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服装营销 > 正文
南平纺织业:谁持彩练当空舞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服装营销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集群产业破茧而出

  47年前从上海来了一批纺织业的工人和技术员,在茫荡山下搭棚垒灶,推土建设,创建了福建省第一家纺织企业——南平纺织厂,在安丰的大山沟里,繁衍出纺织针织等一批企业。在南平这个福建省的老工业基地上,纺织业从此成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也为后来的南平纺织服装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纺织服装业具有消费周期快、消费量庞大、产业链条长等特点,容易形成一个有巨大聚集效应的大产业。随着我国加入WTO,在世贸组织内部将逐步取消纺织品配额,世界纺织工业的重心不断向亚洲推移,为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南平市纺织服装业的大发展,始于改革开放后,南纺、南针、华盛等国有集体企业的全面改革改制,产业工人面临新的选择和挑战,一大批下岗纺织职工成了这一产业的弄潮儿,他们凭借多年的生产经营经验,白手起家,苦心经营,使中心城区民营纺织服装企业迅速发展,从1998年的20家发展到今天的150家,成为南平纺织服装业舞台上的主角。

  民营纺织服装企业如今在南平已成满天星之状,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的企业有35家,2003年实现产值11.4亿元,从业人员达8000多人,实现利税8410万元。现有民营针纺童装出口加工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147家,从业人员1.1万余人,2003年全市针织童装行业实现产值约3.8亿元,其中,年加工出口额已达2.88亿元,成为南平市出口创汇骨干产品,年上缴税金近千万元。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基本集中在南平中心城区,其余零星分布在邵武、建阳、武夷山等县(市)。已初步形成织布、染整、织造、合成革、针织制衣以及为行业配套的绣花、印花、横机、线带辅料、包装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产品有100多个系列。

  现有102家针织制衣企业中,除5家梭织企业,90%均为从事针织童装系列加工的企业,产品主要有:婴儿哈衣、爬衣、幼儿装、小童装、中童装等2000多个品种规格,其中,93%又均为外贸订单加工出口企业,内销仅占7%,呈现突出的出口导向型产业特色。

  南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产业的龙头企业,其生产的PU革基布目前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最高、质量最佳、品种最全,拥有很高的行业知名度以及覆盖全国的销售渠道和网络。这几年来通过坚持不懈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PU革基布的生产和研发始终保持国内的“领头雁”地位,具有国内一流的针刺及水刺非织造布生产技术装备和技术人才储备。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南纺相继开发了超厚重型、超薄型PU革基布系列,绵羊绒基布、纯涤针刺非织造太空革基布等新品种,有22个新品种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其中有国际水平的品种5个,国内首创6个,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针纺同业公会的人士预测:未来五年,南平纺织服装产业的产值将达到10至20个亿,完成税收约2亿元,能解决2万多人的就业问题。

  打造“航母”平台

  放眼全国,纺织服装产业集聚的势头近年来明显加快,目前已形成以浙江温州合成革产业集群及浙江湖州织里镇、广东佛山环市镇及我省石狮为代表的童装产业集群现象。其中,仅织里镇就拥有童装企业6000余家,年产童装1.2亿件(套),年产值达3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1%。南平纺织服装业经几年来的快速发展,也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区域特色和竞争力的发展优势,这得益于几年的产业平台建设。

  1990年,南平机制的实施,使在市政府部门工作的邱华龙有了到企业“下派”的机会。他选派的新华安制衣有限公司当时租借两层楼房为车间进行生产,企业扩张迫在眉睫。于是,他着手调查了市区中心的针纺服装行业的情况,他发现:纺织服装业已在全市迅速崛起,而市区里的百余家纺织制衣企业则散落在城区的每个“角落”,要求发展已成企业的共识。外部的发展环境和南平纺织服装业的十多年发展现状,到亟需建设发展平台的时候了。他迅速写成了《发展壮大延平针纺行业时机成熟》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市政府的重视。这年9月,市里决定将原南平化纤厂、钢厂等区域规划为纺织服装工业园区。2000年,占地400亩的南平针纺工业园区首期工程建成,新华安、美众、谊达等一批龙头企业纷纷入园,最早入园的新华安制衣有限公司如今在此建起7幢厂房,正向着年产值亿元迈进。

  南平针纺工业园区的建成,意义不在其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它推动了南平纺织服装平台的建设进程。目前,南平市区纺织服装产业的平台大约有三个:一是以南纺、新南针为中心,在安丰沟和黄墩周围的生产区,主要依靠订单加工出口童装;二是市区梅山坡、东山路、新建路、水东工业园区等地的生产区,以订单加工和织造、漂染、绣花印花等;三是夏道小鸠附近的生产区,以加工内销产品为主。邵武、建阳、武夷山等县(市)也各自建设了纺织服装平台。平台的建设扩大了产业的发展空间,有人形象地称:“把这些平台组合起来,就是一艘航母。”

