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科技信息 > 正文
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二)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科技信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第二部分 纺织科技进步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信息化带动,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力争在2020年使我国纺织工业的纤维材料技术、装备技术、工艺与环保技术、信息化水平、骨干企业产品开发创新能力达到同期世界较先进水平,从而初步实现纺织强国的目标。 

    到2010年全行业生产总量中在产品质量、创新水平、快速反应能力及劳动生产率方面达到世界同期较先进水平的比重达1/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2004年提高1倍;到201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1/3,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比2010年提高64%;到2020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生产率比2004年扩大5倍。全行业的科技含量、资源消耗水平、环境质量、劳动生产率都实现较大提高。 
 
    一、重点突破的28项关键技术及10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 
    根据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方针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等部门有关产业发展政策,本着突出重点、有限目标、经过努力近期可以实施产业化的原则,引导纺织行业开展高新技术的研究,有重点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行业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研究提出了到2010年纺织工业急待解决推广的28项关键技术和10项重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并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这些关键技术和成套关键装备的进步必将大大推动全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1、纺织新材料及先进加工技术 
    发展多元纤维资源,化学纤维、天然纤维、新型生物化学纤维的高性能、高功能开发以及纤维的再生循环利用技术,是我国纺织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在这一领域当前急需发展的11项关键技术:
 
    (1)碳纤维(CF)、芳纶(AF)、芳砜纶(PSA)、新一代超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UHMWPE)产业化研发 
    碳纤维、芳纶等几种纤维发达国家早已实现产业化,但我国尚处于小、中试阶段,急待进行产业化开发和应用。对国内有一定开发基础的芳砜纶应加大投入产业化开发力度,形成年产1000吨以上的产业化生产线。对性能特别优异、用途广的聚苯并双恶唑(PBO)等纤维应开展预研究。同时要对国内已有基础的新一代超高强高膜聚乙烯等应用技术深化研究,实现产业升级。 

    (2)新型聚酯多元化技术品种PTT、PEN、CO-PET等产业化研发 
    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是聚酯大家族多元新技术品种,它染色好、弹性好、挺括、干爽、易加工、抗污性强,兼有涤纶、锦纶及部分氨纶纤维性能特色,不仅可用于面料、地毯、非织造布等,还可用于薄膜、塑料等新型树脂材料,发展前景广阔;PEN(聚葵二酸乙二醇酯)透明性、阻隔性能好,利于聚酯在啤酒瓶等高性能非纤领域的拓展;CO-PET(共聚酯)则主要用于海岛纤维的生产,是改性PET中急待优先发展的重点品种。 

    (3)可降解聚乳酸纤维(PLA)及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Lyocell)研发及产业化技术 
    PLA是一类可完全生物降解的高分子物,它是以玉米淀粉等天然生物资源为基础原料的新型纤维材料,具有光泽靓丽、舒适、耐用、滑糯、快干等优点,特别是它所具有的优越生物降解性和适用性受到世界关注,在我国急需组织力量攻关研究。Lyocell是采用新型溶剂、无毒工艺生产的新一代纤维素纤维,兼有人纤和合纤的性能,国内在产品应用开发上已有多项成果,急需发展。 

    (4)大豆蛋白系列化纤维及应用技术 
    大豆蛋白纤维是我国自主研制开发、国际上首次取得工业化试验成功的植物蛋白改性纤维。该纤维强度适中、比重小,手感柔软,光泽柔和,吸湿和导湿性能等优良,亲肤性好,抑菌功能明显,满足舒适性和健康性要求。目前国内已建成单线产能1500吨/年的工业化生产线,还需进一步开发大豆蛋白纤维服装用、卫生用功能,研究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关键技术,开发纯纺、混纺、交织等各种面料,使大豆蛋白纤维产品的产业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5)年产60万吨以上新型PTA成套国产技术 
    当前我国聚酯原料PTA缺口大,自给率低,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过大,严重制约涤纶纤维的生产和发展,一半以上PTA需要进口,目前国内PTA生产全部采用进口技术。因此开发年产60万吨以上新型PTA成套国产化技术意义重大。对推动我国PTA工业的发展,提高聚酯涤纶产业链的综合竞争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6)新一代直纺涤纶超细长丝及高效新型卷绕技术 
    国产涤纶长丝关键技术装备的成功研制,极大地推进我国化纤工业的迅猛发展,然而对国际上围绕涤纶长丝新工艺、新装备、新品种的技术迅速发展,我国必须不失时机地发展最新技术,加快产业升级。当前重点要研发直纺长丝可生产dpf0.3~0.5超细纤维工艺和高速高效卷绕装置等新一代技术。
 
