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绣花基础 > 正文
十字绣女的辛酸泪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绣花基础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 十字绣女,姓刘,河北的一个中年妇女。身高大约在164mm左右,身材苗条,肩窄、臀宽、腰细。瓜子脸偏瘦偏黑,明显地农村女人肤色。但透显出其独特的内秀、专注、执著的气质。她的眼睛并不明亮,也不妩媚,而是有些红肿。语音细柔,她说普通话我还能听得懂,陪她一道的同伴所说的是方言,我根本听不懂。
?? 我们是在天津体育馆举办的《第三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开幕时认识的。我因不划算也交不起三千五的展位费,不是参展商当然被拒馆外,只能无奈无助地坐在路边看看那开幕地热闹场面。大概这种“无奈”很容易被看出,所以她问我“是不是来参展的”,我说:是啊,交不起展位费,想等开馆后找个摊位“搭伴”。她说:她和我一样,而且是第一次出远门参加这样地会展,心里有点发怵,不知如何是好。我劝慰她说:没事,即使搭伴不成,在外摆地摊就是了,还省钱。于是,我俩先搭伴。
?? 事实上我也是第一次参加工艺品展会。开幕式还在进行,我和她话聊各自的艺术品。借着她的话题,我打开了包装箱,取出我的“锤艺浮雕肖像”作品,很快就吸引了一圈围观者,这时我也顾不得和她说话了,借机宣传。这也算是摆地摊吧。没过一会儿人群忽的散开,并纷纷开向馆内。几乎在同时她告诉我:开馆进人了。我急忙收拾好作品和她俩一道,随着人流慢慢向馆内移动。
?? 进入馆内,我们就找摊位“搭伴”,然而都被拒绝了,我心十分焦急,还是她眼尖,找到一个正在贴书法、金石作品的摊位主,提出了“搭伴”,对方很爽快的答应了,经过价格协商,最后以每天三百元谈妥。摊位主身高176mm左右,身材标准,不胖不瘦,方脸浓眉。江苏人,47岁。他布置贴好自己的作品后就急匆匆地离去。接着我就帮她布展。她的“十字绣”作品经过装裱,就像一幅幅国画,我帮她一件件的挂好。至于我的作品布展很简单,就四张0.6x360x480mm黄铜板浮雕作品,展开放在桌上就行了。
?? 当天会展的人气很旺,然而她的作品人气却并不旺。这并不奇怪,尽管她利用零碎时间向我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她的作品,而我也就只有一个概念:一般的刺绣,作为一个农家女有此技艺确也非同寻常、可敬可佩。然而在会展上,确实又是高手如云,奇、特、优、精的艺术品到处都是,因此她的作品相形黯然也就是情里之中。据她说:一幅作品要绣一、两个月,每天要绣四、五个小时。我问她:为什么每天只作四、五个小时。她解释说:这种刺绣很伤眼睛的,我的眼睛到现在还没有好呢。这时我才明白,她眼睛红肿、布满血丝,不是害眼病,而是劳累所致。其间也有人来看看她的“十字绣”,甚至用手摸摸,她当然是热情介绍了,只有在这一刻,她的脸上才愁云消散,阳光灿烂,显现出成熟女性的另一种美。然而,她脸上更多的是焦虑,因为光顾她作品的人很少,而且几乎全是看客——看看而已。
?? 我虽然四件作品也很少,但确实是很“精”,其中一幅“父亲”锤艺浮雕肖像,就是当今全国锤艺顶尖高手也制作不出来,或是尚未想到,也许以后会有人能做得出来。摊位主回来没一会儿就闭馆了。这一天对我来说,很快就过去了,因为我在忙碌中。
?? 第二天,也就是十月一日,开馆进人后,她的展况依然如故,很少有人问津。我的虽然有人问津,却也没有成交的意向。倒是摊位主的根雕艺术品小件很好卖,但上千元的大件也是有人问无人买。大约在将近中午的时候,一对六十多岁的老年夫妇,径直走到她的“十字绣”展品前,非常认真、仔细的看过以后说:不容易,不容易,好,很好。看得出,老妇人是一个行家,她俩交谈的比较专业,自然就很投机。“这种传统十字绣,我有好几年没有看到了,我担心它已失传了,没想到今天在这儿看到。”老妇人的这句话使我一惊,这时我才知道:这是非常非常传统的刺绣工艺。接着老妇人又给出了事实的证明:“这种‘十字布’我们天津早已买不到了,现在要买的都是进口的。”最后,老妇人非常诚恳地托她帮忙买十米布邮寄过来。并留下了详细地址。他们走后没过多久,她脸上的灿烂就消失了,很显然,她关心、焦虑的是卖她的“十字绣”,而不是卖“十字布”。果然不错,在我们午餐闲话中,她也就真情流露。我宽慰她说:“十字布”也许就是商机,抓住,说不定是绕道成就你的“十字绣”,至少也是对普及、推广“传统十字绣”作贡献。摊位主接着说:我虽然是以“金石肖像印章”为主,但不也是用“根雕”卖钱养活自己,才能坚持做艺术。
?? 她和摊位主确实都很优秀,当地的电视台、报纸都做过报道,也可以说是身怀绝技,但境遇如此,那么我呢?我的信心开始风蚀。。。。。。
