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锡绣传人要上世博会表演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无锡锡绣首次招徒面试现场获悉,无锡的锡绣将走进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锡绣传人赵红育将带领一名弟子到染织馆进行现场表演,将无锡的刺绣带给全世界的观众。据了解,这也不是锡绣第一次走进世博会,历史上,锡绣曾多次参与世博展览,并多次获奖。在1915年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上,无锡提供的50件绣品均获奖。无锡获奖刺绣作品多是来自民间的传授组织和机构,如锡山绣工传习所和后来的振秀女校。

  锡绣要带徒上世博会

  日前,锡绣面向社会招徒进行了第一轮的正式面试,10名无锡本地的女孩子接受了专家们的“考核”。据悉,这也是无锡刺绣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来的第一次公开招徒,希望在众多的报名者中筛选出5名弟子,进行三年的培训学习,再进行技艺培养,为锡绣的传承做铺垫。与历史上的那些学习刺绣的人相比,这些报名者的学历和文化层次等都要高的多。

  不过,在如今传统技艺衰微的现实条件下,高学历的学徒们在拥有很好的美术基础之外,更需要的是心静和耐得住寂寞。参与昨天面试的专家们说,别看大师们出的作品很光鲜闪亮,但是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是经年累月的枯燥和勤奋而得来的,“甚至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家庭的支持,经济方面最好比较好,这样才能不较报酬地进行学习。毕竟,现有能提供的条件不是很好,那些完全出于爱好且有功底的人才能学好。”

  无独有偶的是,在历经近百年的轮回之后,锡绣将走进上海世博会。记者了解到,6月13日到18日,锡绣传承人赵红育将带领现在的“弟子”(此前一直自费学习的会员)前往上海染织馆进行为期6天的现场表演,并带去自己的代表作品进行展示。“不过,世博会毕竟主要是工业产品,尤其是科技产品的展示,锡绣只能算是点缀。与历史上相比,现在也没有当时那样的产业和规模了,获奖之类的已经是其次。”

  锡绣与世博会早已结缘

  据了解,这也不是锡绣第一次走进世博会。在早期的几次世博会上,无锡锡山绣工传习所提供的展品就曾屡屡获奖。如1908年在比利时白罗赛尔万国博览会上锡山绣工传习所展品获甲等金牌奖。此后,在意大利都阆世博会上,由锡山绣工传习所提供的展品再次获金牌奖。这个传习所是清光绪二十三年时,由无锡人李佩黻、李韵和妯娌创办的,这也是无锡最早的民间刺绣传授组织。绣工会教员用传统的中国绘画理论指导学生,并吸取上海露香园顾绣的艺术精华,在绣稿设计方面特别注重保持淡雅清丽的江南画风。

  由于锡山绣工传习所的努力工作,这一时期无锡刺绣艺术水平上升很快,进入了历史上的鼎盛阶段,薛芳、李佩黻、李韵和、张应秀、华璂、陈少云、吴毓芳等更是名家辈出,其中社会影响和艺术成就最高的,则首推华璂。华璂(1869-1939),字图珊,号迦陵馆主,无锡荡口镇人。这位女子出身望族之家,父亲华逖秋是当时颇有名望的山水画家。她自小聪颖过人,特别喜爱书画及刺绣,少年时在家乡就很出名。成年后,华璂与安徽籍金石家张守彝结为伉俪,但仍住荡口娘家。张守彝擅画山水,亦善诗文,所作清秀劲挺,对华璂刺绣颇多帮助。有着这样的家境影响,华璂在刺绣方面很快就崭露头角。在1910年于南京举办的“第一次南洋劝业会”上,其刺绣作品《山水绣件》得金牌奖,1915年,其《公鸡图》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金牌奖。

  振秀女校绣过黎元洪像

  1926年费城博览会上,中国展品所获甲等金奖,分别是江西五家瓷器坊间作品,福州三家漆器产品,刺绣则是嘉兴女子中学与无锡振秀女校等21家绣工职校。在这次的世博会上,无锡刺绣再次拔得头筹。无锡振秀女校绣品何以能在费城世博会上崭露头角?这其中还有段奇事。

  振秀女校始创于1906年,在原锡金师范学堂原址建立,创办人是一名没有文化但自幼精习刺绣的孀妇,人称“小脚王老太”。最初,她在家里代人刺绣。由于技术精美,顾客盈门,就培养了几个小姑娘当学生,将工资所得,维持家庭生活,多年来积了些钱,就创办了振秀女校。

  这所刺绣女校最初设四间教室,以刺绣为主,同时开设国文、算术、珠算、尺读、乡土、修身等学课。她教刺绣,儿子和媳妇教其他学课。学生都是附近泗堡桥、蔡墅巷、通惠桥、江阴巷的12-17岁之间的小姑娘。开始时一天学刺绣、一天上文化课,共有学生40余人。后来,学生增至八九十人,便向县政府备案,由王老太以“吴王镜”名字任校长,并向中华民国教育机构申请立案。正名为:振秀女校。

  据说,振秀女学校学生入学时,每月缴费1元,半学期6元,学习的工具有圆形竹圈和木棍棚架,针线须自备,规定3年毕业,在毕业前要绣一幅精品作为考试,其成品留在校内作纪念品。当时,这个学校内还专门有一个大房间作为展览室,用于展出绣件样品,如金玉满堂、鸳鸯戏水、花好月圆等中堂和没有绣款的对联,各色花样的红裙、帐围、枕套、被面等都是当时婚、嫁的必备物。经常不断地有顾客来参观,购买或预定。

  最有意思的是,如果女学生自己出嫁要绣中堂、条幅,必须得到校长的允许,套印花样还要缴一些钱。而对二年级、三年级学生中的优等生,则另眼相待,有时就把顾客预定的中堂或对联,指定一二人绣,完了将一些卖不出去的绣件作为报酬奖给学生。如果有急需的绣品,限期交货时,就指定技艺精良的学生加班、加点去绣成,由校方给予报酬。据传,有一年年终时,忽然接到上海怡和洋行定购一幅天蓝绸绫的沙发背垫,绣上白猫,限一星期交货,当时的校长吴王镜就嘱一名叫张月瑾(此人住江阴巷)带绣件到家里去,用5天时间绣成。事后,张月瑾得到12元银币(当时米价每石3元左右),而吴王镜得到的是20英镑。

  民初黎元洪任总统时,吴王镜和两个学生(张月琴,张月秀)还合绣了一幅黎元洪的肖像送到南京去祝贺,获得300银元奖金。后来,在德国莱比锡博览会上,他们的作品获过奖状、奖章。因此,这1926年的费城世博会上,他们所展作品荣获甲等金奖也是当然之事。
来源:扬子晚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