羌绣比较熟悉,但对宁强羌绣不是太了解,我
就用英语向他们介绍宁强羌绣,见我年纪这么小就问我会绣羌绣吗?
我现场为他们表演羌绣技法,赢得观赏者阵阵掌声。”王网一边指着
满屋子的羌绣制品,一边向来宾介绍着。
  谈到宁强羌绣传承问题时,带王网参加世博会的宁强县文化馆长
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程文徽忧心忡忡。据他介绍,宁强羌族
刺绣除了独特的民族风格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观赏性和实用性。不
仅色彩绚丽夺目、对比强烈,而且朴素大方、牢固耐用。刺绣中有“
十字挑绣”、“串挑绣”、“编挑绣”三种主要针法,完全保持了羌
绣的民族传统工艺和特色,它比四川羌绣保留的原始元素多。绣品主
要有挂饰系列(图腾壁挂、镜框壁挂、吉祥香包等)、厨房系列(桌
布、围裙等)、日常生活系列(鞋垫、拖鞋、童帽、头帕等),另有
茶杯垫、靠枕等。
  羌族刺绣,简称羌绣,是在织物上用针穿引各色彩线所绣出的图
画。2008年6月,羌族刺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目录》
加以保护。宁强县是羌族故地,做为羌民俗之一的宁强羌绣,除具有
独特的民族风格以外,还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目前,宁强境内从事羌绣的手工艺人有400余人,年龄都在50岁
以上,常年生活在毛坝河、二郎坝、禅家岩、巴山等乡镇的大山中,
不为外界知晓。当地年轻人认为绣羌绣不能挣钱,不能养家糊口,宁
可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学羌绣。随着老艺人的陆续去世,宁强羌绣将面
濒临失传的困境。为保护这一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程文徽在将羌绣
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对全县老艺人进行摸排登记的同时,动员女
大学生教师王网学习羌绣,并向有关部门推荐王网以羌绣民间艺人的
身份参加上海世博会陕西馆汉中活动。

                 四年练就第一绣走世博

  王网的父亲王晋城是宁强县毛坝河镇草船子村人,虽然工作家庭
都在县城,但他对草船子自然风光及羌绣制品情有独钟,经常利用休
息时间带女儿去草船子,时间长了,王网对当地的羌绣产生了浓厚兴
趣。
  2006年王网从陕西理工学院艺术系毕业,分配到宁强县第一初级
中学当上美术教师;具有绘画功底的她开始利用寒暑假,回毛坝河镇
草船子村拜姑姑李根芳为师,学习宁强羌绣技法。刚开始,姑姑以学
羌绣不能挣钱、不能养家糊口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王网就死磨硬缠,
最后姑姑妥协了答应教她羌绣。学羌绣是个苦活,刚开始不会用针的
她经常把手和腿扎破了,捋线时大拇指上划出的一条条血印钻心得痛,
她擦去血迹继续练。有时绣一天因为一个色搭配不好、一个针法不对,
姑姑就会严令她拆掉重来。在姑姑的言传身教下,心灵手巧的她很快
就学会挑针、对针、链子扣等基本针法技艺,正当她学架花、割花针
法绝活时,姑姑去世了。随后,她又拜表姑王国珍为师学羌绣,很快
她的羌绣技法在当地小有名气。
  今年7月15日,县文化馆通知她携带羌绣绣品参加上海世博会,
为备战世博她拿出自己1万余元的积蓄,并动员父母到汉中、勉县等
地买线,然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加班加点赶绣参赛羌绣绣品。由于长
时间坐着绣羌绣,她的两眼干涩看东西模糊,腰椎和颈椎隐隐作痛,
她往眼睛里点上眼药水,向腰部和颈部贴上止痛膏,症状稍有缓解后,
就继续绣。就这样,她用一星期时间绣完服饰、香包、鞋、手提袋、
挂件等羌绣绣品。为增强宣传效果,她还亲自为自己设计并绣制了一
套羌族夏季服饰,做为参加世博会的衣服。
  7月27日至8月6日,王网与表姑王国珍以民间艺人的身份,带着
宁强羌绣绣品,参加上海世博会陕西馆汉中活动,第一次让外界了解
了宁强羌绣。
来源:陕西日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