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十字绣专题 > 十字绣新闻 > 正文
《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十字绣专题-十字绣新闻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清风徐徐、阳光和煦,北宋都城汴京城人声鼎沸,正准备过清明节。路人、店员、小贩穿梭在汴京城的大街小巷之中,小桥、流水、绿树、青山,也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这一幕,已被宋朝著名画家张择端绘成《清明上河图》,成为传世经典之作。

1000多年后的今天,宣恩县珠山镇居民刘丽历时一年半,用了97种颜色的绣线,绣了470多万针,绣成长6米、宽1.1米的巨幅《清明上河图》十字绣,以此献给2010年上海世博会,赢得了众多游人和国际友人的称赞。6月23日,刘丽在武汉参加完第五届华中旅游博览会回到宣恩,记者采访了她的刺绣之旅。

《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刘丽徜徉于世博园

姐妹们帮刘丽完成最后一道工序

做服装生意亏损结缘十字绣

今年37岁的刘丽,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一些,她说主要是因为自己心态好、热爱运动。记者在宣恩县城见到她时,她正在和一班姐妹们绣十字绣。这位成都妹子说起话来,带着“甜甜的辣味”,她说接触十字绣纯属偶然。

2001年,刘丽随丈夫转业来到宣恩,先后做过服装个体、品牌服装专卖。因为服务态度好,经营有方,生意一直做得不错。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刘丽所代理的服装品牌厂商倒闭,10万元的订货款石沉大海,加上商场的柜台租金、人员工资等,当年她亏损了30多万元。

多年的积蓄瞬间打了“水漂”,那段时间,刘丽情绪十分低落。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和一帮朋友在恩施城逛街,无意间接触了十字绣。心灵手巧的刘丽一看就喜欢上了这个手工活儿,况且她曾经还是织毛衣的高手。

刚开始,刘丽购买了一些十字绣材料试着绣些小物件,没想到,仅用了四天时间,一个漂亮精致的钱包就绣成了,其刺绣的速度和质量令同伴啧啧称赞。之后,她又绣了几个钱包送给朋友。刘丽告诉记者,因为十字绣是一个纯手工活,不仅可以打发时光,还让自己的心态变得平和。2008年8月,刘丽在电视上看到,辽宁抚顺县55岁的退休工人靳大妈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手工织绣了一幅长2.01米、宽1.08米的《清明上河图》。对此,刘丽深受启发,“自己闲着无事也可以绣一幅更大的作品献给2010的上海世博会。”

要绣一幅有中国特色的作品向世博会献礼,刘丽决定还是绣《清明上河图》。因为她觉得这幅画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且从画面上就可以向国际友人展现我们国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刘丽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丈夫和在上海工作的妹妹的大力支持。

辛苦绣成《清明上河图》献世博

说干就干,刘丽花2800元买了《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图纸和棉线、亚麻布等材料,于2008年9月开工刺绣《清明上河图》。

“十字绣要求纯手工一针一线织绣,不仅对针法的要求多样,而且要参照图纸一比一完成,丝毫不能马虎,有时错了一针都要返工。”刘丽说,十字绣对人的耐心和毅力都是一个考验。

平时,刘丽的丈夫经常出差,儿子上学,大部分时间只有她独自在家,这正好给了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潜心绣十字绣。她每天都给自己规定任务,必须绣完两格(约长20厘米、宽5厘米),偶尔因为其他的事耽搁,即便再晚也要把耽误的活儿补起来。

那段时间,刘丽养成了良好的作息时间,早上7点钟起床,跳半个小时的瑜珈,早餐后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休息30分钟又接着绣,每天要绣10小时以上。有时一个人绣得太久难免疲倦,她就打开电视机,一边绣一边“听电视”,甚至跟着电视里面的声音念叨,避免自己睡觉。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选泽的是清明节日当天,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画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据刘丽介绍,她的这幅十字绣长6米,宽1.1米,“一共用了97种颜色的棉线,绣了470多万针。”记者了解到,《清明上河图》全本从郊外田野,汴河两岸,一直描绘到市井、街道,全图人物数百个。“因为楼房、人物特别多,绣起来也很考验耐心。连最普通的一棵树都要用几种颜色,但最难的还是绣人物。”刘丽称,一个人物虽然高不过2厘米,但要看到上衣、裤子、鞋子的轮廓,需要频繁地变换不同颜色的绣线,一点都不能出错。因为太投入,有时会沉醉到艺术作品的场景中。一天下午,刘丽绣到马车图案时,突然听到一阵汽车喇叭声,她下意识地作出反应,“宋朝那个年代,怎么会有汽车呢?”后来才明白,是自己完全进入到作品当中了,把大街上的汽车当成《清明上河图》中的马车了。

因为要赶在上海世博会开幕之前完成《清明上河图》,最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刘丽经常绣到凌晨甚至通宵达旦,“即使绣到再晚再累,睡前我也要将逐渐‘长’大的作品展示一番,有种成就感。”刘丽说,一年多时间里,爱玩的她几乎没出过门,生怕误了工期。

4月28日上午,刘丽绣完最后一针,一年半的呕心沥血,终于用针线再现了《清明上河图》这一传世名作的全貌。当天下午,她搭乘恩施至上海的航班飞抵上海。

希望将恩施景点搬上十字绣

“完成这幅作品,主要是靠速度和毅力。同样尺寸大小的十字绣,别人可能要三年才能完成。”完成这幅《清明上河图》,刘丽感慨颇多。

摊开这幅《清明上河图》十字绣,只见在6米长的绣品上,大大小小的人物栩栩如生,有桥梁、店铺、酒家、住宅、城门楼等各种建筑,生动形象;车辆、马匹、游船轮廓分明,立体壮观,重现了汴京城当年的盛景。

在上海的半个月,刘丽带着她的《清明上河图》绣品徜徉于世博园区,雄伟壮观的中国馆、巍峨亮丽的世博轴、风格别具的各国展馆、丰富多彩的文艺展演,让她流连忘返。当然,她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更是令游人啧啧称奇,其中一位日本商人愿意出价20万元人民币购买,被她婉拒了。因为,她最大的愿望是作品能在中国国家馆展出。经过与中国馆的相关部门联系,然后又递交申请和有关材料,将安排她的《清明上河图》绣品于7月展出。

6月18日,刘丽应邀参加第五届华中旅游博览会,其作品受到广大旅游客商的青睐。

初次尝到成功的喜悦的刘丽,现在她希望“将十字绣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带领身边的下岗女工加入到这个行业。“绣十字绣既可以打发无聊的时光,又可以将绣品拿到市场上销售,总比成天聚在一起打麻将有意义。”目前,她已带动宣恩县城30多个姐妹一起刺绣。

现在,她的KS十字绣品店即将在宣恩县城开张,刘丽说,现在宣恩贡水河景区建设已启动,我州也正在加快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开发旅游商品市场前景广阔,“我有个设想,希望将中国的十大元帅、恩施的各大旅游景点搬上十字绣作品,请厂家设计图纸,要做到独一无二。也算是为恩施的旅游开发做点贡献。”

来源:恩施新闻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