?? 下午,一个约55岁左右的女士仔细看了她的“十字绣”作品后,连夸“了不起、了不起,十字绣能做到这种水平,真的了不起。”她们在一番专业谈话之后又谈起卖价,她报了几幅作品的价格,接着语气坚定地说:“卖不上这价,我自己留着,也不会贱卖糟蹋它。”我看得出那女士的赞许是由衷的,因为她说出了这种刺绣的实情:“这种刺绣不仅伤颈椎,而且还很伤眼睛,我也就是因为眼睛受伤而放弃、不做的。”那女士在告辞时拉着她的手深情地告诫她说:做半小时,息半小时,要不,你眼睛会和我一样的。
??这其间,我也不止一次的听到惊嘘声:“咦!十字绣!”。她的“十字绣”,年轻人是视而不见,上了岁数的人也只是偶尔驻足观赏观赏,也仅仅是观赏,没有购买的意向,即使是问她价格,我看得出,也仅是随口问问而已。


?? 直到此时,我对她的“十字绣”才全然明白:这又是一个频临失传的工艺品种类,而且是有很深的很广泛的群众性根基。这也是她的刺绣与其他刺绣相别而独特之处,原来这是原汁原味的传统工艺品,是真正的没有变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有人在做、在行动;有人愿做、乐意做,直至贡献一生。然而,他们都普遍面临着一个最大问题:那就是生存及为继。放弃极易生存,坚持则难以生存、难以为继。市场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市场的购买欲望是由其文化背景决定的,而这方面的教育及环境熏陶,在“文革”期间几乎是荡然无存,在改革期间也是被遗忘的,而现在仍然在继续被忽视。尽管有识之士在呐喊、呼吁,我们媒体也尽力关注、报道、传播,然而,却很难形成普遍的关注、支持。因为他们健康、聪明、有能力,这确实是强者的特征,所以人们错把他们当作强者。其实由于他们的执著、所爱而不达,极易变得脆弱而成为弱者,或者是另类弱者。而且爱得越深、越执著,越不被理解,自己也就越发痛苦、越加脆弱。只是我们的心理学研究还很少对这类人进行专题研究。著名油画家凡高就是典型的实例:生前只卖了一幅画,穷愁潦倒,37岁时开枪自杀。是强者?还是弱者?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是对此是实行救助、扶持?还是任其自然?
?? 她有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才气,却缺乏独立的经济支撑,难以为继,以至在后来我们的交谈中她流露出“打工”的想法。我想:这是无奈吧。在回旅馆的路上,我和摊位主仍然是谈兴不减,然而她的话明显少了,也不加入我们谈话,而且总是常常一个人走在我们的前面。我从她的背后也能感觉得到:她有些失望、惆怅。
?? 下晚就餐时,我与摊位主恰巧碰到她和其同伴,于是四人共餐。摊位主心里还在郁着两箱根雕作品没运到,大骂物流公司是骗子。而我则是寻找话题,借题发挥,并且不经意的说出来,尽力来宽慰她。因为这是她第一次参展,所以我还是觉得有必要相互鼓励。“来参展就是来碰运气。”“还有明天、还有希望。”我的这一主题不变,只是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其实我也知道,说与不说没有多大差别,她能坚持六、七年做“十字绣”,足以已表明她是个很有主见、独立性又很强的女性。也一定经历过各种困难、面对过各种压力。
?? 果然,在第二天开馆前,我见到她的时候,她和同伴已是旅行的全副武装了。难怪她昨日晚餐在餐间就悄悄把帐结了,原来是辞行之餐。只是她当时没有任何流露,我确实有点意外,这也再次证明她的独立性。摊位主说了很多挽留她的话,我没说,我只问她什么时候走,她回答说中午离开。我们的展况依然如故,如同昨日。其间当我因事回到展位的时候,她乘着摊位主在与顾客交谈时悄悄告诉我:她已付六百元给了摊位主,我说:那你不是多付一百元(半天)。她说:“他也不容易。”淡淡的一句话,其品性立见。其实我知道她何尝不想多展几天,只是一天要近三百元支出,这也许就是他们全家一个月的菜金数。
?? 临近中午时,她开始收拾,我帮他收拾完后,我看着她红肿的眼睛对她说:回去不要再做了,把眼伤养好,着重宣传、推销。她笑着回答说:卖不掉就不卖啦,明年去打工。究竟是玩笑,还是真话?我不得而知。
?? 临别时,我再一次的看了看她的眼睛,依然是红红的,没有湿润,更不会有泪。当她转身离去时,我默默地注视着她的背影,心想,她来津时是怀抱着希望,而她回去时则是背驮着失望。
??希望之火虽然息灭,但火种还在,只是被现实、现状无情地扭曲、压缩,不得不埋藏在内心深处。然而只要有机会还会重新燃起。
?? 她的身影很快消失在人流中,我还能坚持几日?会不会与她一样背驮着失望离去?。。。。。。
来源:联科绣花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