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机械信息 > 正文
中日家用缝纫机市场:差异与对策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机械信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对于国内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家用缝纫机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但在早已步入发达国家的日本,家用缝纫机的普及率却保持在70%以上,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国内家用缝纫机市场的落寞?

  近期,笔者有幸出访日本,观摩了日本缝制机械协会组织的日本小、初、高中生缝纫作品大赛,对日本家用机的情况有一些粗略的了解。如今日本早已步入发达国家行列,但日本家用缝纫机的普及率至今仍保持在70%以上,是什么因素对市场起了作用?回顾和梳理家用机在日本市场的发展情况,或许能为当前新型多功能家用缝纫机在中国市场的开拓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一、日本:家缝机落地生根

  日本家用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1932年,安井缝纫机兄弟商会完成直线家用机的试制,掀开了日本家用机的发展历史。在当时,尽管日本企业的缝机产品的品质已经比较优良,但以“SINGER”为代表的进口的缝纫机更是占据着日本缝纫机市场的主导地位。

    就在这一时期,日本实施新政,对进口产品征收高达35%的关税,给进口商品很大的打击。以兄弟公司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抓住这个机会,实行零件标准化生产,设计和制作用于缝纫机生产的加工机床,积极改善技术及提高品质。之后,受战争影响,日本国内的经济、产业都带有强烈的战争色彩。

  日本妇女使用缝纫机是一种极其常见的家庭经济活动,凡是有新人结婚,亲戚们必定会备一台家用缝纫机作为礼物。20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日本缝纫机家庭普及率一度在90%以上,而且缝纫机作为日本最早的出口机械产品之一,家用机的技术和功能也不断强化。

  60年代,有了电动缝纫机;

  70年代,产生了电控缝纫机;

  80年代,诞生了小型电脑自动调线缝纫机;

  90年代,电脑缝纫绣花一体机问世;

  21世纪,一台家用缝纫机可以当成一个缝纫工作站来使用。
 
  二、日本:家缝机持高普及

  是什么给了日本家用缝纫机这么强大的发展动力?自然是市场需求。

  1、日本的女性就业率低,主要是从事家务,使日本土的家用机市场比较大而且相对稳定。

  2、在使用缝纫机的过程中,日本也借鉴和引入了当时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的方式:将缝纫手工课程引入学校。在小、初、高中课程中设置不同难度的课程,教授学生缝纫技能。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缝制机械工业会每年都会组织全国性小、初、高中生缝纫作品大赛,展示学生们的创作才艺。家长和学校也都积极配合,包括兄弟公司、蛇目公司等各个大家用机生产商多年来一直对赛事进行赞助,使这一赛事长盛不衰。

  3、日本缝机业协助教育部进行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等,为推动缝纫技能的教育、普及和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得益于学校缝纫技能教育的普及,日本民众对家用缝纫机都不陌生。为了培养这种文化,日本把每年的3月4日,定为缝纫机节。

    4、日本的缝纫机技术与包括电子、电控、扫描、高速摄影等其他科学技术的结合,使日本家用缝纫机制造技术逐步在世界同行中处于领先位置,功能上不断推陈出新,在欧美这些老牌市场的地位也十分稳固。在以韩国、东欧和南美等国家或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日本家用机也越来越走俏。在中国,家用机市场也正在悄然回温。
 

三、中国:家缝机渐逝辉煌

  由家用机在日本的发展情况,反观其在中国的发展,是截然不同的另一条路径。

  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在低消费能力的环境中,我国百姓的消费方式采取买布裁衣自缝为主。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家用缝纫机获得大规模发展。当时,我国家用缝纫机的生产销售从代理商、修理铺、家庭作坊式的寥寥几个小企业发展为十余家拥有数千人的大厂;从年产不到2000台发展到年产1280万余台的大产业,成为当时世界家用缝纫机生产量最大的国家。那时的中国,缝纫机也是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家庭普及率一度超过50%。这背后是中国几亿个家庭支持着自成一体的市场体系。家用缝纫机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生活资料,功能也比较单一,停留在普通缝纫上。

  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后,服装工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崛起,而作为生产装备的工业缝纫机的需求大大增加,家用机产能过剩,市场不可避免地大幅萎缩。此时,中国的女性更多地走出家庭,走上工作岗位,很少有人还在家里用缝纫机制作衣服,而中国蓬勃发展的服装业给人们带来美观、便捷的成衣。这样的情况下,家用机似乎在短短几年就隐退,难觅踪影。由于父母一代都不需要手工制作服装,何况是80后的新一代,对新生一代和其组建的家庭家缝机完全“没有必要”的。

