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南通“仿真绣”(沈绣)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中国有苏、湘、蜀、粤四大名绣,那鬼斧神工的绣品艺术千百年来技惊世界。

  所谓沈绣(又称仿真绣),则是苏绣艺术中的精华,代表了中国刺绣的最高水平。沈绣创立者沈寿,原名云芝,因以绣品贺慈禧太后七十寿辰,得其手书“寿”字而易名。曾奉谕出洋考察,后进京任朝廷绣官。她的代表作《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1909年在意大利获“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之卓越奖”,作为国礼赠给意大利皇帝;她创作的《耶稣像》,更是价值连城,在巴拿马博览会上斩获一等大奖。1914年,沈寿应清末著名“状元实业家”张謇之邀,定居南通,并在南通首创中国职业学校——女红传习所,为沈绣艺术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

  随着沈寿、张謇的相继离去,战火纷飞、兵荒马乱,沈绣开始走向衰落。解放后,刚刚恢复了一点生机,却被“文革”动乱冲击得全面崩溃。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沈绣更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工艺美术研究所入不敷出,老艺人们生活困苦,每天的工钱只有1.5元,还不如一个瓦工……

  就在沈绣艺术命悬一线,究竟何去何从之际,一个名叫卜元的人横空出世,一力担起了传承沈绣艺术的历史重任。

  不当最后的守望者

  卜元,号苦亭,又号古砚堂主,1954年生,江苏南通人。他幼承家学,先随高冠华先生习国画,后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又受业于王个移、唐云、谢稚柳等国画大师;卜元又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收藏家,家有“南通第二博物馆”之称。他正是从家中收藏中认识到沈绣的历史、文化及收藏价值的。但真正促使他决心与沈绣艺术结缘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位老人便是邹韬奋先生的夫人沈粹缜。

  1984年,为纪念沈寿诞辰110周年,时年83岁的沈粹缜来南通参加纪念活动,认识了当时负责会议事务的卜元。活动结束后,卜元陪同护送沈老回上海家。来来往往,两人成了忘年交。

  沈老是沈寿的侄女,1918年14岁时,从家乡吴县来南通女红传习所学习刺绣与绘画,同时协助姑妈执教,她视南通为她的第二故乡,所以她认卜元为小老乡。沈老和卜元相处十分轻松而愉快,她喜欢听听家乡的趣闻逸事,也关心南通的发展变化,喜欢和卜元唠唠家常,谈谈过去。就是在交往中,沈老有了要建立沈寿艺术馆的想法,而且她认定,这事可以委托给卜元来做。

  1986年,沈老致信给当时的南通市委书记朱剑、江苏省省长顾秀莲,建议在南通建立“沈寿艺术馆”,一是姑妈沈寿心系南通,安葬在南通,南通人应该圆她一个心愿;二是南通应该有“仿真绣”的传承基地,以便发扬光大。顾秀莲省长曾经也是女红传习所的学员,熟知沈绣的来龙去脉,立即同意了沈老的建议。沈老又郑重地向朱剑书记推荐了卜元,她认为卜元懂沈绣,颇有经济头脑,是个领军人物,是“仿真绣”最好的传承人。

  沈老还当着卜元的面,叮嘱自己的儿子、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郑重交待:“邹家的事我就不管了,但沈家这件事,沈寿艺术馆你一定要办好,才对得起张謇先生。”她转过身来对卜元说:“你会绘画,又懂收藏,更懂沈寿,把沈寿艺术馆交给你办我放心。你答应我吗?”

  “您放心,我一定办好!”卜元坚定地说。

  男儿一诺千金。因了这份嘱托和责任,本与沈绣八杆子打不着的卜元自此踏上一条传承沈绣艺术的不归路。

  当时好多朋友都劝卜元别接这活,“你这不是要做沈绣的‘最后守望者’吗?”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卜元喜欢收藏,而且天赋极高,一个人一辈子为自己喜欢的事业而工作,是何等的幸事!而传承沈绣艺术,明显吃力不讨好——事情明摆着,老艺人已作鸟兽散,年轻人纷纷弃艺从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沈绣,就靠你卜元一己之力能起死回生吗?

