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商业报告 > 正文
出口企业转型 收购国际品牌反攻国内市场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商业报告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对于今年转攻内销的出口企业来说,他们或许是幸运者。自创品牌、收购国际名牌、继续贴牌生产……部分出口企业通过种种方式快人一步于数年前就反攻国内市场。这个冬天来临之际,他们凭借着已经站稳的脚跟在内销杀出一条血路。

  出口企业内销有优势

  出口企业转攻内地市场其实有着某种先天优势。“欧美国家对产品质量要求很高,为了保护国内就业,往往对进口产品设置各种各样的门槛标准。以前出口企业为了跨过这些门槛疲于奔命,但对于打入国内市场其实是有帮助的。”北江纺织有限公司总监秦刚告诉记者,该公司四年前进入国内市场时,感觉国内厂家对于出口企业的生产质量很有信心,也为他们当时争取到国内订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秦刚称,自己所在的公司主要生产布料,转战国内市场初期主要是给制衣厂供货,现在客户大多是品牌商。他认为,出口企业长期跟国际客户打交道,潮流触觉比较灵敏,所生产的产品款式紧跟国际潮流。“这也是品牌商非常看重的一个优势。”除了款式以外,出口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也令厂家十分满意。

  获新业务至少半年

  出口企业做内销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需要人力物力的再投入,需要重新建立销售渠道。“而获得第一笔业务,最少需要半年的时间。发展至熟知国内消费者的喜好,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秦刚回忆过往,当年的艰辛似乎历历在目。

  秦刚说,当时针对国内市场,公司重新设立一个销售团队,并花费不少资金进行产品推广。从决定做内销开始,秦刚就密锣紧鼓地参与国内一些展销会,“一次展会的参展费大概20~30万元”。

  出口企业优势

  国内出口企业多为国际品牌进行贴牌生产,贴牌其也为出口企业积累了不少国际先进经验;

  提供贴牌服务使其有机会进入国际品牌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在合作过程中,OEM供应方可以在产品质量控制、经营效率控制等的管理上按照国际购买方的要求组织生产,以先进的组织控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积累了先进的经验。

  像养儿子那样培养品牌

  行内有句话这样说:贴牌如养猪,做品牌如养子。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凌方才告诉记者,贴牌生产一单是一单,追求的是短期利益;自创品牌就像抚养子女一样是长期投入,心力物力花费不菲,事事忧心,最后还未必能成才。

  10多年前,该公司自创品牌庄姿妮服装系列杀入国内市场,辛苦培育之下如今已经是盈亏平衡,假如光以生产成本与销售收入来计算,该品牌其实已进入盈利阶段。凌方才告诉记者,当年在外销过程中就发现品牌很重要,没有品牌外销很被动,而且利润也少。“刚开始时我们做品牌是为了内销,但机缘巧合之下反而是进入了国内市场。”

  “做品牌也有几种方式,当时我们讨论了很久,后来决定自创品牌。”据庄姿妮的一名“开山元老”回忆,“1996年,该品牌在天河城开设首家分店,第一天开张已经反应很好,忙个不亦乐乎,一个月下来销售额竟然到达了20万元人民币!那时候,我们用10万元做启动资金,主要用于生产方面。生产10万元的货拿去销售,卖完以后资金回笼再生产新的产品。”这名元老说,即便是这样,月销售额看起来仍很不错,而且经营谨慎,但年底清理库存时还是发现小亏了一笔钱。但他表示,“就品牌投入市场的第一年来说,这样的效果还是算是不错了”。

  转内销、做品牌、搞研发

  大多中小企业

  不现实

  尽管部分企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内销大潮中,但在一些中小企业看来,转内销却是不现实的事情。

  首先是担心竞争激烈程度剧增,带来的是另外一场灾难。“国内市场容量没有改变,生产者却大幅增加,必然导致过度竞争,到头来利润还是会降低。”

  另一方面,创品牌似乎也是“天方夜谭”。深圳某玩具厂副厂长薛先生说,“没有上百万元的资金准备,贸然走品牌道路,也只有死路一条。”

  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也认为,外贸企业转内销并非容易的事情。企业内销的商业模式比较多,具体是收购品牌,租赁品牌还是自创品牌,要看企业自身的情况。其一是它们自身的定位,究竟是想做销售商还是品牌商;其二是企业自身的实力情况。自创品牌需要更多的资金以及更长的时间,收购品牌的话也需要大量资金,对于目前情况下的外贸转型内销的企业的风险较大,就纺织业来说,整个行业的景气度下滑,企业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现金为王的年代里,企业须慎重。

  “租赁品牌需要成本较低,但属于临时性举措,不能根本解决企业的问题,而且很多国际品牌在国内的认知度不一定很高,需要重新推广,效果不一定很好。”汪前进说,租赁品牌有点类似于出口贴牌,但可能需要企业自己去组织销售,难度比较高,但利润会更高一些。

  收购国际品牌反攻国内市场

  “中国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蛋糕,我们不能舍近求远,舍大取小。”

  拓展国内市场,中山丝绸的做法是收购一个国际品牌。该公司2001年收购了德国雅迪斯品牌攻入国内市场,也是用了两年时间才算是站稳了脚跟。

  “中国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蛋糕,我们不能舍近求远,舍大取小。”看中中国这个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后,公司从2001年开始推进品牌战略。中山市丝绸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关天计告诉记者,该品牌在全国已有80多家专卖店或是专柜,今年的销售增长是20%~30%,增长幅度与去年基本持平。

  “外界说是我们收购了德国品牌,其实应该是以入股合作的形式进行的。”关天计告诉记者,当时觉得这个品牌的风格与思路挺适合国内市场,而且他们的想法、理念也比较相合,于是便一拍即合。

  记者了解到,除了收购国际品牌以外,另外有许多出口企业通过租赁品牌拓展国内市场,尤以江浙一带为多。对于拓展国内市场,有许多人说到了金融危机肆虐的今天已经算是太迟了。关天计却说,“永远都不会太迟,只要你有心去做。”他说,并不是所有企业的适合去做品牌,要看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

  找个内地企业“相互取暖”

  “如今三家工厂组在一起,采购量一个月算下来有一千万左右原材料采购的量。”

  有企业是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直接进行内销,而是通过与有国内市场基础的企业进行合作互相取暖。比如说,汇桥家具公司就是找到国内的圣约翰家具进行合作,相互入股。

  圣约翰家具董事长冷月说,该公司在国内摸爬滚打十几年,市场调研是自己的长项,对国内的消费习惯、风俗、习俗把握得比较透。不过,生产与研发却是弱项。经过种种分析判断后,他们希望与外销企业进行合作。

  不约而同地,外销企业汇桥家具公司也找到了圣约翰家具。冷月说,其实外需疲软之际,外小企业也在积极寻找内销的途径,不过他们不了解国内市场的消费习惯,不懂得经销网络,以前是大批量的生产,现在也不懂得怎么去做小批量等等。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对生产、工艺的流程、工艺质量的把握以及成本的降低、生产效率的增加等方面做得比较好。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汇桥公司凭借合作打入了国内市场,还降低了生产成本。短短合作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实际效益已经看得到摸得着了。

来源:中国纺织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