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羌绣应该如何创新发展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当古老羌绣与现代工业迎面相撞——
  7月16日至17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东亚经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绵阳召开,吸引了中外40余位非遗知名专家,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艺术魅力的羌绣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兴趣。
与蜀绣、苏绣、湘绣、粤绣等中国四大名绣相比,羌绣在震前名气并不大。“地震波”使羌绣声名远扬,2008年,羌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如何让古羌绣旧貌换新颜?如何破解羌绣传承和发展面临的资金、人才、技术等一系列难题?关心羌绣的人在思考和探索。
多管齐下
古老艺术注入强劲活力
去年6月,在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活动区传习区,举办方专门为羌绣开辟一个60平方米展位,《羌山依旧》、《地毯羌家客厅云云》等一幅幅羌绣作品为馆区增添了浓浓的民族风情。展出当天,就有3万人次左右光顾北川展厅。
为助推羌绣产业发展,绵阳市和北川县相继成立羌绣产业推进办。绵阳市的目标是,到2015年,初步形成研发、生产、销售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年销售收入上亿元,培训绣工1万人,建立羌绣生产基地10个。
震后,北川县在社保、生活补助等方面给予羌绣传承人优惠政策,并成立了羌绣协会。组织专家编写出版了《羌绣教程》,对绣娘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已培训2万多人次,培养专业绣娘180人。全县有近200名羌族妇女主要从事羌绣产品的生产、销售,10个乡镇有30%的羌族妇女掌握了基本羌绣技艺,并与公司签订了产销协议。
通过招商引资,民间资本进入羌绣行业。震后,先后有10余家企业参与北川羌绣的开发。北川县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先后组织企业到江苏苏州和郫县等地考察学习苏绣、蜀绣技艺。县财政挤出60万元羌绣发展专项资金,投入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和产品研发。
为促进羌绣的传承和发展,北川县与西南科技大学、川音绵阳艺术学院等合作,致力于羌绣的研究。还聘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家,设计了100多个富有创意的绣品图案。“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等涉足羌绣,将给羌绣注入一股强劲的活力。”北川县文化馆馆长徐正斌认为。
迈向产业化
高端绣品期待走出国门
“羌绣发展之路要越走越宽,必须与市场充分对接。”研讨会上,许多专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然而,羌绣的市场化之路仍面临不少障碍。北川羌绣的生产者主要是当地农村妇女,创新精神和市场意识都显薄弱。另一方面,羌绣主要是采取纯手工制作,成本高、产量小、产品单一、产业链短。
为了让农户告别单家独户闯市场的局限性,北川县采取了羌绣公司 “一对一”的帮扶模式,即一家企业负责羌寨一家或几家农户的技术培训,给农户提供羌绣材料,回收产品,然后进行再加工。
另一种商业模式也正在兴起。在北川新县城巴拿恰商业街 “北川生活文化馆”,身着羌服的十几个绣娘端坐绣绷前,神情专注,一幅幅绣品在飞针走线间变得栩栩如生。
北川文化生活馆既是绣庄,也是商铺,又是培训中心。北川绣娘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桂熙认为,这种模式将形成羌绣设计、生产、销售、培训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和以往的作品相比,羌绣不再只有羊角花、图腾等传统元素,也突破了传统的花围腰、云云鞋和香包等绣品,越来越多的羌绣精美艺术品摆上了柜台。“产品定位非常重要,对高端的精品羌绣,我们定位在大城市甚至国外;对于中低端羌绣,我们更加注重产品多样化、实用性和产品质量。”张桂熙说。
而占地50亩的山东工业园内的羌绣园规模更大。目前,北川县已经有针对性地引进生产企业进驻园区,并引导他们有序进入乡镇、羌寨拓展。
 

来源:四川日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