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继承者难觅,台绣陷入窘境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台绣艺术馆优秀民间艺人潘小英正在刺绣。

  年轻一代的台绣艺人 

  游客们正在台绣艺术馆参观。   

  刺绣精致的图案来自于中国数千年的书画精品。早期的绣娘先从市场上购买质地较厚、韧性较强的夹纸,剪成各种动物、花草图形,紧贴在布料上,凭着她们对事物的洞察能力、审美观念和娴熟的手艺技巧,用花线精心绣制,使各种绣品展现出她们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

  曾经十万绣花女,创造出口产业第一

  台州刺绣是中国民间刺绣的一个特创,是早期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见证,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台绣起源于清末海门,是抽纱刺绣门类中的大品种,因采用雕镂和刺绣相结合的制作工艺,故也称之为“雕平绣”。

  清光绪三十二年,法国仁爱会修女来台州向天主教堂孤儿传授台布、龙鳞档等刺绣工艺,用绸缎配上红绿色丝线绣成椅套、茶杯垫等,供教堂内部使用,俗称“天主堂花”。上世纪50年代初,台州绣衣出口东欧诸国,为国家换取了大量的外汇。

  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为民介绍,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雕、包、绕、抽、拉、镶、拼等台绣技法日臻完美,特别是葡萄和玫瑰两个花卉图案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同时,台绣在制作工艺上进行标准化管理,达到历史鼎盛时期。

  “那时,台州起码有几百家绣衣厂,号称有十万绣花女,几乎家家户户的女孩都会绣花,刺绣产品的出口额曾位列台州所有出口产业的第一位。”王为民说,然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台绣逐渐走向没落,绣衣厂一家家地倒闭,刺绣产品成了地摊货,绣花女们也不再拿绣花针。

  继承者难觅,台绣陷入窘境

  无论是台州绣都服饰有限公司,还是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发展过程中都不约而同地遭遇到难觅绣花女的窘境。“公司里的绣花女年龄都在40岁以上,继承者少。”台州绣都服饰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廖春妹说,“我们不是怕产品卖不出去,而是现在绣花女太缺,直接导致产量锐减。”

  后背和两袖各有手工绣制龙图案的黑色睡袍曾是台州绣都服饰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2001年时,售价一度高达3000元,年销售量在3000件以上。然而,这么一件畅销的产品,几年前却被迫停产,原因在于公司里会这种针法的绣工只有20多人,而这件睡袍需要一个绣工每天绣八个小时以上,足足绣上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完成。“实在没有办法,产量实在上不去,所以只能停产。”廖春妹的语气中透露着遗憾。

  廖春妹告诉记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绣鼎盛时期,绣花是一个姑娘心灵手巧的象征,拥有绣花社颁发的证件是一种荣耀,那个年代,一个刺绣的枕套能换一吨小麦,一个会绣花的姑娘总是很受婆家欢喜。

  但如今,社会上普遍认为刺绣仅仅是一种手工活,一个绣工即使每天绣上八小时,一个月的所得也只有千把块钱。如果一个姑娘待在家里绣花的话,可能很多人就会认为她很“没用”,只能待在家里绣花,以致于拿绣花针的人越来越少。

  “此外,现在绣花的人,很多是缺少艺术细胞,只能说是达到了‘工’的要求,而那些真正有艺术天分、具有艺术细胞的人,却不愿拿绣花针。台绣技艺要继承发展和创新是难之又难。”廖春妹说。

  从匠人到艺人,台绣传人正试图突围

  针对绣花女少、绣制品产量遭遇瓶颈的现状,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开辟了时尚女装产品线。

  王为民说,以往总是在丝绸上刺绣,但丝制品由于太薄,具有季节性的局限。每年的夏天,刺绣的睡衣总是卖得特别好,但一个公司总不能过了夏天就关门,时尚女装产品线的开辟不仅能让公司赢得好的效益,也为台绣的研究、发展和创意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 

  同时,该公司一项名为“蒙丽纱装饰绣画”的新台绣技艺获得了国家专利,王为民他们正筹划着将此运用到装饰画中,推向市场。

  王为民说,台绣慢慢地脱离生活,进入艺术的门槛,不少台绣人也逐渐从匠人转变为艺人,但绣品的艺术价值并未充分体现出来。王为民认为,这最大的原因是人们认为作为手工艺品的刺绣,无法纳入到艺术品的范围,更多关注的是其观赏性,而忽视了其收藏价值。

  然而,随着市场对刺绣关注度的提升,更多的艺人参与到刺绣行业中来,开拓了刺绣的题材、表现手法,创出更多种刺绣工艺。廖春妹的多件刺绣作品就被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并屡屡获奖。

  廖春妹说,为了进一步体现绣品的艺术价值,“绣都”几年前就筹划着绣制书画名家的作品,现在已经步入实施阶段了。“但要改变人们对刺绣固有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需要刺绣的艺人们在技艺上不断创新,还要将自己的思想注入绣品,例如可以尝试将书画中的光影、色彩、结构等表现手法运用到刺绣中。”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收藏品市场上几乎难以见到绣品,更何况是台绣,究其原因,一则作品流通量非常有限,二则宣传不到位,导致刺绣目前难有较高定位。而要改变台绣的现状,首先要让这门技艺后继有人,并改变向来重工艺、轻理论的观念,同时,也要重视书画功底对艺人的提升作用,把书画创作融入到台绣中,改变轻创新、重模仿的习惯。

  记者手记

  复兴的希望在于传承和创新

  对高端藏品市场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最珍贵的藏品永远是凝结了工匠心血的纯手工作品,像世界顶级豪车劳斯莱斯幻影,就是工匠们极其考究打造出的“移动宫殿”。

  物以稀为贵,当机器化生产几乎可以为我们提供一切消费品时,手工艺品越发凸显其价值。好的绣品是技艺与智慧的凝聚,永远不会变成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独具匠心的上乘作品,往往需花费一名刺绣艺人数年心血绣制而成,巨大的人工成本决定其价值。

  改变台绣技艺后继无人、市场狭窄的局面,有一条路,就是如何将刺绣作品从工艺品转变为艺术品。

  台州绣都服饰有限公司多年来为此做了很大努力:举办台州工艺美术年会、全国首届现代工笔画大展、时代画风——当代工笔画20家等多项作品展,参与中国驻韩大使馆举办的中韩文化交流活动,筹划建造一个用于展示、学习、交流的台绣博物馆等。

  事实上,如果只是靠企业单方的努力,显然是无法改变刺绣在人们心目中仅仅是“手工活”的固有观念,这更需要全社会各方的努力。

  因此,政府能否设立专项资金,扶持绣衣厂,给绣娘提供工资补助,改变工资低的窘境,让绣娘觉得刺绣也能绣出自己的一番事业;而像大中专院校也可以开办一个刺绣班,邀请刺绣艺人们前来授课;此外,刺绣大师们也可以对那些技法娴熟的绣娘在审美上多加培养和引导,媒体在宣传上多做有效的舆论引导……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合力下,台绣的复兴指日可待。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商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