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服装市场 > 正文
香港时装 下一站“纽约”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服装市场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导语:每年的时装发布季的时间表上,巴黎总是最后一站,压轴式地做“总结发言”,相对应地,纽约总是唱开场,这样约定俗成的规律总给人一种意象--小弟总是打头阵,大哥总是最后粉墨登场。于是,在四大时装周的地位排行中,纽约总是那个最不受“传统”宠溺的一员。

每年的时装发布季的时间表上,巴黎总是最后一站,纽约总是唱开场

  然而,这样的事实早已发生微妙转移,人们对纽约时装周的关注热情开始逐步逼近米兰,直指巴黎,而一向低调的伦敦则颇有淡出视线退居二线的趋势。尽管时间表依然雷打不动,但是,要说纽约时装周已然窜上第三位,绝不足为奇。

  纽约:最具包容与开放度

  业界总结,巴黎的权威气氛同时滋生着一种刚愎自用的态度,米兰的商业至上原则亦是意大利特色,伦敦的前卫但缺乏经营思路的做法终究难以喂饱媒体和客户,纽约却神奇地成为了其中集大成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比起前三者,纽约的确有着最为开放的文化包容度,多种族多文化的交融打开了一个更为开阔的视野,一代又一代的时装人带着抱负和冲劲,源源不断地向时装重镇的巴黎输送中流砥柱人才,早如Tom Ford、Marc Jacobs等人,而现在则有Tim Hamilton、Thom Browne、Alexander Wang等等立足美国市场的时代宠儿,按捺不住向巴黎叫板的躁动。甚至,那些基于纽约的名流,也都备受这样的时尚恩泽。

  而身处东方,东京时装周历史也不短浅,虽然总有不少惊喜冒出,却难以形成冲破性的力量与四个老大哥彻底看齐。对我们而言,国人的时装教育刚启蒙不久,上海和北京正在先后经历着一场春雨,渴望破土而出的喜悦。而在此时此刻,最有希望承载起“东方”使命的,恰恰是先行一步的香港。

  香港:承载东方使命

  之所以在前面两段花大量文字铺陈纽约的情况,其实正是基于纽约与香港之间相互比较的思考。作为曾经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割让地,香港在历史命运上与美国曾经的独立斗争之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血雨腥风背后,深层次地进行着一种化学反应——多元文化开始彼此渗透,种族差异开始模糊,思潮越加地自由奔放--而这一切,恰恰是孕育“创意”的最佳培养基。

  从另一个看似不怎么相干的层面上说,同样代表着工业革命的成果样板,这两座城市甚至在城市布局与景观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林立的擎天楼宇都骄傲地彰显着工业革命的绝对性胜利;并不宽敞的市政道路上奔跑着为生计操劳的出租车,当然,还有城市工薪阶层;更重要的是,集繁华与市井于一体的城市生活基调,保障着两座城市年轻人的创造力与活跃度。

  不论是白天或是黑夜,明媚日照下或是灯火迷醉间,行走在有序的车流人群中的香港年轻人,周身散发着一种不可被忽略的气场,一种渴望继续冲破统一制式、彻底找回真我的欲望,这种欲望,就写在他们的脸上,写在他们的妆容与衣着之上,立场之鲜明,让人感动。换句话说,如果你在北京和上海,只能在特定街区看到所谓潮人的话,那么香港整座城市的任何角落里,都散布着这样的狂热积极分子--时尚已然成为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而非少数人初级地用以标榜自己的标签象征物。

  这样说来,香港与纽约在这些问题上的惊人一致性,的确可以让人摸到一些线索,直至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如果说纽约时装正是基于上述缘由而得以挥毫泼墨大展拳脚,并最终赶超伦敦和米兰的话,那么,香港时装则颇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成功范本。

  关于这一议题的猜想,在7月初赴港参加2012春夏香港时装节期间,能深切地闻到这样的气息——比起上海与北京,这样的调性的确有着不可逾越的优越性。

  且不说那些应邀奔赴来港参加这一盛事的异国参展商和品牌,光是大陆内地的一些重头企业,也都纷纷在此撒播种子,希望借由这一福地,换一个绚烂明天。而来自日本和东南亚诸国的地域特色鲜明的品牌亦纷沓而至,希望在这个包容的港口,共同托起一个东方纽约。

  当然,这也许还都这是表面,那些奋战在一线从事头脑风暴的年轻设计力量,毕竟,时装产业若是一棵大树,他们就是最初的种子。

  尽管每一组设计展出的作品数量都只有四五套,但是藏在这些设计手法娴熟的成果背后的,我一度猜想为60后与70后见证香港时装跨越式发展的一代人,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最后陪同模特出场一一谢幕的设计师们都像是刚刚踏出象牙塔大门的毕业生,他们的年纪,该是比你我都年轻许多。我难以言状当时的喜悦,那应该是一种发自心底深处的欣喜--假如香港能带个完美好头,那么对于大中华的时装之路,必定形成一股指引性极强的推进力,恰如纽约时尚威力辐射下的北美时装潜力一样。

来源:时尚先生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