    (7)高档复合非织造布技术 
    我国非织造布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单一工艺产品已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急需发展非织造布复合技术,例如纺粘-熔喷-纺粘(SMS)、梳理成网-纺丝成网-梳理成网(CSC)、梳理成网-熔喷-梳理成网(CMC)、梳理成网与浆粕气流成网用水刺复合、纺粘与木浆纤维复合等。这些在我国才刚刚起步,因此要加快该项技术产业化的研究。2010年复合非织造布将占非织造布产量的10%,达到20万吨。
 
    (8)新型医用纺织材料技术 
    新型医用防护品、保健纺织品以及人体功能性纺织品市场前景广阔,但国产的医用纺织品综合技术性能不能充分满足需求,主要依靠进口。为此,必须开发研制具有高阻隔性、高透湿性、良好过滤效果和低成本的防护材料,以及人工肾、人工肺等人造人体器官。目前医卫纺织品用量为28万吨,2010年将达到40万吨。
 
    (9)膜结构材料及新型蓬盖材料技术 
    膜结构材料及新型蓬盖材料在国内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国内永久性和半永久性的膜结构材料基本依赖进口。需对膜结构基材、涂层及整理工艺设备以及建筑应用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目前膜结构材料已达到62万米2,2010年大量推广应用。 

    (10)农用非织造布及化纤网技术 
    农用非织造布及化纤网主要包括防寒防冻材料、遮阳防旱材料、防鸟防虫材料、防草膜、保温保湿材料、果树保护材料、育苗播种基材等,可实现农副产品的早熟、高产、稳产、无公害、无污染种植。需根据农业实践需要,研究产业化生产技术,以降低成本,扩大使用。预计2010年农用非织造布将达到30万吨。 

    (11)智能纺织品的开发研究 
    智能纺织品是指对环境可感知、可响应并具有功能发现能力的新材料,具有舒适、健康、防护的特异功能,可检查、储存、控制人体信息,并将测试的身体数据或功能传递到控制中心。研究内容包括传感器的电子元件不能对人体产生干扰或制造麻烦以及柔性体纺织开关、导电纱线、柔性电子线路板等关键技术。 

    2、纺纱、织造、染整高新工艺技术 
    加速纺纱、织造、印染工序连续化、自动化、数字化进程,实现对产品设计和功能仿真、生产过程的快速重组和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并为各类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开发研究以下5项关键技术:
 
    (12)棉纺织高新工艺技术 
    ——棉纺生产工艺技术研究。研究清梳联、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等机理层次上创新技术,缩短纺纱工序;开发单机自动化和工序连续化技术,工艺检测、控制技术;发展粗细络联合机生产技术,推进纺纱过程的自动化、连续化。 

    ——集聚环锭纺(紧密纺)新技术。加速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并便于推广的集聚环锭纺纱技术,显著提高纱的强度和大幅度减少毛羽,改善纱线和织物品质。到2010年,集聚环锭纺从目前的30万锭发展到300万锭。 

    ——中高支转杯、喷气及涡流纺纱技术。研究20-40S中高支转杯纺纱技术,开展对纺纱器组合元件、自动接头生头、换卷小车等关键部件以及在线检测和质量控制系统的研究,适应中高支转杯纺的前后配套工艺研究,同时研究最佳的前纺配套设备及工艺参数。研究采用喷气、涡流纺纱生产技术。 

