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商业报告 > 正文
欧盟内急 推动合作共赢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商业报告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5日晚9点,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欧盟贸易代表曼德尔森签署了《滞港纺织品协议》,滞留在欧洲各国港口的约7500万件中国纺织品将被放行。

  至此,困扰欧盟以及中国的纺织品滞港问题,在经过了一段带有“喜剧”甚至“闹剧”色彩的僵持之后,得到了相对圆满的解决。薄熙来5日晚间说,中欧再次就纺织品贸易问题达成的协议,体现了“合作、共赢”精神。

  有理由认为,薄熙来部长的“合作、共赢”,带有一点揶揄味道;而对于曼德尔森先生,这次“合作、共赢”,则有点哑巴吃黄连。

  此前的“合作、共赢”,是指今年6月11日,中欧在上海签署的纺织品谅解备忘录,对10类中国纺织品终止调查并达成过渡性数量管理协议。但令欧盟始料不及的,恰恰是这个双方各退一步的协议,因双方内部立法程序限制,从6月11日协议签署到7月20日实施监管,存在一个多月的“管理空当”。这段时间内,中国10类产品均可自由进入欧盟,双方贸易商为规避7月20日后实施数量监管,出现了抢出口、争进口的情况。

  这场限制与反限制的较量,中欧双方商人的精明,在与时间以及与政府意志的赛跑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据统计,今年1-7月,我国对欧盟纺织品出口615亿美元,其中6月、7月出口均突破100亿美元,单月增幅分别为27.8%和23.2%,较前5个月19.3%的平均增幅明显上升。

  抢关的结果就是,从7月开始,潮水般涌入的套头衫、衬衫、女式内衣,开始在欧洲各国海关堆积如山。

  可是,这些堆积如山的纺织品,大部分都已经付清货款,也就是说,因积压造成的损失,实际与中国企业关系不大。

  但与欧盟企业,关系就很大了。尤其是,欧洲正处于夏秋换季之时,面向低收入人群的零售商们面临着“无货可卖”的窘境。有统计显示,因配额问题无法入关的中国纺织品价值约为4300万欧元,而欧洲零售商们在秋冬交易季节却可能因此损失8亿欧元的零售额。

  面对如此尴尬的窘境,欧盟内部要求取消纺织品贸易限制的呼声也不断增大。尽管法国、东欧以及南欧等国坚持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但荷兰、丹麦、瑞典、芬兰和德国则公然反对配额限制。

  应该说,欧盟内部的“焦头烂额”,对此次就滞港纺织品达成协议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不妨说,欧盟在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上,犯了“官僚主义”的毛病。据媒体报道,在决定设限之前,欧盟的官员竟然没有咨询过相关企业。

  因为欧盟“内急”得厉害,中欧达成协议是必然的。但“合作、共赢”,却并不表明中国就不“内急”。

  根据协议,对于超过配额的商品,将采用年度预借和不同品种间的类转来调剂。

  “年度预借”实际是“寅吃卯粮”,直接的后果就是下一年度额度的减少。对生产能力强大的中国纺织品企业来说,这样的结果对今后的出口以及控制生产提出了巨大挑战。不妨说,在欧盟完全放弃设限之前,这是每年都套在中国纺织品企业脖子上的一根绳子。

  好在,被勒紧脖子的年头也许并不太长,曼德尔森解释,这不是欧盟想返回配额时代,而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办法,因为考虑到需要给遭到巨大压力的欧洲企业一些呼吸和自我调节的时间,这个时间约是两年到两年半。今后一定会进入无配额的自由贸易时代。

  由此,尽管此次达成协议体现了“合作、共赢”精神,但中国没有理由再次看欧盟“内急”的笑话。经过此次教训,欧盟今后有可能减少从中国的进口,而分一些订单给越南、巴基斯坦等国,以减少风险。同时,只要地区间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就肯定会出现贸易保护。中国与美国的纺织品第四轮谈判无果而终,说明如美国这样发达、纺织业早已是夕阳产业的国家,哪怕是出于国内“稳定”的考虑,也会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薄熙来对欧盟某些国家的贸易保护深表遗憾时风趣地比喻:在中国加入WTO这3年来,中国的企业勇敢地跳进了自由贸易的大河里,还游得不错,但令人遗憾的是,欧洲一些老运动员逐渐退化了,反而想爬上岸,寻求保护主义。“他们要真爬上岸,很容易感冒的。”

  薄熙来这话何尝不是说给美国人听的。但感冒是许多原因造成的,爬上岸,也未必一定感冒,况且,就算感冒了,也未必伤筋动骨。中国的纺织品业,就目前的实力而言,还没有能力让所有“爬上岸”的人都得重感冒。
来源:不详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