  打造平台的另一方面,是营造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建设一个大产业集群所必须支付的“成本”。

  纺织服装业的用工常出现时“饱”时“饥”现象,一家制衣企业的老板说,有时订单催得紧,厂里的人手缺,那时跳河的心思都有了。专业用工市场不完善,纺织服装产业的“航母”就走不动。业内人士分析说,解决纺织服装业用工紧张,一是在企业建立用工的保障体制,二是加快技术升级,使员工用较短的时间就能完成较大的工作量,三是做大做强产业,形成用工人流聚集的“洼地”。目前南平纺织服装业用工紧张只是暂时的,说明南平这个产业发展迅速,用工人数急增,同时也说明,沿海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我市转移的步伐还不大,产业工人的走向还未形成。这位人士说:“一旦产业强大了,产业工人就会流向南平,市场规律就是如此。”

  行业协会随着产业的发展,要加快转变过去“召集人”的角色,向产业研究、策划、咨询、辅导、担保等公共服务化方向发展,建立整个产业共用的服务平台。同时依靠我市职业教育体系,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方法,引进、培养纺织服装的各类人才,特别是设计、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使产业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库,用人力资源这个平台支撑产业的快速发展。

  “南平制造”呼唤“南平品牌”

  与南平美众公司总经理罗生辉的交谈,我们感到创立南平自己服装品牌的呼声已经很高,新华安、美众、谊达等企业都在看准机会,创立自己的品牌。

  罗生辉从创建自己的企业后就尝试着打品牌。2000年他就打出“丁巴王子”牌的服装系列,每天出一个新款式,当时在浙江一带销售很受认可,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原因,加上量一直做不大,这个牌子在竞争中“沉没”。目前,罗生辉又注册了一个“e龙时代”的牌子,产品定位以凸显电子时代为主题,消费年龄定在17至25岁的青年人,目前已有客商对他的这个牌子感兴趣前来洽谈,认为这个牌子的定位符合当今年轻人的心理,可以打造成品牌产品。

  拥有一个高水平设计的服装款式系列,这才是第一步。企业创立品牌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企业从贴牌加工做起,当企业壮大后,再打造自己的品牌;一种是虚拟创牌,就是通过资金、设计、人才的优势打造品牌,生产则委托其他厂家。这两种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必须具备资金、人才的优势。所谓品牌就是质优款式新,能让消费者追随消费的产品。那么,推介、宣传产品就成为重要手段,服装品牌除了大量的广告宣传和代言人宣传外,开设专卖店是重要的渠道。开设一个小型专卖店要花费10万元左右,还不包括经营者的投入。一个品牌的创立最少要开设80个专卖店,才能打开市场之门。此外还必须有一支强大的营销团队,随时追踪消费者的心理和国内外服装市场的走势,不断为品牌增添新的内容。

  南平服装的生产技术、装备、人员已具备品牌的生产能力,目前有一大批企业加工生产的都是国内乃至国际的名牌,占总生产量的90%以上。然而南平人却穿不上南平自己的品牌服装,据市工商局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市服装企业在工商局注册的产品商标仅为20件,且大多数没有生产。年纪大一点的南平人都知道,由南平华盛公司生产的“武夷山”牌针织衫裤,曾受到省内外消费者的好评,有一定的知名度,是南平创立品牌的一个“亮点”,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牌子没能在全国打响。但说明只要有实力、有意识、有多方的扶持,创立南平自己的品牌就能成为现实。

  今年6月下旬,由南平市经贸委组织的一场纺织服装品牌创立讲座,来自上海唯好品牌顾问公司的专家刘英军全面介绍了国内服装品牌创立的情况。他认为,品牌的创立不仅对当地产业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当地经济的提升创造了优势条件。创立品牌光靠企业自身还不够,政府应有强力的扶持,如品牌创立需要高端人才,如果靠企业来引进,主要的手段是高薪,而政府的手段就可多样化。福建石狮市政府对创立全国服装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200万元,这钱主要是用于引进人才。没钱不能创立品牌,但光有钱也不是就能创立品牌。创立品牌是个系统工程,更重要的是靠社会体系来共同打造。

  刘英军说,在他所接触的品牌生产企业中,创立品牌之初都不具备什么好的条件,所以说品牌的创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意识、一种勇气、一种眼光的创立。因此,在条件还不很成熟时创立品牌,就要学会应用手中的优势条件。他认为,南平的优势条件是加工生产的技术力量雄厚,政府一旦看准了扶持对象,就要下大力气去扶持。企业要有一种宁做亿元老二,不做百万老大的心态,有创立品牌的意识,才谈得上政府扶持。正如新华安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寿平所说,有意识才有行动,我们的目标是创立自己的品牌。企业多年加工世界名牌的经验,为打造自己的品牌做好了准备。创立品牌的投入具有很大的风险性,但任何品牌企业都是在风险中成长起来的。

  “后配额时代”的喜与忧

  2005年全球纺织服装配额取消后,国内纺织服装业全面进入“后配额时代”,在迎来无限商机的同时,实质上也进入了一个“多面夹击”的境地:发达国家随时可能采取反倾销、特保等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发展中国家虎视眈眈,与发达国家联合起来与中国抗衡;国内产业急速扩张可能带来企业间的恶意竞争等。面对新的贸易环境,国内企业都有哪些应对措施?还存在哪些问题?