    ——无梭织造自动化、数字化技术,图像验布技术。2010年无梭织机提高到40万台,占有率达到50%,无梭布达80%。 

    (13)毛纺新型工艺技术 
    ——特种动物纤维精梳纺纱工艺技术,使纯毛纱支达到60~80Nm,混纺纱支达到120~160Nm。 

    ——新型纺纱技术,包括:复合纺纱(赛络纺、包缠纺纱、包芯纺纱等)、缆型纺纱和集聚环锭纺。根据需要,赛络纺可以推广到60%。 

    ——羊毛防缩可机洗整理技术,研发生物酶防缩整理技术。 

    ——羊毛细化改性工艺技术。开发拉细羊毛新型物理改性技术,使纤维在强度未损伤条件下,细度减少20%左右,开发轻薄高档面料技术,推动毛纺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可持续发展。
  
   (14)麻纺新型工艺技术  
    ——麻类纤维脱胶新工艺技术。改进化学脱胶或半脱胶技术,发展生物脱胶技术,研究可控脱胶及改性技术,提高麻纤维产品质量,节约用水,减少污染排放和环保治理费用。新技术推广应用率年递增10%。 

    ——麻类织物染色、防皱、柔软等先进整理技术。 

    ——苎麻带状精干麻及牵切纺短流程生产工艺技术。 

    (15)丝绸新型工艺技术 
    ——新型丝纤维材料加工技术及新产品开发。研究开发真丝与其他新型天然纤维、功能性纤维复合的新型丝纤维材料及其产品。 

    ——高档丝绸产品印染后整理技术。包括提升丝绸色牢度和易护理的新型染化料、助剂及配套整理工艺技术。到2010年高档丝绸产量达到2亿米以上。 

    (16)针织新型工艺技术 
    ——针织物节水节能高质量连续前处理工艺技术。包括新型的连续式圆筒或平幅针织物前处理工艺技术。大幅度减少用水量,每公斤布耗水从目前的50Kg减少到6~8Kg。 

    ——针织物高档整理技术。包括双烧毛、双丝光、尺寸稳定性、符合生态的免烫整理、纳米整理技术。免烫达到3级以上,缩水在±3%以内,20%的T恤衫采用高档整理。 

    ——全电脑无缝内衣加工技术。 

    3、生态纺织品和环保、节能加工技术 
    (17)微悬浮体染整技术 
    微悬浮体染整新技术是我国的原创技术,该技术特点在于染料分子在染浴中的聚集状态,对纤维表面的吸附模式,在纤维内部的固着机理。上染率达到95%以上,缩短染色流程和时间,节省染料和能源,减少废水,提高生产效率。要研究建立一套对不同纤维不同织物合理、完整的微悬浮体染色与整理新工艺新技术。 

    (18)等离子体加工技术 
    等离子体处理技术是一种清洁、节能、快速、适用面广的纺织材料改性新技术。它通过对纤维表面进行刻蚀、交联和化学改性,提高纤维可纺性,改变纤维表面自由性能、润湿性能,提高复合粘结强度,改进染色性能和效果,提高羊毛防毡缩性等,需加大研究开发力度。
 
    (19)生物酶处理技术 
    包括退浆、精炼、漂白以及棉织物的抛光、柔软、仿旧等整理,对棉、粘胶、天丝、麻类、毛类及混纺织物提升手感、舒适性等不同生物酶整理技术。
 
    (20)环保型染料、助剂、浆料开发应用 
    ——环保型染料、助剂、浆料开发应用是发展纺织印染新型工艺技术的当务之急。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和效益,已成为阻碍印染业发展的瓶颈。 

    ——研究开发具有国际水平的绿色环保浆料,包括新型高性能的变性淀粉、聚丙稀酸类浆料替代污染环境的PVA浆料,用于毛纱上浆的改性明胶浆料、用于涤纶或涤棉纱的水溶性聚酯浆料等。 

    (21)自动制网技术 
    应用计算机自动分色功能和图形技术开发的喷墨、喷蜡、激光自动制网,需进一步研究提高精度、减少制网时间及配套技术。大力推广应用自动制网技术,2010年市场占有率从目前的20%提高到50%以上。 

