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辅料面料 > 正文
纺织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辅料面料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今年以来,纺织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西进”是纺织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不是把过剩的、落后的设备转移到中西部去,而是一种产业升级的转移,最终将形成新的布局:东部的产业集群聚集配套完善的上下游产业体系和较发达的市场体系;中部地区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成为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腹地;西部地区以明显的资源优势,成为纺织工业原料的加工基地。

  --纺织产业加速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发布的《2005-2006年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以河南、江西为代表的一些中部省份服装行业成长非常迅猛,2005年江西省超过福建省成为第五大投资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江西、福建六个服装大省投资占全部投资的75.28%。投资增长最快的前13个省全部为中、西部省,其中江西服装行业投资同比增长92.19%,居全国同行业第五位。

  进入2006年以后,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纺织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速度正在加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增长趋势,其中东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75亿元,同比增长27.5%;中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9亿元,增长105.7%;西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1亿元,增长97.1%。前两个月,江西、河南、四川、重庆等省市的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0%以上。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则显示,今年一季度,这个省纺织工业投资增长150.3%,远远高于其他工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近公布的分析资料继续体现了这一特点,随着纺织行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中西部地区投资增幅明显高于东部地区。1-6月,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76%,高出东部地区43.4个百分点。

  发展改革委今年年初发布的《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把“推进纺织工业梯度转移”作为未来五年的重要举措。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表示,中部纺织工业投资的增速远远高于东部和西部,这一现象表明,纺织产业从东部向中部迁移的迹象将越来越明显。国家对中部崛起的关注,以及针对纺织工业制定的政策,将给中部地区纺织工业发展带来契机。

  东部产业集群的部分企业因成本压力转移到中部地区,对此中部的许多省市也做好了充分准备。据了解,中部各省都将发展纺织工业列入本省“十一五”期间的产业发展战略当中。河南省提出“建立全国重要的新型纺织工业基地”,目标是“到2010年,棉纺生产能力力争达到1500万锭以上”;湖北省则着力打造“千亿工程”,到2010年全省纺织工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江西、湖南、安徽等省也提出了相应的规划。

  这样的转移趋势正使中部地区的纺织产业也逐渐呈现崛起态势。人力、电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江西省,通过建设集中连片的工业开发区,吸引了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市的大批纺织服装企业掉头向“中”。近五年来,江西纺织服装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其中70%来自东南沿海地区。全省从北到南相继形成了六大纺织服装业集群区,南昌昌东工业园已聚集针织服装企业500多户,形成从针织布、印染整理到针织服装加工的完整产业链,90%以上的产品出口;地处赣北的九江共青城开发区,吸引了近80户羽绒服装生产企业和20户其他制衣企业落户;地处赣南的南康市开发区集聚了362户西服加工企业,年产服装能力达3亿件。来自江西省经贸委的最新统计,这个省现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工业企业447户,2005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2亿元,5年中增长了2.1倍,实现纺织品服装出口7.35亿美元,成为这个省出口的第一大主导产品。江西在短短几年里崛起为全国第七大纺织服装生产基地。

  --纺织产业“西进”是必然趋势

  “纺织工业现在由东部向中部转移,跟改革开放之初东部承接自国外的纺织工业转移,两者本质上是相同的。群聚化是纺织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重要特点,产业群聚成为中小企业适应社会化生产的主要生存模式。”江西省综合行业管理办纺织处处长杨金娥说。成本压力加大、地区产业升级,以及纺织产业布局的调整,都是促成企业向西迁移的原因。

  孙淮滨认为,这是成本逼迫下东部地区纺织业的理性选择。因为随着沿海地区原料、人工、能源、土地资源的紧张以及当地环境要求的提高,纺织企业要继续保持比较优势,必然要向成本更低的中西部转移。目前,我国80%以上的纺织产业集中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和福建等地。在纺织业产业链条上,中西部承接东部地区转移出的劳动密集型部分,东部地区则应该抓紧自主创新,在品牌、研发等领域上多做文章。

