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服饰文化 > 正文
旗袍是一点点变窄的 服装变迁映射经济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服饰文化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从凤冠霞帔到白婚纱,从满清旗袍到连衣裙,从长袍马褂到中山装,从抹胸肚兜到透视装,从三寸金莲到高跟鞋……深圳大学教授罗莹以《老照片中的服饰演变》为题,通过精彩的百年摄影回顾了一百年来,中国人在穿衣戴帽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老照片讲述服饰故事

  一百年前,中国男士穿的都是长袍马褂,女士要裹小脚,穿非常宽松的旗袍。在中国服装史上,20世纪显然是一个重要的时间段,这一阶段中国人的服饰发生了巨大改变,清朝的服饰结束,也标志着中国传统服饰的结束。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开始,随着西方文化的渐进,国人的服饰也逐渐呈现出更多的西方文化的特质。而透过这些服饰的变化,正可以看得到不同时段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审美情趣、他们的价值观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

  罗莹的讲座以老照片为线索分五个部分讲述关于服装的故事。从凤冠霞帔到白婚纱反思服饰着装价值观的转变;从满清旗袍到连衣裙分析中西服饰文化的交融,从长袍马褂到中山装探索中国服饰文化的传承;从三寸金莲到高跟鞋思考服饰着装的目的与意义;从抹胸肚兜到透视装解读文化变迁对服装的影响。

  从这些解读中,不仅可以看到百年时尚的起起伏伏,更可以看到时装与时代的紧密关系。

  旗袍呈现中西文化的融合

  最能表现东方女性身体曲线的旗袍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服饰的经典代表。一百多年前,她们所穿的旗袍也是这样的吗?从罗莹教授展示的1900年代宫廷服装上可以看出,当年的旗袍宽袍大袖,根本不是今天的样子。在慈禧太后留下的照片中,她身穿标准的旗袍,右衽大襟,袖子有一尺多宽,整个衣服不收腰而且非常宽松,裙子非常长,基本上达到脚面。

  旗袍的改变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透过一张张老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旗袍是怎样一点点变瘦的。先是袖子逐渐变短,最后甚至出现了无袖旗袍,然后是腰身一点点收窄,逐渐显现出女性的曲线。罗莹介绍说,从旗袍的变化上,可以看出中西服饰的融合。比如给旗袍收腰来突出胸部和臀部,就明显地采用了西方的服装结构,这种结构在此前的中国历代服装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是西方服饰文化当中一种最基本的服饰方法,结构是西方的,而款式是东方的,此时的旗袍呈现出来的是非常明显的中西方服饰的融合。

  30年代已有泳装明星

  从这一百年的时尚变迁中可以看到,中国服饰两次大规模和世界接轨,一次是今天,另一次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中国人只用了短短的30年。30年代由于受到租界文化的影响,据说,当时在上海就出现了时装表演,甚至还出现了时尚电影,当时的报纸和杂志大量介绍一些巴黎当季最新流行款式,在欧洲流行的款式,不过几个月就可以在上海的街头看到。这在20世纪的服装史上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时期,中国服装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表现出和西方文化非常一致的形态。而这种同一性同时也非常复杂,在离租界稍微远一点的地方,比如上海的郊区或者是内地的一些其他地方,服装还完全是老样子。罗莹特别展示了一张30年代时装表演的照片,观众惊讶地发现,如果把这些女性的脸挡住,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张法国的照片,因为与同时期的法国服装风格完全是一样。

  与此同时,对服饰的态度也发生了堪称激烈的变化。在1933年的《良友》杂志上,游泳运动员杨秀琼身穿曲线毕露的两截式泳衣,成为时尚偶像。而仅仅在30年前,照片上的中国女性还穿着宽袍大袖的长裙大褂,把身体遮挡得严严实实,即使是露出一小截胳膊也可能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这种对服饰的态度也折射出当时的人们对生活的态度。

  服装变迁映射经济兴衰

  服装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时代的缩影。有趣的是,从这些老照片里的服装变迁上,观众还可以轻易看到社会经济的兴衰。上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遭遇困难,当时买布裁衣用布票,有时候一家人一年的布票只够做一件衣服。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服装——假领子,这种只需要一尺布的假领子可以替换衣服上最容易磨损的领口部分。而到了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好转,服装也越来越奢华,尤其是在一些盛大的婚宴场合,为了表明财力上的富足,中国人的婚纱越来越长,刚开始是20米,后来是60米,最夸张的是2006年乌鲁木齐的一对新人,采用了99米的婚纱,相当于两卷布,新娘在婚礼上走动的时候需要几十个人帮她托着这条婚纱。

  从包容、含蓄、宽博到大胆、诱人、性感,两张相隔一百年的女性照片,反映出一百年间,中国服饰实现的巨大跨越。在通过一张张老照片展示这些变化的同时,罗莹希望大家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也能够反思,“在传统文化逐渐丧失,在所有人都穿着西方服饰的情况下,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呈现东方人的面貌,如何面对我们的未来。”

来源:华衣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