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服装营销 > 正文
汉正街告别小作坊 服装生产基地“临盆”(二)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服装营销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前店后厂”的局限

  湖北区域经济研究专家、省委党校王海鹰副教授认为:“小作坊”在汉正街及其周边迅速蔓延,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汉正街服装吞吐量大、流通快,而且其“作坊”也是不可多得的天然货仓;二是大量使用童工,成本低;三是绝大多数无证经营,且昼息夜作,隐蔽性极强。

  王海鹰说,这导致汉正街乱拉乱接的电线犹如蜘蛛网,随处可见;大量房屋结构老化,耐火等级低,无消防水源、消防车道和自动消防系统;一些私营业主违章搭建,防火间距严重不足。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刘林青博士认为,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这掩盖了汉正街自身交通状况恶劣的实际情况,从而影响了政府的投入。他说,直到现在,汉正街市场内部道路都不畅,也没有一条出城通道。于是,大部分经营者已习惯了“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可这却阻碍了汉正街的发展。

  刘林青介绍,义乌小商品市场已有袜子、拉链、服饰、针织、饰品、印刷等八大产业形成产、供、销、运、外贸一条龙的成熟产业链,分工明确,规模壮观。相比之下,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上本地产品占有率不到5%,仍以商品代销为主,相当一部分商品是从浙江、广东等地批发来的,整条街等于一个二级批发市场,主要充当小商品的中转站。汉正街的5000多家小型服装加工厂,各自为战,规模太小,没有一个能够叫得响的品牌。

  汉正街的发展思路

  汉正街市场总商会秘书长李传华不完全赞同刘林青的某些观点。

  李传华介绍,汉正街凭借九省通衢的便利,以“买全国、卖全国”而闻名。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商居混杂日益严重,交通日益拥挤,商业模式日益老化,商品品质低劣及缺乏产业支撑,曾经的“天下第一街”,全国排名逐渐下滑。

  其后,武汉市对汉正街多福路等地段进行改造。由于资金紧张,多是小规模的改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汉正街的积弊仍旧存在。

  汉正街有关职能部门,曾组织商家进军柬埔寨、马耳他等国家,欲抢滩国际市场。由于缺乏有竞争力的品牌,产业基础薄弱,收效甚微。

  发展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培育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成了汉正街突围的必由之路。痛定思痛,汉正街所在的硚口区政府,决定利用区内的闲置厂房,兴建汉正街都市工业园,把汉正街品牌由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延伸。

  目前,汉正街都市工业园内的台湾名品工业园、爱之家塑料工业园、洲际服装工业园等已投产或将投产。在汉正街,“小商品、大市场、大产业”的流通链正在形成。

  必须对汉正街现有经营场地和业态进行“伤筋动骨”的改造,以改变原有场地狭窄、经营品种低档和经营业态单一的局面。2002年,汉正街四大片区在土地中心挂牌,由此拉开了汉正街大规模改造的序幕。

 去年上半年,汉正街调整了经营模式。首先新妆亮相的汉正街原服装交易大楼,是众多“变脸”市场中的一个。它给自己的新定位是“打造华中专业性最强、档次最高的饰品专业市场”。尔后,同一条街上还有两家新市场开张:老鼠街女装精品市场、强盛童装市场。

  硚口区经贸委有关负责人认为,无论是汉正街第一大道的“24小时不夜城”,还是库玛服装城的“一件也批发”,批发、零售和批零兼营三种业态并存,将改变汉正街单一、平面、只做半天生意的旧有格局。

  与此相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经营户放弃了以往摊位经营的模式,代之以更有形象和品位的展示经营模式。

  李传华介绍,这之后,下一步就是清理汉正街内的小作坊。未料,一场大火让这些小作坊提前“下岗”了。

  服装生产基地“临盆”

  汉正街关停5000多家小作坊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武汉周边的一些国有民营企业,纷纷主动找上门来与汉正街管委会联系,要求将汉正街服装生产基地迁到他们那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蔡甸区永安镇等一批远城区加工企业按“义乌经验”,接受汉正街部分经营者的订单和来料加工,大批农民工离土不离家,成为汉正街服装加工业稳定的技术工人。

  李传华介绍,目前,汉正街一些商户已与汉川汉正街服装城达成意向,汉川将有可能作为汉正街的服装生产基地;此外,除了汉川,蔡甸区有关部门也正在与硚口区政府进行协商,要求做汉正街的服装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仙桃等周边城市也在派人与服装业主接触。

  据李传华透露,汉正街的服装生产基地一旦确定下来,政府将在政策上有所倾斜。具体做法是:提供物流服务,并定点定时给汉正街供货,倘若定点定时供货都满足不了汉正街的需求,汉正街管委会就会建议政府开一条“服装绿色通道”,保障汉正街经营户的货源畅通无阻。(记者叶子)
来源:楚天金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