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服装市场 > 正文
蒋衡杰:依靠科技进步 从服装大国走向服装强国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服装市场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各位专家委员:

  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我们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关于科技工作“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服装行业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同时,发挥多学科、多专业专家的综合优势,加速服装科技的研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进程,推动服装行业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提高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经中国服装协会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决定设立中国服装协会科技专家委员会,这对于我们服装行业来说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各位专家从四面八方齐聚北京,为服装科技发展献计献策,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服装协会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我们协会工作的支持,感谢你们对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热情关注和做出的贡献。

  随着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和全球产业转移的不断加快,中国服装业在国际产业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不是国际产业链中最大的受益者,我们的付出与收益极不相称。面对这种客观形势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服装市场,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中国服装行业如何面对?如何从服装大国走向服装强国?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杜钰洲会长在2006年全国服装行业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高两个贡献率:提高科学技术对行业持续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自主原创品牌对行业持续增长的贡献率。其中心思想就是要不断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实现科学技术的创新、品牌的创新。这就要求我们服装行业要走自主创新之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全球增值链的低端升级到高端,实现从服装大国到服装强国的战略转变。

  我国服装工业的发展,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我国服装工业形成于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缝纫机在一些大中城市逐步得到推广,生产力大幅提高。解放后到20世纪80年代,近30年的发展,服装行业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指导下,经过了以家用缝纫机为主、工业缝纫机为辅的发展期,服装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当时的服装企业多为单一品类加工,企业处于生产力发展期,到1978年全国共有服装企业7700家,服装产量6.7亿件,出口创汇7.08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国家和部级技术改造、科技攻关、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这个时期经过了以工业缝纫机为主、家用缝纫机为辅的发展期,是世界服装机械大转移的发展期。截止到1995年,中国完成了第一次服装产业升级,建立了我国服装生产大国的地位。特别是有“七五”计划时的“服装流行趋势”、“服装二三维CAD设计”等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八五”计划时的“服装CIMS应用工程”、“国家服装设计与加工工艺示范中心”等国家863项目;“九五”计划时的“服装企业MIS管理系统”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十五”时期的“服装企业ERP系统”、“PDM系统”、“三维CAD服装系统”等国家创新基金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和应用及其带动作用,我国服装行业的装备水平、服装CAD水平、服装科技研究水平已跃入国际先进行列。服装行业的发展与服装科技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到2005年,我国服装产量达465亿件,出口创汇达738.8亿美元,已连续保持十一年两个世界第一,实现中国服装行业增长方式的实质性转变。

  2005年1月1日,随着配额的取消,标志着后配额时代的到来。在后配额时代,中国服装产业既面临着战略机遇期,又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和挑战。仅仅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服装数量扩张绝对不能赢得未来的服装市场,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说:“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只有依靠科学进步和创新,才能获得市场的扩张,依靠科学技术是后配额时代服装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比照发达国家的服装科技,我们过去的几十年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基础科学研究重视不够,没有完善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装基础技术标准体系。
  随着体制的改革,各服装院校纷纷下放,专职的科研机构市场化,但改革的成果并未在市场上得到充分显现。相反导致服装科研院所力量分散,管理渠道不通,科研立项困难,研发资金不足,信息交换不灵,合作困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服装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同时,受三维人体测量技术的限制,我国没有专业的服装用人体数据库。由于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体体型不断变化,致使以人体数据为基础的服装号型研究等基础科学研究严重滞后,没有健全的原型系列、板型系列、人台系列等国家服装基础技术标准体系。

  第二、相关绿色环保服装、功能性服装研究开发落后。
  绿色环保服装、功能性服装与上下游产业链关系密切,特别是面料。我国服装面料在艺术、技术、质地等方面满足中高档服装发展需求上还有差距,面料生产还不能百分之百满足国内服装的需求。目前,我国在相关绿色环保服装、功能性服装研究开发领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面辅料的科技含量低,后整理能力差,科研机构、检测机构、纺织和服装等相关产业环节缺乏良好的沟通,致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第三、现代服装制造模式与现代设备水平配置较差。
  发达国家之所以能控制服装的高端市场,除了品牌效应以外,还发展了高附加值多品种小批量的快速反应制造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向我国转移大批量大规模生产模式之后,我国服装企业的制造模式还停留在大规模生产组织方式上。近年来我国规模以上企业所使用的设备80%左右是引进的,但这些设备只满足了大批量生产的需要,还不能满足发展“快速反应制造模式”、“敏捷制造模式”、“服装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需要。

  第四、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高新技术应用普及率不高。
  近几年,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精神指导下,服装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来说我国服装企业信息化水平目前仍处在初级阶段。服装企业对财务软件应用比较普遍,CAD普及率仅在20%左右,中小企业的应用率极低,已实现ERP系统的企业仅为0.3%。

  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针,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又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部门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推动中国服装行业科学技术发展,经协会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审议通过,成立科技专家委员会,旨在充分发挥发挥多学科、多专业专家的综合优势及其在服装科技进步方面的指导作用,加速服装科技的研发、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进程,推动服装行业科学技术发展,促进全行业的产业技术升级。

