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服装营销 > 正文
温州民营企业“探路”启示 做主业还是多元化?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服装营销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创出了11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6个中国名牌产品的温州,面对经济全球化,仍然在不断探索:做主业还是多元化,走出去还是引进来---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的趋势下,中国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多地面临跨国公司及其名牌产品的严峻挑战。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成败。尽管经过20多年努力,温州已经成为27个制造业的“中国之都”、“中国城”或者“中国基地”,至今创出了11个中国驰名商标和16个中国名牌产品。但由于温州产品基本上都属于价格弹性较大的必需品,即便成为中国名牌,在国内附加值也不是很大,更不要说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了。正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温州的一些民营企业开始“八仙过海”四面出击,寻找机会实现跨越。

做主业,成为龙头老大

    正泰集团是温州少有的孜孜不倦坚持专业化战略的名牌企业,也是温州目前最成功的民营企业。董事长南存辉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烧好自己那壶水”。事实上,20年来正泰还真的耐住寂寞顶住诱惑,“错”过了两次房地产高峰。南存辉对此解释,是因为坚定不移地秉持“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的理念。他认为,正泰要发展成为真正的具有国际竞争实力、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品牌,只有通过坚实的积累。南存辉要求自己的企业充分利用规模化大生产的优势,同时不断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将“中国制造”向国际品牌靠拢,最终使“正泰”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美誉度的全球知名品牌。因为坚持主业,正泰在低压电器行业的产销量连续多年稳居中国第一,亚洲龙头,世界第三。

    无独有偶。同样因为坚持主业,森马集团只用了8年时间就成为中国休闲服装品牌的巨人。董事长邱光和向记者“坦白”原因:主业的空间太大了,而且回报丰厚。但是以森马目前的状况,跟市场需求还有很大距离,企业要做的事很多;另外,森马已经开始品牌延伸。比如巴拉巴拉童装,才做三年销售额就超过2个亿,跻身中国童装“第一军团”;还有就是企业要给自己准确定位。邱光和的观点是生存第一,发展第二。所以艰苦努力至今,森马成为一个大型的跨地区民营企业集团,拥有5家全资公司和10家分公司,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经营企业500强和中国服装行业双百强,并入围2003年度“中国成长企业100强”。

多元化,赢得巨额利润

    从国际经验看,卓越企业一般有个普遍的属性:不离本行。然而在温州,恰恰是成功的知名企业,近几年大都选择了多元化发展。2004年的一次调查发现,温州123家企业集团中,有68家涉足新的行业,其中50%为了获取更大效益。

    比如工业电器“三巨头”中的德力西和天正公司,服装“龙头”中的报喜鸟、庄吉和法派公司,鞋业规模最大的奥康和红蜻蜓公司等,都不同程度进入其他行业,他们最普遍的选择是房地产。在“第一梯队”带动下,二、三梯队的企业也纷纷仿效,像人民集团公司投资15个亿,到河北邯郸建设占地各1000亩的国际物流港和丛台区工业园;华仪集团公司拿出1.5亿元,在温州洞头县建设风力发电工程;还有乐清柳市镇的长城、华通等7家电器集团公司共同成立了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中弛财团……

    追踪原因,在目前的市场环境里,原材料不断涨价,产品价格却越来越低,企业利润微乎其微,多元化的边际收益远远高于专业化。尤其近几年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不少从事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因为投资房地产项目,轻而易举就获得了巨额利润。均瑶集团仅仅在上海徐家汇把一幢“烂尾楼”开发成“均瑶国际广场”,赢利就超过公司成立十几年积累起来的全部资本。天正集团在乐清虹桥镇的一个房地产项目投资8000万元,净赚1.2个亿。而这家企业在南京开发的另一个房地产项目,老总自己说可以拿到5个亿。

引进来,借梯提升品牌

    越来越多的温州企业感到“孤军作战”的艰辛,转而寻找“坚强后盾”。夏梦就是通过与世界巨头合作迅速提升品牌。这家温州著名的西服企业整体与世界著名服饰企业杰尼亚公司合作,双方各占50%股份成立“夏梦·意杰服饰有限公司”,除董事长还是原夏梦公司老板担任外,其CEO以及财务总监和市场总监均由杰尼亚方面派人。这不仅在根本上对民营企业的家族制度进行了改造,而且公司的产品结构也进行了调整,国际市场比重超过50%。虽然新公司生产的服装仍然使用“夏蒙”的牌子,但每套国内价格已经从原来的3000多元飙升至10000元以上,同样的产品利润增了两倍。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泰)则选择与美国通用电气(简称GE)消费与工业产品集团合资,双方分别占股51%和49%共同组建了“通用正泰(温州)电器有限公司”。合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由GE方担任,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由正泰方担任。在公司董事会7名成员中,通用4人,正泰3人。其产品采用联合品牌,通用与正泰的商标图形同时出现。专门瞄准高端市场,目标就是要与西门子、ABB、施耐德等国际电器巨头竞争。

    此外,天正集团上海公司也同ABB公司开展了合作;奥康公司与意大利GEOX鞋业合作,使得双方共享营销网络,互相帮助进入对方市场;还有加利特公司和日本全球最大泵业制造商荏原公司、三帆明胶厂与世界500强之一荷兰索贝尔的子公司法国罗塞洛公司也都开展了深层次的合作。

走出去,走捷径创名牌

    也有“投机取巧”,利用并购嫁接品牌,立即获得国际名牌的,典型的当数哈杉。这家规模原本不大的温州鞋企获知意大利著名的WILSON制鞋公司创办人威尔逊准备退休正在全球寻找“接班人”的消息后,董事长王建平“斗胆”前往,收购了对方90%的股份,从而使哈杉迅速成为一个能够从事男女鞋生产、销售的国际公司。

    哈杉出去的都是半成品,而到了国外它就是享誉世界的“WILSON”,或者是贴牌加工的产品。目前,哈杉在温州的中意合资哈杉鞋类研发中心正加紧建设,另外还在世界各地设立了3家工厂和8家子公司,全球配置资源。

    在国内开关业家喻户晓的飞雕公司的成功与哈杉有“异曲同工”之妙。2004年12月,飞雕花550万欧元收购了固定资产1200多万欧元,年产值800多万欧元的意大利ELIOS公司90%的股份。董事长徐益忠告诉记者,2006年产值就能增加一倍,到1600多万欧元,净利润将达25%。更重要的,因为拥有“ELIOS”的品牌和渠道,飞雕产品就可以“堂堂正正”长驱直入欧美市场。尽管它的名字已经不是“飞雕”,可这等于国内企业给国外自己的企业做“贴牌”。“不管叫什么,关键它是属于我的!”徐益忠说,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温州企业的多元探索,或许会为备受全球化经济浪潮冲击的国内企业提供参考和启迪。  

来源:经济日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