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服装营销 > 正文
一条毛巾的西进之路 产业转移助推浙江企业升级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服装营销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10多年前,上海毛巾在杭州有很大的知名度,不过上海毛巾不全是上海产的,有很多是设在诸暨的分厂织出来的。现在由这家毛巾厂发展而来的洁丽雅集团,又将生产基地搬到了湖北。越来越多的浙江制造开始向内陆转移,浙江人把10多年前接过来的活,传给了内陆省份的同胞。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认为,浙江需要发展出不必为土地、人工成本担心的大盈利空间产业,就像杭州的软件业一样。

  产一吨毛巾省水费1000元

  这段时间,浙江洁丽雅集团在湖北咸宁的工业园正在加紧施工,建成后,这个基地毛巾年产量将达到5000吨,相当于洁丽雅诸暨总部产量的一半,加上汉川一个即将动工的生产基地,洁丽雅集团在省外的产量将与总部相当,总量达到1万吨毛巾。“如果要在诸暨总部扩大这么大的产能,仅在水费一项上,集团每年就要多付出1000万元。”洁丽雅集团董事长石昌佳说。湖北几个生产基地的水费为每吨1.2-1.5元,比诸暨便宜一半多,据石昌佳的估算,生产一吨毛巾大约能省1000元。洁丽雅集团还可能在未来采用软化河水的方法代替自来水,到时候只要交不多的水利资源费,每吨毛巾的水费成本还将缩减500元。如果以一条100克重的高档毛巾计算,1吨毛巾就是1万条,仅以节约出来的1000元水费来计算,一条毛巾就能降低1毛钱成本。

  丽雅集团从2004年3月份开始,通过收购嘉鱼、汉川、咸宁的9家企业而将生产基地转移过去。除了收购所花的资金,洁丽雅在湖北的3个各占地200亩的工业园土地成本都相当低,而如果要在诸暨当地进行扩张,每亩土地需要花费10万元,一些小企业甚至需要花费18万元才能拿到。湖北嘉鱼、咸宁这些地方的工人工资与诸暨差不多,普通工人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现在的2000位职工都是被收购毛巾厂的职工。“这些工人都是有了几年工作经验的熟练工啊。”石昌佳说,从一个新工培养到熟练工最少要一年时间,折掉他们在练手时给公司创造的价值,少了培训这个过程,每个人大约可省下5000元的成本,2000人就是1000万元。粗算一下,洁丽雅将主生产基地转移到湖北,与设在诸暨本部相比,一年节省的生产成本在2000万元左右,约占去年洁丽雅全年销售的4%。安徽宁国晨光五金电子有限公司,将制造基地从宁波转移到了与浙江北部交界的安徽宁国,那里的人工工资比宁波便宜20%,土地成本低75%。

  总部保留在浙江

  虽然在湖北生产毛巾能大幅降低成本,但是洁丽雅仍然保留诸暨总部。温州甚至专门设立“总部园区”,鼓励外迁企业将总部留在温州。“就像许多浙江企业把总部迁到上海去一样,把总部留在东部有很多好处。”石昌佳说,浙江地处长三角,信息与设计人才较多,诸暨总部挂牌成立了国内毛巾行业第一个毛巾科研基地,有30多人在研究毛巾生产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的外观设计。目前总部已经研制出麻、大豆纤维、牛奶蛋白纤维、竹纤维等毛巾系列。这里研制出来的新产品都会推广到湖北基地进行生产。

  同时浙江制造已经使衍生的物流业相当发达,在诸暨基本上可以当天直接发送货物,但是在湖北嘉鱼、咸宁等生产基地,洁丽雅需要把货物运到武汉,然后再统一发货,发货时间要延长很多天。“同样是发货到沈阳,从武汉发货比从诸暨发货贵20%。”石昌佳说,公司曾试验过几次,对一些城市的产品配送,采用从湖北工厂运到诸暨再发货的物流途径,费用上不节省,但是发货速度更快,物流效率也更高。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安徽宁国晨光五金电子公司也将销售设在浙江宁波的总部。晨光公司总经理顾中权说,宁波总部同样承担技术研发的任务。“更重要的是,浙江有非常成熟的融资渠道。”

