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展现羌绣魅力 市场前景广阔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一位羌族姑娘摆摊出售自己制作的羌绣工艺品。

 

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老街村羌绣刺绣车间,大学生村官阳国琳正在操作电脑刺绣机。

羌绣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造型、秀美纹饰图案及丰富多样的色彩。2008年,羌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手游针 古绣传新意

走进位于北川新县城巴拿恰步行街口的羌族文化生活馆,只见羌绣商品琳琅满目,八方访客络绎不绝。新开馆不久的羌族文化生活馆,既是北川绣娘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作室,也是羌绣产品的陈列室和博览馆。

采访刚刚开始,北川绣娘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桂熙就忙不迭地向记者介绍起公司的新作品:《大禹治水》系列用连续5幅作品绣出大禹治水故事中的主要场景;《荡秋千》绣出了法国弗拉戈纳尔原作的油画质感;《生命映象》在拍卖会上拍出了高价……

和以往羌绣留给人们的印象不同,张桂熙研发的新作,不再只有羊角花、图腾等羌绣基本元素;羌绣作品的载体,也不再局限于花围腰和云云鞋等绣品。越来越多的羌绣精美挂件、高档艺术装饰品,从这里走向市场。

不拘于形式、题材的思路,让羌绣在新时期的发展之路渐宽。四川省绵阳市文化馆馆长温芬近年来一直负责北川羌绣的前端研发、设计工作。她再三强调传统艺术“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羌绣要进步,要受到消费者欢迎,必须对传统题材进行突破。”在羌绣研发设计中,温芬特别重视研究文化和消费心理,在羌绣题材中引进时下消费者关注的元素。

10多年来,张桂熙一直从事羌绣服饰行业。近两年,她开始深入北川各羌寨采风,着手市场调研,并致力于羌绣新产品的开发。在她看来,题材和内容的创新,是羌绣发展的大势所趋;但对于羌绣本有的特点,应当注重保留和发扬。

早在明清之时,羌绣就已盛行。羌绣技法原始古朴,构图精巧奇妙、色彩绮丽纯美、画面清丽明快、题材丰富多样、图案秀丽生动、寓意吉祥喜庆。羌绣作品的表现力,张桂熙用一句话来形容:绣鸟鸟长翅,绣花花飘香,绣龙游四海,绣人走八方。

“一学剪,二学裁,三学挑花绣布鞋”,羌族姑娘从小便受到严格的羌绣训练。日常生活中,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堂前屋后,一有空闲,她们就拿出随身携带的针线开始刺绣,不画样、不起稿,眼见手绣,活灵活现。传统题材中,牡丹、菊花、羊角花、杜鹃、石榴花、莲花、蝴蝶、孔雀、凤凰等较为常用,莲花象征纯洁、牡丹象征富贵、羊角花象征爱情……颜色大红大绿,线条简单奔放。

在针法上,羌绣多用架花(挑花),技艺娴熟的绣娘,还能掌握嵌花、织字(提花)、纳花(扎花)、撇花(平绣花)、勾花(链子扣)等几种。挑花细腻精巧、撇花纳花清秀明丽、织花蕴意奇妙、勾花淳朴豪放。

如今,和张桂熙一样,越来越多主张创新的绣娘和企业,在保持羌绣本有技法特色的同时,适度吸收其他刺绣中的工艺,创作出一批批更为精巧的新作品。

创作《大禹治水》系列时,张桂熙请来4位绣娘,绣了整整3个月。绣线的选择颇为讲究,比如绣灰色的蓑衣与斗笠,要使用黑色丝线,并将丝线在白色野杜鹃花汁中浸泡,颜色变浅成灰色后方可使用。

刺绣时,为提高作品细腻度和表现力,1根丝线要再细分为成8根,在绣人物的手部时,要用到其中6根;绣衣服时用到4根。《大禹治水》中集合了多种刺绣的技艺。

细分绣品 市场前景阔

在汶川县的一些小型羌绣企业与作坊,挎包、围腰、背袋等旅游工艺品和工艺加工件成为主打产品。

汶川特大地震后,在灾后重建中,映秀镇老街村的大学生村官阳国琳牵头办起了“羌绣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生产羌绣手机套、背包挂件等产品,销往汶川县城。

在老街村刺绣车间,阳国琳开启电脑刺绣机,选定好花样款式,按下操作键,飞针走线中,一幅色彩艳丽的图案瞬间织就。机绣省时省力,但相同样式的机绣产品,卖价只有手绣产品的三分之一。老街村灵活地采取“农时机绣、闲时手绣”的方法,以机绣与手绣相结合,全村几十名绣娘每月可完成价值2万元的订单。

羌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润来源,集中在销售服务上。阳国琳告诉记者,大部分绣娘倾向于在家刺绣,合作社定期上门收购绣片,转给箱包布艺厂加工,成品完成后再上市销售;也有绣娘将绣好的整幅作品,交由合作社寄卖,合作社从中收取额度为5%的管理费。