    (22)数码印花新技术 
    包括图形仿真及分色技术、幅宽与印花速度,专用墨水、喷嘴及整机结构技术。2010年印花速度从目前的30米2/小时提高到100米2/小时以上。 

    (23)废水治理技术 
    ——印染废水三级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目前印染废水COD浓度已从92年的800~1000mg/L上升至1200~1400mg/L,迫切要求从原来的二级处理转向三级处理工艺,开发优化二级处理工艺技术,生物滤池三级处理优化工艺技术,节水、回用水技术。处理达标排放水的COD<100mg/L、BOD<20mg/L,部分水质接近杂用水水质标准,使回用水比例≥10%。 

    ——新型高效絮凝剂的开发与应用。开发适用性广、对染料和各类有机分子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对PH值敏感性小的新型高效絮凝剂。重点针对纺织工业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研究絮凝剂经济有效的技术配方、生产工艺;研究制定工业废水处理厂工艺技术。 

    ——推广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印染废水光化学除色回用新技术。 

    ——化纤仿真碱减量废水回收利用技术。化纤仿真面料后处理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对苯二甲酸,研究回收对苯二甲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减少污染,还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重点开发对苯二甲酸回收的成套设备及最佳工艺条件,使总回收率达到65%~70%。 

    4、纺织信息化技术 
    建设以先进、高效、稳定的企业信息网络系统为基本单位的行业信息网络,构建结构合理、内容完善、查询便捷的行业信息数据库和注重实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建立行业和企业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制度,开发具有各类企业决策特色的纺织ERP软件,开发适应国内外市场和国内企业特点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交易规则。具体要开发研究以下4项关键技术:
 
    (24)适合纺织行业的ERP系统的开发研究 
    以棉纺(包括毛纺)、化纤和服装作为重点行业,开发适合其管理要求和生产营销流程具有行业特点的ERP产品。同时,继续扩展能与生产过程自动监测、自动控制系统相连接;通过因特网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网络、营销网络和电子商务,形成广义的综合信息系统;通过SCM、CRM等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到2005年100家企业实现信息化工作,到2010年实现信息化并取得明显效益的企业达到1000家。 

    (25)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纺织行业要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的应用,按照国际流行的B-B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结合纺织行业特点,以纤维、纱线、面料和服装等产品为对象,遵循流程简捷、技术可靠、操作合理、交易规范的要求进行纺织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建立并推广符合国际惯例和通用规则的电子商务编码体系,使纺织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发布、检索、在线交流、市场分析等。2010年应用电子商务的纺织服装企业超过2000家。 

    (26)各类企业CIMS系统开发及应用 
    首先在服装行业和纺机制造行业推广具有快速反应功能的集成制造系统。改变企业传统的设计方式、制造方式、营销方式和经营模式,建立集设计与设计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制造生产过程工艺信息管理和企业管理、营销网络为一体的通用系统平台、具有数据交换和实时动态的接口的关键技术。 

    (27)纺织工厂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系统 
    纺织工厂生产信息监测和管理系统是在生产现场对生产过程中的产量、质量等信息进行在线采集和处理,对象主要为织机、细纱机、络筒机等,也包括实验设备仪器的信息采集和处理。生产过程分析、故障统计与排除等。关键技术包括:监测系统和传感器件可靠性高,寿命长,抗干扰。标准的联网通信接口和数据格式。 

