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渤海靺鞨绣”重现牡丹江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今年6月份在我省相继举办的哈洽会和木耳节上,牡丹江市色彩瑰丽、大气磅礴的“渤海靺鞨绣”成为吸引众多客商眼球的一道靓丽风景。近日,笔者走进渤海靺鞨绣传承人曲克好、孙艳玲夫妇的绣庄,身着古装的绣娘一针一线优雅地表演着传承着上千年的古代渤海靺鞨刺绣工艺,手下栩栩如生的作品让人啧啧称叹。

绚极一时的渤海国绣

    孙艳玲夫妇和渤海靺鞨绣的不解之缘,源于一次日本之行。曾是北京电影学院化妆专业老师的孙艳玲2004年被邀请到日本讲授化妆课,学校老校长的女儿即将出嫁,老校长想送女儿一件绣有中国元素的和服,便把这件事拜托给孙艳玲。孙艳玲小时候跟姥姥学过刺绣,觉得有能力做好便答应了老校长的请求。回国后,孙艳玲又向姥姥学习了多年未拾起的刺绣技法,当她把绣有花鸟风景的和服交给老校长时,老校长连连称叹。后来他们经过考察发现,手工刺绣在日本很有市场而且价格非常可观,于是孙艳玲夫妇开始了手工刺绣加工出口生意。
 
    那时的他们只知道这种手工刺绣是满绣的一种,它的历史是什么?夫妇两人决定为它寻根。
 
    经过翻阅资料与实地考察,姥姥所沿袭的刺绣技法正是渤海国当地百姓使用的传统针法——鸡爪针。渤海国在历史上绚极一时,是我国唐朝时期地方民族政权,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在当时世界上,经济富庶程度仅次于唐王朝,史称“海东盛国”,它的手工业、刺绣业相当发达,除内地的官私贸易外,已与日本等邻国有着贸易往来,并形成水路交通干线东海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的发现,让孙艳玲十分激动,同时也忧心不已,因为目前这种刺绣工艺在80岁以下的人几乎失传。后来夫妇两人专程去了趟北京博物馆,当了解了鲜为人知的渤海国历史,看到了出土的渤海国手工刺绣,夫妻俩被震撼了,并深深喜欢上这种民间手工艺,“想办法绝不能让古老手工艺失传,哪怕搭上这几年做化妆摄影学校等生意积攒下的财富。”孙艳玲夫妇为传承渤海国手工刺绣暗下决心。

提升传统手工艺 演绎新时尚

    孙艳玲夫妇从民间收集上来的传统手工刺绣,图案多为枕头、鞋垫、布帘、肚兜上花鸟风景等简单图案,夫妇俩最想表现的绝美北国冰雪风光,这些传统手工刺绣从来没有过。夫妇俩走访了苏、蜀、粤、湘四大名绣,由于这些都是南方刺绣,都没有绣冰雪的经验。于是孙艳玲夫妇决定自己钻研,虽然在上海、南京、牡丹江的生意让夫妇俩忙得像陀螺,但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他们就会琢磨,经过反复实验,历经两年终于成功。当笔者问她搞创作苦不苦,孙艳玲只是淡淡地笑说:“其中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

“渤海靺鞨绣,哈拉少!”

    人们到一个地方旅游,不仅欣赏那里的景色,感受那里的文化,往往走的时候还会买些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带给亲人朋友,有人就比喻旅游纪念品是城市名片。牡丹江市是国家优秀旅游城市,镜泊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能吸引五六百万游客。让人遗憾的是,这些游客走的时候只能买一些木耳、蘑菇或是俄罗斯商品带回去。渤海靺鞨绣的推出让牡丹江告别了没有地方特色纪念品的尴尬,同时被列为牡丹江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6月份在我省举办的哈洽会和木耳节展会上,产品刚一亮相就很快被抢定一空,尤其是“镜泊湖——吊水楼瀑布”、“雪乡”等牡丹江风光系列更是受到欢迎。一位俄罗斯友人受到馈赠时直喊“哈拉少”。一千多万元的订单让绣庄的近200位绣娘日夜兼程。
 
    孙艳玲说,渤海靺鞨绣是包括摄影取景、电脑设计、裱框制作和终端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的产业,她和丈夫有一个梦想,整合提档这些资源,使之形成产业一条龙的教学,通过培训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学习、了解、传承渤海靺鞨绣。同时还要开一个博物馆,因为渤海靺鞨绣不仅是牡丹江的,更是民族的、世界的。一定要让渤海靺鞨文化风情走出牡丹江、走出中国、流传全世界。

来源:黑龙江经济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