  浙江看中盈利空间更大的产业

  产业转移在工业史上一直存在。比如日本在二战以后有60%的外汇收入靠的是丝绸出口,但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丝绸出口越来越少,因为这些企业已经将丝绸生产的基地先后转移到了韩国、中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总是希望能降低生产成本。”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史晋川认为,浙江企业将制造基地转移出去有几种原因:

  一是浙江的人均GDP已经达到3500美元,杭州的人均GDP甚至已经达到5000美元,这时候水、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成本开始上升,企业的盈利空间变小,如果无法利用技术进步降低成本,那么只能通过产业空间的转移,向内陆要素价格更低的地方去,这种类型里最主要的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

  二是,一些企业的产品主要消费市场不在浙江,为了更了解销售市场、降低物流成本,就将制造基地转移过去,比如奥克斯空调看中内陆几个省份巨大的空调消费潜能,投资10亿元在江西南昌建下生产基地;

  三是一些出口企业本身处于产业链的低层,需要通过转移来降低成本。也有企业为了降低原材料成本,拉长产业链而向拥有生产资源的省份转移。洁丽雅集团最终选在湖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每年有500万吨的棉花产量,收购的企业中正好有棉纱厂。湖北几个基地建成后,洁丽雅自身的棉纱产量将从现在的3万纱锭扩大到10万纱锭,不仅可以供应自己的毛巾生产,甚至可能出售。“自己有了棉纱,就可以对下游的生产进行有效的控制。”

  史晋川教授认为,浙江确实需要发展出盈利空间更大的产业,使浙江产业发展进行升级。比如杭州的软件业经过10年发展,已经被业内称为第二个中关村。“像软件研发这样的产业对人工成本、土地价格并不敏感。”为了加快产业升级,去年杭州市召开了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发展大会,发布了《关于加快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出台了《杭州市信息服务与软件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

  新闻附件

  外省来浙江招商举例


  看到浙江有产业转移的需求,浙江周边有很多省份、城市开始主动过来招商,有些省市明确提出了融入长三角、做浙江产业转移“后花园”。

  2002年11月,西部重镇重庆向浙江省企业招手。该市铜梁县向浙江共推出25个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涉及化工、冶金机械、建筑材料、丝绸服装和农产品加工及旅游等多个行业。

  2003年7月,安徽宁国在杭州举办招商项目推介会,工业主导产业为橡胶汽车零部件、电容器、耐磨球、化工、建材、林产品加工。到目前已经有超过5000浙江商人在宁国投资。

  2004年8月,湖南长沙市在杭州举办投资说明会,项目有园区类、工业高新技术类、商贸流通类、旅游类、城市基础设施类、土地开发类、资产(产权)转让类等七大类。

  2005年6月,安徽黄山市由市长带队,率领着一支百人队伍前来参加商务洽谈,一天签订了21个合作项目,涉及资金达1.47亿元。2003年以来,在黄山市的浙江投资企业超过500家以上,实际到位的投资金额超过40亿。占外来投资额的一半以上。

  2005年11月,安徽的马鞍山、宣城、蚌埠、阜阳、芜湖五市,在常务副省长的带领下来到浙江招商。2004年底,已有30多万名浙商在安徽投资创业,总投资300多亿元。

  2006年3月,贵阳市来杭推介,重点推出项目涉及铝加工、磷化工、机电、新材料、医药、绿色食品、旅游、文化产业,以及高新技术园区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等方面。

  2006年4月,山东枣庄来浙江招商,会上枣庄市近200家企业与以浙江省企业为主的近300家企业,分别对口签订了171个合作项目,项目总额达到152亿元。自2005年开始,资源大市枣庄就与浙江开展经贸合作洽谈,当时共签订180个项目,项目总额达到150亿元。
来源:都市快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