    (28)加强纺织行业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发挥基础研究对行业技术发展的源泉作用。 
    纺织行业既是人类直接生活资料的生产产业,又是新兴科学、高新技术最重要的载体。应用基础研究是用新兴科技改造传统纺织产业不可逾越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包含着对传统纺织学科如纺织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大分子化学、有机无机化学工程、机械学、控制论等领域的最新科学成果的应用基础研究,而且更具挑战性的是还要致力于相关学科的交叉,比如:现代物理学中的微电子、光电子、微光机电技术、纳米技术、集成电路、激光、等离子体技术、微悬浮理论等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在现代化学中的分子设计合成与切割、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生物化学、光化学理论等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在现代生物工程理论中有关生物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机制,生物技术在纺织材料、纤维加工、产品创新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对纺织行业虚拟设计、图像、制造、试验分析、以及对纺织行业微观解析、宏观系统分析预测、传统工作方式的改变等等。还有在环境科学、生态学、文化人类学、工程人类学等领域都有许多事关纺织工业的重要应用基础研究,学科交叉、融合是我国纺织科技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5、十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纺织机械技术装备是我国纺织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纺织科技的重要载体,纺织机械技术装备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纺织工业的总体水平和竞争力。重点对10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以期通过关键装备和技术的解决促进纺织行业技术升级。 

    (1)日产200吨及以上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 
    世界涤纶短纤维生产设备近年来已日趋大型化、连续化、自动化,以适应高品质、低成本的生产需要,目前规模已超过200吨/日,而我国国产水平仅100吨/日,急需研发日产150吨和日产200吨及以上短纤维成套技术设备。 

    (2)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 
    目前我国粘胶纤维产量约为78万吨,是世界上生产粘胶纤维最多的国家,也是化纤品种中取得贸易顺差的产品,但粘胶纤维纺丝大都为非连续式纺丝。而粘胶长丝连续纺丝机可将纺丝成形、水洗、烘干上油、卷绕成筒等多道加工工序集于一台机器上完成,整个工艺过程时间大大缩短,采用管中成形方式,纺速提高到140米/分,该机要解决连续纺丝用原液的质量指标及高速纺丝工艺参数、后处理辊筒材质的选择及加工和卷绕机构及筒子成形等技术问题。 

    (3)高效现代化棉纺生产线的研制 
    采用高效现代化棉纺生产线可以缩短纺纱工序,显著提高纱线品质,提高生产率,用工大大减少,劳动生产率提高1~2倍。 

    主要内容是清梳联、并条、粗纱、细纱、络筒等单机的多电机独立传动和控制系统软硬件的开发和应用;在线检测和控制研究及开发;单机自动化和工序连续化技术;棉纺生产线中设备、工艺以及质量的集中监控和管理技术。解决自主开发清梳联、并条机自调匀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细纱机与络筒机连接的关键技术。通过上述新技术的研发,在“十一五”后期形成中国品牌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机电一体化的成套棉纺新设备。 

   加快紧密纺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产业化,紧密纺纱技术是环锭纺纱技术的一个新的突破,该项技术在环锭纺上应用能显著提高纱的强度和大幅度减少毛羽,不仅改善了纱和织物品质,同时减少棉和后道物料消耗,后道加工方便。 

    根据当前国际转杯纺纱机先进水平,开发国产转杯纺纱机纺杯最高速度,从目前70000~100000转/分提高到170000转/分,纺制21Ne纱提高到60Ne,半自动接头向自动生头、接头、清洁提升,开发质量在线控制系统。 

    (4)机电一体化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 
    无梭织机已成为国内机织行业技术改造的主要装备。将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结合,开发电子式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重点解决各运动机构机电一体化技术,如:电子送经、电子卷取、引纬系统、选纬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电控系统优化控制各机构运动,提高工艺适应性,使设备具有自动变换织物设计、自动检测分析织疵、自动调整纬密误差等各种功能;解决国产的电子多臂、电子提花装置、电子储纬器、电子选纬器等关键配套件的高速适应性等,达到不断提高织机的运行速度和效率,扩大品种适应性;研究解决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高档国产剑杆织机和喷气织机。 

    (5)纺粘法和熔喷法非织造布生产线 
    开发能生产10g/m2以下的涤纶薄型、200g/m2以上的丙纶厚型非织造布的国产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加快开发纺粘法和熔喷法复合非织造布设备。 

    (6)电脑提花圆纬机 
    在单面和双面圆纬机上实现稳定可靠的电脑提花技术功能,拓展电脑提花技术的应用和适用范围。实现电子单针选针和三功位编织功能,使机器变换花型快速简便,既适应了针织生产多品种、小批量和快交货的要求,提高生产高档针织品效率,使电子提花与毛圈、四色调线、移圈罗纹等编织技术得以结合和实现。 

