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绣花基础 > 正文
探索·发现:古中国美丽织绣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绣花基础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凯撒大帝曾经对一种有着精美花纹的丝织品如醉如痴,这些美丽的织物让帝国无数的贵族都为之目眩神迷,它们产自一个遥远的东方国度———中国。久负盛名的中国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遥远的欧洲,给西方人带去了美丽、尊贵与荣耀……而那些有着精巧美丽花纹的丝织品,洋溢着中国人在丝织业方面的智慧,也让后人充满了对那个年代的中国织绣人的种种遐想和敬意。

蚕丝古老的时装秀

一种能够吐丝的小虫,备受古中国推崇,人们把它奉为蚕神。传说4000多年前,中国有位名叫黄帝的部落首领,率众统一了四方,在举行天下会盟的庆功会时,一位美丽的姑娘从天而降,手中捧着一束金色的蚕丝,黄帝命人把蚕丝织成轻软如云的绢绸,这美丽的织物被制成黄帝的王冠和袍服,黄帝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神,这就是历史上“蚕神献丝”的故事。

中国是蚕丝的故乡,也是丝织刺绣的发源地。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距今5000年的良渚、红山文化等新石器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织布的原始工具,也发现了麻的织物残片,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已经开始了原始的织造生产。

在陕西省博物馆中,收藏有一枚汉代的“金蚕”,它制作精美,体态逼真,而且通体鎏金,在以往出土文物中,人们见到的多是玉蚕,这样采用青铜铸造并以鎏金装饰的蚕,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凭此可以猜想,汉代的蚕桑丝织业一定非常发达。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让人们领略了中国古代织绣工艺无与伦比的精湛技艺。考古人员发现,墓主人辛追夫人是一位讲究穿着打扮的贵妇,她的随葬品中一共有100多件丝织品和衣物,丝绸、刺绣、织锦应有尽有,包括各式各样的袍子、衣服、鞋子,还有手套和袜子,所有日常用品都没落下,有人甚至把它称作“古老的时装秀”。有一件素纱禅衣以轻薄带孔的纱为原料,整体结构精密细致,透明如同蝉翼,只有48克重,如果去掉领口和袖口的镶边,就只剩下25克重了,据说折叠起来,可以装进一个普通的火柴盒子里,而之所以能够达到如此轻薄,完全依赖于蚕丝纤度的匀细,蚕丝纤细轻薄的程度甚至要超过今天机器工业条件下生产出的高级乔其纱,丝线的纤度仅仅只有现代丝绸的一半。

原马王堆发掘组组长侯良介绍说,从这件衣服就可以看到汉代长沙地区的栽桑、养蚕、缫丝、织绸这一系列的工艺都是水平很高的,所以到现在复制不出来。

织绣图腾皇家的独尊

1982年1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荆州市的马山镇发掘出一座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战国楚墓。古墓中的发现简直让所有考古学者都欣喜若狂,这里不仅出土了后来闻名世界的越王勾践剑,还完整保存了35件迄今所见世界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丝织物。这是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传世最早的刺绣实物,一幅幅精美的织绣作品看上去依然针脚整齐,配色清雅,线条流畅,图案中龙游凤舞,猛虎瑞兽,都表现得自然生动,活泼有力,充分显示出当时楚国刺绣艺术之成就。

中国古代的帝王都自命为“真龙天子”,认为自己受命于天,驾临人世,统治众生,于是在服饰上大量使用传说中的神兽“龙”的形象,以示君临天下,唯我独尊。帝王们自称为龙,按照龙凤的对应关系,帝后妃嫔们就开始称凤比凤了,所以龙凤图案慢慢成为皇家服饰上专有的图案了。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织锦中最高贵的是“南京云锦”,因为云锦外观富丽华贵、色彩绚烂如云霞而得名,这种精美的织造技艺,从它诞生之初似乎就注定成为皇家的宠儿,古代帝王们的服饰,大部分就是用这种光彩夺目的南京云锦缝制而成的。在传统的云锦图案中,龙纹占有很大的比例。根据御用服饰的规定和宫廷装饰的不同要求,龙纹的姿态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正龙、卧龙、行龙、出海龙、入海龙、戏珠龙,各种不同姿态的龙纹造型,象征帝王凌驾于众人之上的威严气势,而龙纹周边云海的陪衬,更是为了彰显帝王气势的威武磅礴。

丝绣比头发丝还细

在封建社会,美丽华贵的织绣品日益成为标志身份地位的象征。据记载,唐代玄宗年间的美人杨贵妃,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当时的宫廷中,仅仅为杨贵妃一人织造锦缎、刺绣衣裙的工人,就多达700人。

在当时的南海,也就是今天的广州,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一位奇女子卢眉娘刚出生时,眉如丝线纤长,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眉娘的手艺精巧无比,连皇帝都深为赞许,把卢眉娘称作“神姑”,要把她留在宫中,但是眉娘不愿意住在宫中,最终被度引成为道士。据说,后来眉娘得道成仙羽化归天时香气满室,众弟子将要为她安葬,抬起棺材觉得异常轻巧,大家打开棺盖,却只见到一缕丝绣。