  关于专家委员会今后的工作,我们想组织行业内外各方面的专家,构建产学研创新机制,通过对重点项目的立项实施,对关键技术的集中攻关来打开局面。专家委员会的任务在管理办法(草案)中有明确、系统地描述,下面我主要对前面提到的问题谈几点想法:

  1、加强服装基础科技研究。
  基础科技是服装行业发展基础,对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支撑作用。着手研究建立服装人体基础数据库,继续开展我国人体体型研究,展开与此相关的课题研究,更新、修订现有的号型和规格标准,完善我国服装基础科技标准体系,进而推动三维服装CAD及其他服装用智能化产品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服装基础科技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有相当的紧迫性,我们必须抓紧项目进度,力争早日出成果。

  2、进一步研制我国服装企业应用的现代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我国服装企业信息化。
  由于我国服装企业的层次参差不齐,对科技应用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异。大型企业集团要求各种技术、管理系统的无缝集成,需求的是完整的ERP系统;而中小型企业则仅需要应用其中的某几项技术。企业所需的技术要与企业发展实际相匹配,也就是说每个企业的需求都各不相同,因此服装科技的个性化服务也亟待跟进和创新。另外,信息化产品本身是一种计算机系统,但同时又反映一种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的流程模式必须与它相匹配,如果该模式和企业的流程模式发生冲突,结果就会适得其反。

  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广义地讲,它的任务包括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等方面,需要专家用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它。

  3、服装与上游纺织等相关专业共同加强研究发展服装需求的面料。
  特别是高档面料,要强调面料的流行色研究,面料流行风格的研究,面料舒适性与功能性及生态环保型研究,面料适应现代加工的整理技术研究等,包括相关的标准建设,来推进绿色环保服装、功能性服装研究开发。我们要积极主动地与上下游产业沟通、互动,共同推进科学、快捷、开放的产业互动机制。

  4、服装企业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与实现。
  服装先进制造模式应理解为是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与管理科学多学科先进技术的总和,并应用于服装制造工程之中而形成的一个完整体系。它发展的总趋势是向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清洁化、集成化和信息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在以知识为基础、创新为动力的新经济体系中,服装制造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研究和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先进制造技术信息化的内容有二:其一是要研制开发一批信息化需要的数字化技术设备;其二是研制建立一批服装先进制造技术和先进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制造模式和系统,以满足服装个性化和全球化两个市场的需求。

  5、抓好服装电子商务的研制和实现。
  依赖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由于其具有使贸易流程简化、能超越时空限制、成本低和利润大等特点,成为二十一世纪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世界各地各个行业或企业都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实现企业产品的电子商务。服装行业和企业也不例外,要迅速实现服装产品的电子商务。目前,对服装行业和企业、对个人消费者来说,BtoB,BtoC电子商务研制和实现条件基本成熟,国家正在加大法律支持力度,因此我们也要加强其研发、应用和推广。

  6、进一步加强自主品牌创新,开展品牌建设和运营的研究。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产品附加值的总称,是一个企业及其产品的综合体,它涵盖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市场定位、营销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特征。创建自主品牌成为服装业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我们走向全球增值链高端唯一的出路。

  我们认为,名牌的一半是文化。发展自主品牌必须要“文化为本、创新为魂”。因此,要加强流行趋势的研究和应用,进一步开展民族服饰文化的研究、挖掘和应用。对于品牌的建设和运营,我国服装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和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设计开发和营销推广方面我们与世界服装强国还有较大差距,也是我们创新的难点,要动员众多相关领域的专门力量加强研究。

  7、加强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在座的专家有不少来自服装高等院校,是这方面真正的专家。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最为宝贵的资源已成为不争的共识,我国在近20年的高等服装专业教育中,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管理及贸易人才。随着产业的发展,我国服装企业为了摆脱品牌缺乏国际认知度、产品竞争力较弱和品牌附加值极低的现状,开始从被动的模仿加工型企业向品牌经营型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层次、结构及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服装专业教育与服装企业的需求有一定的距离,这一点来自企业的专家可能有较深的体会,希望利用专家委员会这个平台,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形成一批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服装人才队伍,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自专家委员会着手筹备以来,得到各位专家的积极响应。我们向各位专家发出了征集建议的调查,共收到29条建议,每条建议都从研究方向、需求分析、可行性等方面作了详尽的阐述,基本囊括了服装科技发展的各个方面,我们通过整理、汇总初步形成了《中国服装行业科技发展指南(草案)》和《中国服装协会科技专家委员会工作议案(讨论稿)》,希望各位专家对这两个文件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提出建议的专家,可以继续补充建议,使"发展指南"更加系统化、合理化、科学化,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清晰、可行的工作计划。

  目前,我们专家委员会共有36名成员,五个专家组。我们会随着工作的展开,根据大家的意见建议,对专家组的设置进行增减。同时,专家委员会的大门一直向外敞开,欢迎更多的服装及相关行业的科技和管理专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教师、研究人员、知名企业的科技和管理专家等加入。我们希望专家委员会真正成为中国服装行业的科技发展智囊机构、科技交流平台和科技研发、推广应用的加速器。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中国服装行业第二次升级的攻坚时刻,专家委员会大有可为,专家委员会的工作一定可以实现我们的初衷,为中国服装行业实现“从服装大国走向服装强国”的战略转变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