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品牌新闻 > 正文
数量分配:新兴纺企心有无奈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品牌新闻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配额转让管理真空亟待填充

  广受各方关注的2006年度输美纺织品出口数量第一次招标本应于9日上午在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招标办公室举行,按照相关安排,招标现场未对媒体开放。当记者致电询问结果时,商会有关人士表示,由于技术原因,有偿招标截标时间延长至12月9日24时,开标时间延至12月10日上午10时。

  在众纺企翘首企盼结果之际,一些新兴纺企的心情只能在无奈中寻求超然。“现在还不知道,但知道结果又能如何?即使全部中标,我们能拿到的也不过1万件罢了。”江苏大望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盈盈的态度令记者吃惊。她随后解释说:“并非不在乎,而是这点量远难果腹,公司陷入了极度困境中。”

  原来,在日前按业绩分配时,大望服饰只拿到7万打(约80万件)衬衫的配额量,而其今年该产品的出口实绩约为1200万件。“衬衫勉强够出一个月的。”孙盈盈苦笑道:“裤子更是少得可怜,只有几千打,几天的功夫就用完了。”

  客户单子下了,货源也充足,可就是没配额,孙盈盈一直反问记者该怎么办。

  据了解,大望是一家美商投资企业,今年正式投产运营。公司本希望在纺织品无配额元年,借中国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等优势大干一番。今年上半年,海关统计显示,大望的衬衫出口量排全国第一。

  孙盈盈告诉记者,公司专门为其美国销售中心供货,从生产到销售到消费者,提供的是一条龙服务。从中国到美国,大望扮演着生产者和进口商的双重角色。然而,这也决定了其应对市场突然变化的局限性。

  “孙盈盈们”的尴尬

  “美国老板发话了,如果拿不到配额,就不再分配新任务。实在做不下去,老板就准备撤资。”孙盈盈声音有些颤抖,“美国市场是我们的命脉,切断了,企业也就完了。几千名工人也将面临失业。”

  不是还有第二次分配吗?“到那时我们一件衬衫都拿不到。”孙盈盈向记者仔细分析了原因:受美国设限影响,其今年的出口只维持到7月份,剩下几个月基本没什么业绩;再加上是新兴企业,2005年前没有业绩;2005年后除美国市场外的出口业绩也为零。

  据记者了解,与大望情况相仿的中资或外资纺企还有不少,大多集中在江苏、安徽等地区。今日的尴尬境遇是这些新兴且市场过于单一的企业所始料不及的。

  孙盈盈告诉记者,出于无奈,公司已打报告到商务部,希望商务部对大望这样情况比较特殊的企业给予更多关注,在数量分配上更灵活些。比如,照顾一下今年业绩前十名的新兴企业,在第二次分配时作适度调整等。

  当配额不再免费

  《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给予了“转让临时出口许可数量”合法身份。对纺企而言,难道不能借配额调剂来解燃眉之急吗?

  “不是没想过,但成本太高,无法负担。”孙盈盈透露给记者一条信息:前几日,一些消息灵通的外贸企业获悉大望急需输美配额,主动联系孙盈盈,“我们的配额根本用不完,可以转给你们。”当谈及价格时,孙盈盈大吃一惊,其要价竟达到输美纺织品招标价格的5倍!

  据业内人士反映,很多老资格外贸企业,其实对美出口并不多,但凭借长期的业绩累积和对全球较大的出口量,此次分配获得的数量不斐。自己用不完,当然会选择“调剂”给有需求的人。

  按理说,真正意义上的调剂,是手中拥有配额的企业将剩余配额上交,再由政府主管部门分配给有需要的企业。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新宇在解读《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时曾郑重澄清:“调剂只在类别内部进行”,即招标获得的许可数量只能与同样是招标获得的许可数量相调剂;按业绩分配的只能与按业绩获得的许可数量相调剂。此外,由于按业绩分配部分是企业免费获得的,调剂时也应是无偿的。

  但如何确保调剂在类别内部进行?谁来监控和区分有偿和无偿转让?记者无法从有关政府部门获得答案。现实情况是,企业间仍存在大量直接买卖配额的现象。缺失了政府的有效管理,“调剂”难以真正实现“办法”的初衷。

  在今年的第98届广交会上,本报记者就曾目睹一位来自深圳的外贸企业雇员,拿着名片到处询问参展企业,是否需要明年输欧配额。

  记者在登录两家较为著名的配额拍卖网站“中国纺织配额网”和“纺织与配额网”时发现,配额买卖十分活跃。从近期留下的登记信息看,大多是输欧纺织品配额的供应和需求。在阿里巴巴网站论坛上,也有不少留言者在寻找卖家。

  其实,纺企和配额的关系,一向是“僧多粥少”。据了解,此次招标商务部将2006年中美纺织品协议量中的70%,按业绩分配给了20485家企业,而此次参与竞标的资格企业有28296家,也就是说,尚有7811家企业未能获得分配额度;另外30%用以招标,本次招标额度为30%中的60%,仅占出口美国纺织品配额总数的18%。

  因此,企业百般寻求配额早已不鲜见。在2005年以前的配额时代和今年7月份后所谓的“后配额时代”,配额在外贸公司和制造企业之间买卖、中介贸易公司炒卖配额等,都已是业界司空见惯的操作行为了。业界人士笑称:这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配额管理真空待补

  “关键是如何强化配额转让的可监控性。”UBC集团宁波缘美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峻认为,转让的有偿性很可能导致高价炒卖。

  林峻建议,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必须加大有效监管力度,防止配额“贩子”从中渔利。中央和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充当中介的角色,减少或避免企业间的直接配额调剂。企业应将多余配额全部上交地方政府,并由地方政府进行二次分配。

  想法非常好,但如何操作?

  记者致电江苏和浙江省及其地市级商务主管部门寻觅良方。得到的回答却出奇的一致:很难监控,目前并无有效政策措施整治和防止这种行为。我们只能引导和劝说企业不要炒卖配额,并号召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量投标,不要浪费。

  目前,地方政府也只能是翘首企盼中央政府下达相关政策。正如南京市外经贸局贸管处一位官员所言:我们将紧跟中央步伐,严格执行上级指示。一位不愿具名的地方官员则坦言:对此类行为的管理尚处于政策法规的真空地带。

  那么,《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中规定的“未使用部分要上交”,以及“地区内转让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做技术处理,跨地区转让则报商务部备案并由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做技术处理”,又作何解释呢?

  有业内人士讽刺地说:“怎么可能用不完?”而技术处理也就是指,地方政府通过电子系统将两家愿意调剂配额的企业的配额量,在电脑上进行数据调剂,然后上报国家商务部备案并由EDI进行数据更新。

  浙江省商务主管部门的官员明确告诉记者,政府无法介入配额转让中价格的协商和制定。我们期待着有效规制措施的出台。

  但也有人认为,配额一旦经过卖家的炒作,会不会超过市场的承受力?如果是市场自行调节的话,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一旦配额价格高过市场价格,客户就会选择到其他国家去下订单,客户资源流失,配额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裴玥)
来源:不详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