修道成仙的故事当然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是卢眉娘作为一个刺绣高手,在历史记载中确有其人。

1981年,当考古人员打开陕西法门寺地宫的大门时,发现地面上堆积着无数唐代的丝织品,其中还有武则天的绣裙。为让大部分已经炭化的丝织品再现华丽风采,在陕西省考古所丝绸保护实验室,来自德国的丝绸保护专家正在努力修复这些1000多年前的丝织品。在显微镜下,这些蹙金绣中的金线其实是用黄金拉成的,它们平均只有0.1毫米,最细的地方仅有0.06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就是现代的高科技手段也很难达到这样的工艺水平,正是这些镶嵌在织物中的金线阻挡了时光的侵蚀,让我们在1000多年后还能一睹唐代丝绸的真容。

职业绣娘爱绣荷包

中国各地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小调《绣荷包》,感情自然,真挚动人,千百年来,中国民间的刺绣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一绣一只船,船上张着帆,里面的意思情郎你去猜。二绣鸳鸯鸟,栖息在河边,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三绣南来雁,飞过千重山,你与我那情郎哥把呀把信传……”

孙佩兰介绍,刺绣本来只是一种陶冶心情、提高修养的家庭手工,但是随着刺绣的日益发展,在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出现了一种称作“绣娘”的职业,一方面从事专门的刺绣工作,同时还从事富裕人家女儿的刺绣教习。对于一个大家闺秀而言,她不仅要刺绣自己的嫁妆,并且要制作很多带有刺绣的工艺品,以便出嫁时送给男方的亲友,因此,绣花也就成为衡量新娘心灵手巧的一个标准,她们经常绣的物品之一就是荷包。清代,除了大婚礼俗之外,制作精美的刺绣荷包经常被皇帝用作赏赐臣下,或者长辈赐给晚辈的礼物,逢年过节,荷包经常被用作“押岁”。清代小说《红楼梦》第八回中,12岁的秦钟去贾府与宝玉一同入私塾读书,拜见贾母,贾母送给他一个绣荷包和金魁星,象征“文星和合”,也就是功名顺利的意思。除此之外,在《红楼梦》中,多次提到名目繁多的绣品,诸如绣垫、绣帘、绣车帐、绣椅搭、绣屏风等。另外,绣墩、绣靴、绣带等种类众多的绣品不下40余种,数量多达7000余件。

织金金叶经过千百万次锤打

清代,江宁织造与苏州、杭州织造并称为三大织造,他们的主要功能是为朝廷提供御服织绣之用,宫廷御用的刺绣品,大部分均由宫中造办处如意馆的画人绘制花样,经批核后再发送三大织造照样绣制。

由于织绣工作主要服务于宫廷,所以工匠们在织绣过程中有很多独特的工艺,这些工艺可谓极尽奢华。在织锦刺绣中使用金线的织法叫做织金,在明清两代江宁官办织局生产的织金,金银线都是用真金和真银制作金线的方法,把金叶夹入乌金纸内锤打成金箔,金叶要经过千百万次的锤打,工人靠手的感觉调换角度,凭练就的技巧使金叶慢慢伸展,经过默契的配合,金叶终于成为金箔,制好的金箔只有0.12微米厚,轻微的呼吸就可以吹走,再经过背光、切丝,就成为了可以织进云锦的圆金线和扁金线。

清代织绣品,如果在织料的尾部织有某某织造真金库金的字牌,就说明所使用的金线材料货真价实,字牌的内容通常为织造官员的名字,或织造这种贡品的机纺牌号,表示织造官员或织造机纺对督造的贡品或织造的产品质量负责。

绣画“针圣”韩希孟的绝技

宋代以前,刺绣主要是衣服和日用品,而宋代以后,刺绣和绘画一样,是繁荣发展的时期。明代嘉靖年间,时任尚宝司丞的上海进士顾名世告老归隐,名垂后世的刺绣,因为出自顾家,所以也称顾绣。顾绣当中最有名的、对顾绣贡献最大的是顾明氏第二个孙子的媳妇,叫韩希孟,她主要的贡献是将绘画的那些原理色彩,融合到针法当中来,提高刺绣欣赏品的文化内涵。现在,故宫、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市博物馆等均有她的作品。

韩希孟的作品,极力追求绘画效果,以名家手笔为蓝本绣画,所绣山水、人物无不活现逼真,花卉草虫,生气盎然,达到画绣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所以韩希孟的作品也被称为“绣画”。书画家董其昌对韩希孟的绝技大为吃惊,惊叹:“此非人力也!”遂称韩希孟为“针圣”。

因为清代满人入关,满清皇族仿学汉人礼制,对品服规定极其详尽,乘与仪仗规模盛大,内室均配帘、垫、衣罩之类,无不用绣。清代刺绣盛极,成为中国刺绣史上的鼎盛时期,顾绣曾经一度风靡天下,甚至还出现用“顾绣”之名指代“刺绣”的盛况。受顾绣技法的影响,在民间先后出现了许多地方绣,著名的有粤绣、湘绣、苏绣、蜀绣等,即“四大名绣”。

来源:本站综合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