在北川,张桂熙将公司的羌绣产品分为4类——藏品、精品、商品、产品。藏品以传承羌绣文化为目的,用于收藏展览,不用于商业流通;精品、商品和产品,则依照不同的人力物力投入分档,市场定价高低不一。张桂熙告诉记者,《大禹治水》系列中的单幅作品,市场标价达到13万元;普通茶杯垫、绣花牛仔裤、钱包,则从几十元、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不过,去年北川绣娘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300多万元羌绣产品产值中,中低档产品产值占六成。张桂熙表示,实用的羌绣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比如在不少服饰产品中,羌绣的绣花装饰多位于易损处,密密麻麻的针脚大大增强了衣物的耐磨性。公司羌绣研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是开发出更多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具的羌绣产品。

目前在北川县,从事羌绣产业规模较大的公司共有10多家。羌绣市场仍集中在绵阳市和四川省,销售点则多在旅游景区的接待点。

北川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唐红梅近年来致力于推动羌绣产品的市场开发,她表示,羌绣产业发展仍处于初期,要细分绣品,走品牌化、差异化发展之路。

“对于定位高端的精品羌绣,应当在成都、重庆乃至全国、全世界寻找买家;中低端羌绣,应实现产品多样化,提升产品质量和实用价值。”唐红梅说。目前,北川部分羌绣企业已开始赴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交流。经推介,不少国外买家对羌绣产生了较大的兴趣。

另一种商业模式正在羌绣产业中兴起。唐红梅告诉记者,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与北川羌绣企业合作,由企业开发设计,开发出了有地区文化特色的公务礼品。羌绣公务礼品的产值,已经占到北川羌绣企业产值的三成以上。

“作为一个新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北川羌绣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唐红梅说。到今年年底,北川羌绣产业产值将超过千万元。

多方帮扶 羌绣获新生

汶川特大地震后,在灾区救援的过程中,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成都高屯子文化机构启动了“羌绣帮扶计划”,并成立了羌绣帮扶中心。

羌绣帮扶中心把汶川、理县、茂县等3县羌族群众聚居区作为“羌绣产品生产基地”,通过招募和培训具有手工刺绣技能的绣工,为羌族妇女提供就业岗位,解决民族地区生产自救问题。同时,在成都建立“羌绣创意开发/产品设计研发中心”、“羌绣创作体验基地”等,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建立生产销售体系,开发运营文化产品项目。

截至目前,羌绣帮扶中心已经在成都宽巷子、锦里、映秀镇、都江堰市、汶川银杏乡等地开了5个门店,相关组织也在帮助羌族妇女在当地旅游景点开设小门店。通过“大客户定制”的营销模式,羌绣帮扶计划开始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阿坝州妇女就业羌绣帮扶中心的项目执行主任颜俊辉表示,现在帮扶中心已经建立起了自我发展机能,开给绣娘的工价,也从最初的每小时3元提高到每小时4至5元。技术娴熟的绣娘,月收入最多可达到2000多元。

与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的帮扶也在展开。近年来,绵阳市和北川县相继成立羌绣产业推进办公室。据介绍,按照“政府扶持、规划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协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绵阳市将加大政府扶持,广聚民间资源,设立羌绣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将羌绣打造为独具绵阳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到2015年,绵阳市将初步形成研发、生产、销售等功能完善的产业体系,年实现销售收入上亿元,培训绣工1万人,建立羌绣生产基地10个。届时,羌绣产业将成为绵阳市文化和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成为全市灾后产业重建的重要增长点。

在北川县,羌绣产业推进办成员单位落实责任,分工合作——北川羌族自治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依托县内2所定点培训学校和羌绣公司,采取“职能部门+培训学校+公司+农户”的模式,组织开展羌绣特色培训班,培训3500人次;北川县团委开展各类羌绣技能培训班20期,直接培训青年2000余人;北川县妇联争取到玫琳凯培训资金2万元、世界人口基金保护和援助地震灾区弱势群体项目资金17万元,专项用于羌绣技能培训……3年来,北川县培养了一批能绣、爱绣、绣出的产品可转化为商品的优秀绣娘,其中市级羌绣传承人5人。

北川县分管羌绣产业的副县长徐长法告诉记者,为了提升羌绣产业的研发能力,北川还创立了羌绣研发中心,邀请清华大学、绵阳西南科技大学、成都工艺美术研究所、川音绵阳艺术学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参与,已研发并投入生产的产品达100多种。北川县还从县财政中安排60万元羌绣发展专项资金,投入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和产品研发。同时,相关部门积极为羌绣产业搭建宣传平台,帮助羌绣作品在上海世博会、深圳文博会、成都非遗节等大型展会上参展。

在多方的支持和帮助下,羌绣已经走出了羌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熟悉和喜爱。
 

来源:经济日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