  可卜元认为,能得到沈老的重托,这是知遇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卜元感到,他和沈绣是一种缘分,一种赤子之爱。他决不是最后的守望者,他是铺路的石子,甘心搭桥铺路,为重铸沈绣的辉煌聊尽绵薄之力。

  寒往暑来,冬去春归。卜元一气在沈寿艺术馆干了20多年。夙兴夜寐,筚路蓝缕,期间付出的辛劳,怎一个累字了得!

  1993年元月30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到南通视察。他第一站就来到沈寿艺术馆,刚下汽车,就向前来迎候的卜元深深鞠了一躬,并一把拉住卜元的手说:“这么多年来,谢谢你对我母亲的照顾!”

    在场的省、市领导见状为之一惊,而知道个中内情的人心知肚明:副总理的这一躬,一是感谢卜元给自己年老的母亲带来欢乐,弥补了自己长年不在母亲身边的遗憾;二是感谢卜元接受母亲嘱托,为建立沈寿艺术馆所付出的心血。

    也许,沈老的重托,让南通少了一个“马未都”,却多了一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个人的“战斗”

    筹建沈寿艺术馆,虽然有沈粹缜老先生的亲自提议,有市领导的支持,但具体操办起来却是一步一艰难。光一个申报核批、建馆用房、筹划最初的资金,就让卜元几乎是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

    建馆初期,空空如也。是沈老先生自己把沈寿亲手绣制的绣品 ——《马头》和其他一批珍品捐献出来,作为开馆的藏品。加上卜元的四处求讨、八方求饶,全力收集,甚至把自己家里的红木家具也搬了过来,才算是有了点模样。艺术馆当时定位为“自收自支”的文化事业单位,只给编制不给钱,一切靠自己,这让卜元整日如坐火山,单职工的工资就够卜元费脑筋了。馆里只有6个编制,却有15个职工。这多的9个职工是卜元主动要过来的,就因为她们是硕果仅存的沈绣老艺人,是早期女红传习所的学员,有的甚至是沈寿的嫡传弟子。卜元明白,这些老艺人是国宝,是她们维系着沈绣的一脉生机。再苦再穷,也要照顾好他们的生活。6个人的饭15个人吃,困难可想而之。

    从1992年成立,到2002年,整整十年,艺术馆一直亏损,收不抵支。卜元办过装潢,做过书画,开过歌厅,想方设法找米下锅,有时自己掏腰包给职工发工资,也从不拖欠职工的工资。

    艺术馆是在原女红传习所旧址上筹建的,而这旧址早被市民政局占用,正当卜元像一只小鸟一根草一点泥的筑窝,艺术馆初具规模时,1999年,民政局的领导以危房改造的名义,要求翻修艺术馆附属的两栋房屋。名为翻修,实为推倒重建。卜元得知消息,大吃一惊,立即奔走呼救:这是国家文物,原来是划给沈寿艺术馆的,怎么能想拆就拆呢?民政局却无动于衷。卜元找了许多老同志,主动前来“保护”前女红传习所,不让他们拆。可人家有办法,你们白天来,我晚上拆。无奈之下,卜元只好直闯市领导办公室。市领导耐着性子听完了卜元的诉说,板着面孔说:“你是什么……你有什么权利管?这是危房,必须翻修,人命关天!张謇(女红传习所是张謇投资兴办的)算什么东西,他老师的房子在常熟不是也扒掉了吗?你是挡不住的。”卜元啼笑皆非,不知所以然。如果说“文革”破四旧,是一种愚昧和狂热,现在都要进入21世纪了,这又算什么呢?

    卜元眼睁睁地看着百年经典在光天化日之下毁掉,真是欲哭无泪。但事情还没有完,他们借打地桩还想把沈寿艺术馆震垮。因为近在咫尺,艺术馆的东墙很快裂缝了。卜元情急之下,转而向已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邹家华求援。他认为,他们当着沈老的面,说要管好沈寿艺术馆的。现在艺术馆有难了,必须要管了,何况这不是家事,是国事……卜元的信写得比较尖锐,信发出去了,想想不放心,人也赶往了北京。人没有见到(邹家华不在北京),但信不久就批了。邹家华不但及时阻止了一些人的无知野蛮行为,还特地找有关方面给批了400万元给江苏省,用来建设沈寿艺术馆。这让卜元不禁喜从天降!

