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服装市场 > 正文
“特保”门外,河北省服装业逆风飞扬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服装市场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今年以来,面对欧美接连不断在纺织品贸易上的“设限”,纺织服装出口一度险象环生,许多人甚至为此忧心忡忡,认为一系列“贸易战”的到来将使得河北相当一批纺织服装企业陷入绝境。但随着中欧、中美贸易谈判的结束,来自企业的担心和观望终于有了转机。可以看到的是,今年的出口形势虽然以“悲观”开局,其间经历不少风浪和波折,但到年末收官时却发现,整个行业的发展并没有预想的那么悲观,相反,河北服装业今年的强势增长倒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重入十强

    “从目前来看,今年河北服装业虽然遭遇了来自欧盟和美国的贸易摩擦,但发展的势头仍然非常强劲。”12月8日,河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刘连红告诉本报记者,从目前已统计出来的1到10月份的行业数据来看,河北服装业今年前10个月的出口额有19.7亿美元,其中包括皮革、裘皮制品,较去年同期上升了25%以上,在省内10大行业出口额中名列首位。此外,河北服装业的总产量在国内的位次今年也从第10位上升到了第8位。

    “保守估计全省4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全年的产量应在10亿件以上,但是考虑到这一行业内大多数企业的民营身份,他们一般都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安排生产,所以实际的产量应当远远超过了10亿件。”

    前几年,我省服装出口创汇居全国前八位。但是自2003年开始,我省已经被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辽宁、福建、天津、北京等省市挤出了十强之列。而今年河北服装业的强势表现,预示着这一行业已走出前几年的徘徊阶段,进入了一个高速成长期。

    目前我省已经形成容城服装、辛集皮衣、宁晋牛仔、安新羽绒、清河羊绒和卓达服装产业园等六大区域性服装集群地。这种集群效应的出现,使得河北服装产业的规模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品牌意识初醒

    在许多人眼里,河北是一个服装贴牌大省,省内绝大部分的外贸服装企业都靠为国外企业做OEM代工维持生存。但近两年来这种情况正在开始发生变化。

    为国外客户加工一条裤子的利润只有3元钱,做一件衬衫只赚几毛钱,这曾经是相当多数的中小外贸企业的现实处境。资料显示,在我省销到国外的产品中,工装约占40%,地摊产品约占40%,超市产品约占20%。这其中,廉价低档产品占了河北出口服装产品的大多数。

    目前,虽然发达国家纺织服装工业的规模趋于萎缩,但他们掌握着品牌,掌握着市场渠道,其竞争能力并没有削弱,赢利能力并没有减少。反观国内的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在自主创新、原创品牌和现代营销管理、产业整合能力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大部分利润仍控制在中间商、品牌所有者手中,因此,许多企业做OEM辛苦一年所赚取的利润,还比不上品牌持有者赢利的一个零头。

    一位企业人士告诉记者,做贴牌虽然利润微薄,但在采购商的大批量采购下,企业仍然有利可图。如果转型做自己的品牌,虽然利润会多一些,但需要铺设庞大的营销渠道和承担市场风险。相比之下,在企业实力还不足以抵御市场风险时,还是走贴牌生产这条路相对安全一些。

    在分析这种状况的历史渊源时,有人告诉记者,尽管多年来服装业在河北一直具有相当的规模,但由于缺少资金支持,河北服装业的品牌之路一直走得非常缓慢。上世纪80年代末温州服装业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来自当地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而河北服装业由于意识落后和行动迟缓,丧失了第一次发展的机会。其后在90年代,国家曾每年都有针对制造业的技改专项资金投入,但由于河北是纺织大省,纺织业的地位远重于服装业,因而服装业再次失去机会。发展到现在,由于服装企业的微利特性,获得政策和银行支持的空间也持续萎缩。然而,在这种历史的困境中,民营经济的强大活力却开始显现出来,容城、安新、宁晋等地的中小服装企业群的自发涌现,显示出服装产业“草根性”的强大生命力。依靠为国外企业打工,不少民企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同时也在搏击商海的过程中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虽然大多数服装企业仍在做OEM生产,但其水平和档次与几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不少企业在为世界顶级的服装品牌做着代工业务,这意味着河北服装业的技术和设备已经具备了品牌化生产的基本条件,相当数量的企业都已具有自己的自主品牌。