  省内一些专家认为纺织服装企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四:一是产品附加值低、缺乏自主品牌。二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三是企业不断扩大产能,导致竞争加剧,亏损面扩大。四是外企加快抢滩中国市场。

  南平纺织工业已形成纺织——织布——染整——合成革和针织——染整——成衣两条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加入WTO,对我市纺织服装行业来说可谓喜忧参半。南纺公司作为国内合成革基布的龙头企业,近二十年来专门致力于合成革基布的研发和生产,形成了从超薄到超厚、从常规纤维基布到超细等特种纤维基布的系列化,始终引导着国内机织合成革基布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的潮流,并成功实现了机织合成革基布向非织造合成革基布的拓展。近几年来PU革基布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始终保持在40%以上。加入WTO后,随着我国制鞋业的进一步发展,将面临更为有利的市场环境。

  针织成衣生产是劳动密集产品,也是南平市出口创汇大宗产品。华盛针织集团公司是我省针织行业工艺装备配套能力最全的企业,也曾是我市针织服装出口第一大户,但近年来,由于负债沉重,多年没有技术改造,已明显处于劣势。2001年出口创汇仅71.8万美元。从全市情况看,2001年纺织服装出口1094万美元,与上年相比,大幅下降了1668万美元,暴露出全行业竞争力下降的严峻局势。但近年来,部分非公企业出口增长较快,已显示出较强的生机和活力,加入WTO后,将更有利它们的发展壮大。

  正视产业的“短脚”

  南平是福建省纺织服装业的发源地,近几年特别是1998年之后,国有纺织服装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改制和民营企业的崛起,南平的纺织服装产业呈现跳跃式发展。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一些“短脚”问题也越来越凸现出来。

  产业总量与企业规模偏小。目前全市纺织服装产业仅有两家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而呈“满天星”状的民营制衣企业中,上规模的仅为12家,多数企业仍处于家族式、作坊式的生产阶段,缺乏带动能力。产业链的延伸也不够充分,产业配套能力滞后;品牌意识尚未树立,产品附加值提不上去,使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脆弱。加上企业用工紧张、资金短缺等都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

  这里要特别提出产业链中配套瓶颈对产业发展的制约,尤其是织造、染整的瓶颈,制约了下端制衣企业的壮大和发展。这几年,我市制衣总量每三年就翻一番,随着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今后几年南平制衣业将迎来高速发展的际遇。但与制衣企业相配套的织造、染整等一些辅料生产企业发展却相对滞后。织造、染整由于投入资金大,技术要求高,南平目前还处在规模偏小,低水平投资状态。南平织造企业目前有9家,大圆机数量95台,由于流动资金的短缺,设备开工率仅50%左右,年产坯布4500吨左右。而全市制衣企业目前年坯布需求量在8000吨以上,因此坯布需求2/3以上依赖外地提供。今后5-10年制衣企业快速增长,年坯布需求量还将猛增。南平现有染整企业3家,设备老化,技术管理落后,缺乏资金,年可染坯布量4200吨左右,其中华美针织染整有限公司主打产品为针织天鹅绒坯布,产品主要供应泉州、福州等地,年染坯布产量700吨左右。新南针和彩虹染整有限公司总和年染坯布量约3500吨左右。而高档面料则100%需要从外地采购配套。同时电脑绣花能力不足,高档圆网自动印花工艺的空白,高级后整理能力的薄弱,等等,都成为产业扩张和提升的“短脚”。

  做大做强南平纺织服装产业时不我待,今年12月,南平市政府在《关于加快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对投资纺织服装产业上游坯布织造,染整高级后整理,高档面料,下游制革、制鞋、箱包等投资规模大,产业薄弱或延伸环节的重大项目给予重点资金扶持;对投资机绣、自动圆网印花及相关辅料等行业配套项目,给予适当扶持,以有效缓解产业链薄弱环节瓶颈制约的问题。

  产业集群能够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进而使产业资源共享,吸引更多的新的投资,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生命力。我们现在正视纺织服装产业所存在的“短脚”,就是为南平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省全国的崛起铺平道路,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来源:闽北日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