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67岁安大娘灵心巧手“绣”田园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安大娘家的墙壁上挂满了自己的作品。
  新报记者 王健 摄 新报讯 【记者 王渐 李柏彦】自己编写歌谣,自己绣出来,一位67岁的大娘跟着孙女一起念书“自学成才”。
  安福莲老人今年67岁,典型的农村妇女,年轻时下地干活,上了年纪帮着儿女照看孙子、孙女。安大娘的家很俭朴,屋里没有什么摆设,整间屋子里最为显眼的就是墙壁上贴着的几米长的绣有歌谣的墙围子。这幅绣工说不上精美的墙围子以春夏秋冬为主题,4首歌谣配着4幅图画。
  “春山春月春水流,春天春草放春牛,春花开在春园里,春鸟落在春树头。”在这首《春之歌》旁边还配有一幅图画,一头老牛在家门口吃草,在老牛身后还有一头壮年牛和一头小牛,这两头牛分别朝向另外两个方向。别看这幅图画简单,可是“寓意深刻”。
  “我的老伴儿、儿子、孙子都是属牛的。画上这头老牛是老伴儿,他在自家门口修车,虽说是小本生意,可是也要奉公守法,所以牛身上写着‘发财有道’。儿子和孙子都在外面上班,但是地点不同,所以两头牛走的方向不一样。”看着自己的作品,安大娘在高兴之余还有些遗憾。“我原本是想用‘春’、‘夏’、‘秋’、‘冬’作四季诗,结果写的时候只想出‘春’和‘秋’,‘夏’和‘冬’开头的歌谣怎么也写不出来。”
  安大娘的这些歌谣不算工整,有的歌谣里还有错字。墙围子上所绣的图画也不算精美,有些地方因为没有同样颜色的彩线甚至出现一个字两个颜色的情况,但是所有内容都是老人日常的所见所闻。安大娘一首描写春暖花开的歌谣中有一句“冬眠的青蛙土上拱,眠蛇出洞水中行”,形象地描绘出万物复苏时的情景。这些美好的景象只在农村才能看见,很多城里孩子根本没见过。
  别看安大娘现在“出口成章”,可是在几年前老人还只能认识简单的几个汉字。安大娘生于1940年,小时候家里穷,根本上不起学。后来解放了,年幼的妹妹去上学,已经错过上学年龄的安大娘只能站在教室外等着。老师看她听得挺认真的,于是允许她一起进教室听课。就这样,安大娘跟着妹妹上了三年半小学,认识几个字。
  后来结婚生子,年纪一天比一天大了,孙女也出生了。为了能让孙女打好文化基础,老人买来各种歌谣、诗词书给孙女看,这一来,她也得以跟着一起学。最初碰到不会的字,安大娘就向儿媳请教,等孙女上了学,孙女又成了“老师”。喜欢学习的安大娘没有升学的压力,除了照顾家人的吃喝外,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我从2004年开始学着写歌谣,后来又把歌谣配上图画绣出来,两年多了,也就写了这么几首、绣了几幅。”虽然村子里的人都说安大娘了不起,可是安大娘总觉得自己应该更努力才行。
  马上就要过年了,安大娘忙着准备过年的食物,写歌谣、绣图画要等到年后再开始。安大娘说,她已经构思了两首诗,虽然还没有最后成形,但是内容已经确定。“等我的新诗写好,我再告诉你们,希望你们能给我多提意见。”
  信息提供人:李金明 信息费99元
  细节·声音
  他们感动生活
  不论是“感动中国”还是“感动天津”,重点无不是提出“感动”二字。感动到底是什么?或许汉语词典上的解释过于生硬,在我们的理解中,感动可能就是能让人鼻子一酸,能让心里的某个地方受到触动。
  67岁的安福莲大娘也好,63岁的王成山大爷也罢,不论是写歌谣绣图画,还是自己掏钱免费让大伙看评戏,作为再普通不过的乡下人,他们平凡的生活,他们所做的事情,可能没有“感动中国”那么远的影响,也没有“感动天津”那么近的震撼。不过,他们的朴实,他们的平凡,却正在感动着生活,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们自己。
  生活,本来就不会有什么大的波澜,人的一辈子可能正是在这种平凡中度过。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怎么能在这种平凡中给自己找到点寄托,怎么能在这波澜不惊的生活中过出些亮点。其实,安大娘就找到了寄托,王大爷也过出了亮点。
  两位老人所做的事情,在他们自己看来并不算什么,但如果细琢磨琢磨,只有这种生活才有滋味,这种生活可能就是我们望尘莫及的“享受”。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两位老人一样,学着感动自己的生活?
来源:新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