  这种转移不是把过剩的、落后的设备转移到中西部去,而是一种产业升级的转移,是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大背景下政策所鼓励支持的方向。专家认为,从区域的发展来看,整个产业的主体在东部,其生产、加工、出口和效益主要是在浙江、山东、江苏等几个主要的东部省份实现。但随着沿海地区原料、人工、土地资源的紧张以及当地对环保要求的提高,这些工厂和企业的比较效益就会有所下降,为了维持其比较成本优势,向中西部的转移就成了一种必然。这样的投资是实行产业升级的投资,将会对我国完成纺织业的结构调整,从纺织大国变成纺织强国,产生巨大影响,应该大力地予以鼓励。

  纺织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目前尚未具规模。产业转移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及辅导作用,企业则需增加在中西部的投资。目前大陆沿海地区的投资金额仍比较大,东部10省生产总值占全大陆各地区总额的比重仍逐年提高,而东北3省、中部6省和西部12省所占比重仍呈下降趋势。除烟草工业外,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纺织品成衣等制造业生产能力仍集中于沿海的珠三角及长三角地区。因此,纺织企业如需向中西部转移,须有沿海地区成本上升、地价飙涨,以及中西部具有投资优惠及土地低廉等诱因。有关专家指出,从目前情况来看,纺织产业向中西部大量转移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加速推动产业升级

  应引起重视的是,虽然不少产业的转移属于纺织工业的存量调整,但更多表现在增量上。从目前情况看,东部纺织产业转移到中部地区来的只是加工制造等低端的部分。江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有关专家认为,东部不可能愿意丧失其产业主体的地位,但中部地区仍将利用此次产业转移契机加大自身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迅速升级。

  目前纺织产业向西转移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一季度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上,东部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75亿元,远远高于中部的17.29亿元。这组数据也说明,东部依然是投资的重心。中部的一些省份如江西、安徽、河南等除了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中部崛起的大政策环境外,同时在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包括加强工业园区的建设、环境的改善和政策的制定等方面,以期承接好纺织产业的转移,实现纺织业在空间布局上的资源整合。

  有关方面推动产业升级的政策正在加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最近发出通知,采取有关政策措施,促进纺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今年9月15日,国家对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2%,这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加速推动纺织业的产业升级。今年十部门联合下发的《加快纺织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中强调,要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的区域布局。《意见》要求,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适度控制棉纺、化纤常规产品产能的扩张,重点在时尚品牌、研发设计、市场控制力等方面有所突破;中西部地区充分利用劳动力、原材料和土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发展与东部配套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承接来自中心城市、沿海地区以及国外的产业转移,形成各具特色、比较优势明显的梯度产业格局。但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我国纺织业投资增长仍达到38.3%,高于纺织业出口及国内消费的增速。这要求纺织业加大资源整合的力度,在结构调整上下工夫。

  来自专家的分析认为,对中西部地区而言,纺织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则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加快技术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对高技术、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和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行业关键设备的研究开发,使重点纺织加工技术和装备制造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纺织品服装供应链中的地位,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要加大原料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的多元化。加大对麻、毛、竹等非棉天然纤维及新溶剂粘胶、聚乳酸等再生资源纤维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开展废旧聚酯及再生纤维的回收开发利用,提高天然及再生资源类纤维使用比重。

  三要加快重点行业调整,推进结构优化。继续拓宽纺织产品应用领域,大力发展医用、汽车用、建筑和过滤材料等产业用纺织品,培育纺织工业新的增长点。

  我国纺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全行业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高新技术和高端纺织设备大部分依赖进口。此外,品牌设计和自主营销能力薄弱,产品出口主要是贴牌加工。行业整合应能很好地形成企业的优势互补和梯度转移,提升我国纺织品的附加值,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真正实现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

  值得指出的是,未来一段时期里,中西部地区在承接纺织产业转移过程中须特别注重以下三点:一是对国家明令的限制和淘汰类纺织项目要严格控制,禁止投资;二是对淘汰类纺织工艺设备要加快淘汰,禁止转移,防止出现低水平产能的重复建设;三是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能降耗和废旧聚酯及再生纤维的回收开发纳入纺织行业发展规划的重点。

来源:中国纺织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