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十字绣专题 > 十字绣新闻 > 正文
工疗员组成十字绣工作室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十字绣专题-十字绣新闻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正常上班下班,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养活自己,这些在普通人眼里再正常不过的生活,对于某些人来说,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生活在工疗站中的工疗员们,就是这样一个群体。

    日前,在古荡街道采访时,记者就被一个由工疗员组成的“十字绣工作室”吸引住了视线。

    皮肤白皙,眼睛大大的,笑起来很温柔。在工疗站3楼的刺绣工作室,记者见到了正在刺绣的郭建英大姐。如果不是事先得知,没有人会把“精神分裂症”和她联系起来。“这么些年,多亏了工疗站的工作人员,让我重新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我把这里,也当成家里一样了。”

    穿针、引线,一针针地回环往复,郭大姐正在绣的,是一幅红底黑字的“福”字十字绣。“其实我现在可以不用来工疗站了,但是这么几年,我已经习惯来这里绣一绣,一绣起来,我的心里就安静了,对病也有好处。”

    旁边正在绣一幅“海上日出”的王奶奶也有绝活——两根钢管做轴,十字绣的底布夹在其中,王奶奶只用一只手,绣针就在绣布上穿梭不停。“喏,你看,我这只手是假的。”只用一只手,就能绣出复杂的十字绣花样,在迎上大家钦佩目光的同时,王奶奶十分不以为然:“我们这里很多人都有绝活呢!”

    这里,就是工疗站开设的“刺绣工作室”,教授大家学习制作十字绣、绒绣等产品。刺绣好的产品,由工疗站联系出售,将按照每幅作品几十元至几百元的价格,补贴工疗员的生活。整个工作室大约有十几名成员,都是这里的工疗员。而这种简单但又极需耐心的活动,也和手工制作横幅、丝网花等一样,正是“工疗”的一种。

    “那段时间下岗失业,天天闷在家里就闷出毛病来了。”郭大姐笑笑说,“这几年的治疗已经好了很多,虽然还需要每天吃药,但医生说已经可以从事一些社会劳动了,于是,工疗站又帮她联系,现在在街道的一家小诊所帮忙。

    “在家里养病,我有空就喜欢看书。街道里也有很多书可以借,我什么书都爱看。”郭大姐说,时间久了,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很多相关的医疗知识。“我也就是帮忙打扫卫生、为工具消消毒什么的,干不了什么技术工作。”

    可这种简单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对于郭大姐这样的工疗员来说也是十分难得。“对于一般人来说,精神分裂症属于“终身残疾”,大部分的患者除了靠用药维持外,一般只能在工疗站从事一些诸如串珠子、制作丝网花等简单的手工劳动。像郭大姐这样能够回归社会,从事一份正常工作的患者还不多见。”工疗站站长顾丽娜告诉记者,“ 在我们这里还有好几名工疗员都恢复得很好,以后也有希望回归社会。”

    记者了解到,古荡工疗站原址只有400平方米,为了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2009年以来,古荡街道以全国示范阳光家园为标准,另行选址在辖区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内投入300余万元进行了新建,建筑面积共1060平方米,于2011年2月18日正式启用。新的古荡工疗站可满足残疾人的生活照料、医疗康复、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工场作业、教育培训等各项需要,目前,古荡工疗站有工疗员40名,其中重性精神病人28名,还配有6名工作人员和1名辖区责任医生。

来源:杭州日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