    但官场的办事效率和“规矩”官僚得叫你没脾气。卜元左等右等不见钱来,这可是救命的钱,艺术馆等着维修呢!逼上梁山了,他决定到省里去一趟。

    一个平民百姓要见省委书记相当困难。卜元在接待室里从上午等到下午,一直等到下班,终于看见秘书陪着书记出来了。卜元立即跑上前去,可被秘书拦住。卜元急切说清事由,秘书却严肃地说:“你凭什么向副委员长写信汇报,这是越级汇报,是违反纪律的!”卜元无私无畏:“我立党为公,我是为了沈寿艺术馆。”秘书毫不退让:“这钱是国家拨给省里的,和市馆不搭界。”两人争执起来。时任省委书记的回良玉拦下了秘书,拍拍卜元的肩膀说:“小家伙,让我了解一下情况,再给你答复,好吗?”

    时隔不久,省里拨了8万元钱给沈寿艺术馆。虽是杯水车薪,但解了燃眉之急,卜元请来了施工队伍维修房屋,避免了垮塌之危险。2008年,已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回良玉视察沈寿艺术馆时,一下子认出了卜元,紧紧握住他的手:“小家伙,很能干!”

    给点阳光就灿烂

    卜元带领全馆职工,发扬沈寿的“产、学、研”一体的创业精神,以树立中国沈绣的名牌形象为宗旨,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基本形成了以“产”为自给方式、以“学”为继承方法、以“研”为创新动力的发展沈绣之路,在卜元的苦心经营下,艺术馆终于渐成规模,影响日盛。

    有一位老领导听说卜元是大画家范曾的学生,就请卜元做一幅以范曾画作为绣稿的“仿真绣”作品。卜元立刻敏感到这是一个金点子,他马上向范曾老师写信求稿。范曾是红遍四方的大家,但也是南通人,他很支持卜元的想法,很快就寄来画稿“一行和尚”、“八仙图”等。范曾的画大气、大美,乃当今一绝。他知道“一笔千针”的道理,他用笔简洁,更留有空间,以让刺绣者有发挥的余地。范曾的加入,不但提高了沈绣的知名度,更大大节约了用功成本,为开拓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世纪,南通来了一个新市长,新市长慧眼识珠,发现了沈绣,他把它作为政府礼品送给国际友人,此举立即撬动了南通的刺绣市场。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第一次来到沈寿艺术馆,作为艺术鉴赏的行家里手,用自己的钱一下子购买了10幅。此股清风刮遍了大江南北,帮助沈绣走出了困境。

    为推介沈绣,卜元全方位上阵,既是馆长,又是接待员、讲解员、推销员,忙得不亦乐乎。在这里,他接待了数十位当代政要:江泽民、曾庆红、吴??????迟浩田、邹家华、顾秀莲、回良玉、李源潮、唐家旋……以他渊博的学识和对艺术的执著精神,向他们介绍南通的发展和变化,宣传沈寿,讲解沈绣,弘扬南通文化。

    应台湾星云大师的邀请,卜元率团一行5人,携带60多件沈绣精品登“台”亮相。这是祖国的刺绣工艺五十多年来首次在台湾展示。展出引起轰动,每天观者如潮,达13000人次,他们对巧夺天工的绣品惊为天物,流连忘返。对现场表演,一丝线撇成48根,无不感到惊叹。台湾人民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深深震动了卜元。

    近些年来,卜元带着沈绣艺术还先后十多次赴日本、德国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展览;5次参加国内大型艺术节展览,屡获多种最高奖项和荣誉;每年都推出新作品供有关部门作为中国特色的礼品赠送给国际友人。其最能为沈绣艺术带来巨大荣誉的,是2009年,经外交部选定由卜元亲自创作、并有10多位资深“绣女”绣制完成的大型国礼《奥巴马总统合家欢》,由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人民亲手赠给来访的美国总统,引起世界轰动。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卜元20多年前的庄重一“诺”,让沈绣艺术终于摆脱衰微,开始走上了漫漫复兴之路。2008年,南通“仿真绣”(沈绣)被正式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沈寿女士,还有当年给卜元委以重托的沈粹缜女士如果地下有知,当会为今天沈绣艺术的再度辉煌而含笑九泉了……

来源:中华儿女报刊社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