    “现在河北的知名服装品牌虽然不多,但是国内和国际上许多知名的品牌服装在河北都能找到生产企业。而河北为数众多的中小品牌起步时间不长,正在摸索市场经验。”刘连红会长告诉记者,以容城为例,当地的一些服装品牌在匈牙利等东欧一些国家的市场,经过几年开拓,目前已经取得了不俗的市场占有率。

    刘连红把整个行业的发展细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从做产品起步,其次是从规模化生产向质量效益的转变,第三步才是做品牌。在他看来,目前大多数省内的服装企业都处在第二个阶段,但也有少数企业开始上升到了第三个阶段。

    海外扩张的步伐

    “有远见的企业现在都在做着一件事,就是到海外去投资办厂,这样可以规避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在采访中,河北省服装工业公司经理郭新禄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现在不少河北的服装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在海外谋求更大的市场空间。

    据介绍,目前在阿联酋的迪拜,有一个中国大市场,专门面向西亚各国从事商品批发,其中有不少商人就来自河北阜城县。这些人专门批发家乡制作的阿拉伯大袍,在西亚市场占据了不小的份额。

    另一个例子是容城,当地服装产业的龙头企业———丽友服装集团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海外开拓的步伐。5年前,他们和省内一家进出口公司联手,在匈牙利成立了一间贸易公司,丽友占控股地位,他们把容城本地一些有实力的服装品牌引入东欧市场,几年来销售一直呈上升势头,目前这家公司的年销售额已接近4000万美元。

    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国际上的贸易形势来看,海外建厂可以有效地规避开美欧等国的贸易限制。今年是我国纺织品面对国际市场最不利的一年。可以预见的是,明年乃至更长时间里,欧美等主要纺织品进口国仍将运用反倾销、保障措施等贸易保护手段,继续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限制进口政策,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双边或区域性优惠贸易安排弱化中国纺织品的竞争优势。在世贸组织等多边体制内,联合其他中小发展中国家宣扬“中国制造”的威胁。而应对这种贸易纷争的办法除了据理力争之外,合理的规避也是一个有效办法,去海外建厂或是成立贸易公司的方式,将成为未来国内服装等制造业企业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悲惨式增长”的陷阱

    眼下,许多经济界人士热衷于讨论一个名词———悲惨式增长。对于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河北服装业来说,这是一个需要避免的陷阱。

    所谓悲惨式增长,其实指的是制造行业中由于技术上的进步导致供应大量增长,使企业不得不降价促销从而造成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目前有经济学家预言,中国已经提前10年进入了“悲惨式增长”时代,而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资源瓶颈的制约。这种现象对于服装业这样劳动力高度密集的行业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从服装行业来看,今年长三角地区的服装行业利润大幅滑坡就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江苏的小天鹅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高达60多亿元,但利润却只有几千万,处于保本和亏损的边缘。而当地许多包括服装在内的中小制造企业,虽然销售量一路上升,但企业利润率却呈下降势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一步显示,当前利润正大量向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等上游行业集中,新增利润的90%以上集中于石油等四大行业,而下游加工制造行业却因市场竞争或政府限价,无法进行价格传导,造成利润下降甚至亏损。

    据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主要是上下游产业间价格变动差异扩大,资源侵蚀利润特别是国际资源价格上涨所致。而在江浙一带,由于资源瓶颈的制约,加之产业内部的高度竞争,导致相当多制造企业陷入了“悲惨式增长”的困境。

    “从目前来看,河北服装行业整体受到资源瓶颈束缚的影响还不是特别大,但是由于产业发展迅速,如果不加快开拓新的市场渠道,河北服装业的发展也会面临长三角企业的困境。”郭新禄认为,对于省内企业来说,应当考虑的一个迫切问题就是把眼光从国外转向国内,尽快打入潜力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才能有效避免行业产能过剩引发的危机,这应是避免陷入“悲惨式增长”的一个良策。

来源:赵志国 燕赵都市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