  事实上,中国的家用机生产并没有间断。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缝机产业向中国内地转移,其中国际家用机产业同样在内地开枝散叶;另一方面,以飞跃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本土家用机生产企业,在90年代初“又一次”开始了家用机的生产。与之前的“黑头机”有了明显的区别,以多功能家用缝纫机为代表的升级换代产品成功取代了普通家用缝纫机。

  多功能家用缝纫机可以同时在一台机器上实现直线缝纫、曲折缝纫、绣花缝纫,也可以缝制多种花型图案,并可作锁眼、钉扣、打褶、包边等多用途缝纫。多功能家用缝纫机不仅功能多样,而且外观精巧美观,极富装饰效果。

  然而,20余年过去了,多功能家用缝纫机产品还只是墙里开花墙外香,主要出口海外市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不及我国家用缝纫机总产量的3%。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家用机市场这沉沉一睡,究竟何时才会醒来?

  四、中国:观念不同导致差异

  日本家用机生产在20世纪70年代铸就辉煌,中国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时至今日,日本市场仍然红火,而中国市场则渐行渐远。其中的缘由是:

  1          特殊的就业结构;

  2          日本的家用机普及教育;

  3          恐怕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人们的认识、文化观念上的不同。
 
  据相关统计显示,经济水平达到人均GDP6000美元的时候,人们才会有对多功能家用机的需求。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庞大,达到这一经济水平的人还只是一小部分。这些人衣食无忧,注重生活的情趣和内涵,喜欢创意生活,自己动手做些东西。这时候,新型的多功能家用机作为一种创造性的DIY工具走入他们的生活。

  另外一类用户,则是对缝纫机留有深厚感情的“80前”的人们。但他们还只是很小众的一批。而且,对于他们来说,多功能家用缝纫机要如意地使用,发挥其强大功能并不容易,找专业培训难,原料配件不好找,缺图少样,使用不是很方便,缝纫机的使用率也不会太高。目前,大多数人还在追求“品牌化”的生活,并不能认同和享受自己制作东西的快乐和成就感。至于如今的年轻的小朋友们,功课则是第一位的,会不会手工劳工并不重要,社会也没有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对而言,日本的缝制文化是无处不在的,所有人都乐在其中。走进街边的小超市,经常有一个角落是属于手工布艺的。机器、原辅料、工具、布料、图纸、书刊……所有的东西可以采取一站式购物,既方便又是一种情趣,大家都愿意动手做东西。而且,女士们背着自己做出来的包包走在街上,可以看到她们的闲适和自足,并不亚于背一个名牌包所能带给她们的快乐。所以,中国最缺失的是对缝制文化的认同和宣传。
 
  五、中国:寻良策再创辉煌

  日本家用机多元化推广模式可借鉴


  近几年,日本著名家用机生产厂商和国内始终坚持家用机生产的企业都对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紧盯不放。众品牌各显神通,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进入或者回到中国市场。在这种火热的攻势 下,中国家用机市场的坚冰已经开始消融。一旦市场回暖、火热起来,中国很多家庭的生活方式可能都会有所改变。但如何让家用机市场尽快地热起来,是上述企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如中国的飞跃公司已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一些日本企业市场推广的经验和做法也很值得大家借鉴:

  1、注重家用机产品文化的宣传。日本的家用机大品牌积极推动缝纫机纳入学校教育系统,赞助学生缝纫作品比赛,倡导拼接艺术,把缝纫作为兴趣爱好的一个有机部分进行展示,吸引喜欢艺术的人群参与活动。正是企业不遗余力地推广和坚持,才能使日本的缝制文化才能深入人心。

  2、把脉需求,产品创新。日本的家用机市场多年来都十分稳定。当被问及如何能保持产品的生命力时,日本缝制机械工业会的专务说:“紧跟人们的需求,不断对产品进行创新,给市场带来新的活力。”的确,时代变了,除了缝纫,具有绣花等等复杂功能的缝纫机已经十分普遍。用扫描机读出的图像,经过电脑处理后输入到缝纫机内,以绣花的形式出现在布上;缝纫机还可以和印刷结合在一起;凸出的地方用绣花来表现,平铺的地方用彩印印刷……正是不断地寻求“变”,把缝纫与其他高科技相结合,满足客户对缝纫机的不断延伸的需求,赋予了产品新的活力。

  3、用多元化的方法做市场推广。特别是中国家用缝纫机市场的刚性需求还不够的时候,如何做好营销很重要。日本的企业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他们尝试了厂家直销、设立专卖店、开通邮购业务、向潜在客户寄发产品目录介绍产品、上门推销、进入家电超市、列入电视购物目录、开展网上购物业务等多种方式。中国的市场与日本有所区别,但总有一种方式是适合我们自己消费者的方式。我们国内的企业不妨从中提炼总结一些好的方法。
 
  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缝纫机又将重新成为中国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用它崭新的功能和设计让人们的生活焕发出更多新美好。

文章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来源:不详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