    (7)电脑自动横机 
    电脑自动横机是毛针织行业的主要机种,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织物品质好,花型变换快,适宜于高档羊毛衫、羊绒衫的编织生产,编织系统多,不但可实现电子单针选针和三功位编织,而且可以进行移圈等复合式动作,工艺动作和传动控制自动化,已向衣衫全成形编织(织可穿)发展,配有花型设计准备系统(CAD),记忆容量大达到1024×1024。 

    (8)高速特里科经编机 
    高速特里科经编机使用量大面广,是经编机的两大类产品之一,我国是世界上生产这类经编机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但要加快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配备电子送经、电子卷取、电子横移、电子断纱自停等装置,提高机速。研制短动程的高速特里科经编机,提高机号到E36,工作幅宽提高到533厘米,以进一步完善规格系列,提高产品可靠性。 

    (9)染整设备工艺参数在线检测系统 
    在染整前处理、丝光、染色、蒸化、定型的过程中,某些工艺参数(如温度,液位,丝光机和练漂联合机的双氧水浓度和碱浓度,染色机的色差,定型机的织物表面温度等)的在线检测转换和及时控制处理。研制出能够检测色差、碱浓度、双氧水浓度等参数的传感器件,改善染整质量,降低消耗,达到较高的重演性和工艺稳定性。 

    (10)高质量、高效、节能、环保的染整设备 
    印染整理机械将围绕自动化、智能化、节能、降耗和环保技术要求,加快开发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机、小浴比染色、精密印花机械、高效节水水洗以及节能烘干技术。印染设备的开发要和工艺及染化料的发展紧密配合,进一步研究退煮漂一步法、染色湿蒸等工艺和设备,在采用高效单元、热量回收等方面解决节能降耗的问题,加快热转移印花技术、碱回收装置、泡沫整理、气流染色技术及设备,同时提高设备的加工精度,控制外构件、配套件的质量,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二、政策措施 
    1、在全行业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信息化带动,落实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五项原则,坚决把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依靠先进科学技术的集约型上来。引导企业投资、社会投资、海外投资和争取各级行政资源向纺织科技进步倾斜,促进产业升级,使企事业单位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2%~10%,提高科技对产业增加值的贡献率。 

    2、提高纺织行业科技发展规划的前瞻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各行业各地区和企业根据行业科技振兴总体纲要要求,都应有自身的战略措施,克服短期行为。 

    3、求真务实,分类示范引导。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全行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重点落实在产业质量、创新和快速反应这三个关键结合点上。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发挥企业国家级开发研究中心对行业的示范带头作用;中小企业重点建立产业集群产业创新平台五大服务体系(新产业开发研究、质量标准检测、全方位培训教育、集群区域与企业信息化、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的示范作用。 

    4、探索市场经济规律,用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和经济办法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上下游企业整合,相关产业联合,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融汇,国内国外广泛合作,发挥行业内外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单位和专家学者在纺织产业升级中的领军作用。 

    5、在全行业实施名牌战略。以市场评价为尺度,鼓励企业培育拳头产品,创自己的名牌,以名牌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份额体现产品、企业、区域、行业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在2010、2015、2020年以质的提升为主,逐步从国内名牌提升到国际名牌。以名牌产品的集中度来检验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6、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改革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倡导激励机制,提高队伍素质。发挥大专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社会办学、成人教育,广泛专门培训的功能,发挥科学图书出版发行传播普及作用,提升企业技术人才、开发人才、管理人才、技工人才的创造力。发挥纺织行业和相关行业专家、学者、教授、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发挥应用基础科学人才在解决行业深层次科技难题中的骨干作用。在纺织行业中形成善于把需求转为技术问题,又从技术问题抽象到科学,以及从科学认识拓展到技术领域,又能从技术生产力创造新的需求的科学能力。
 
    7、在全行业倡导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风尚,改变以往重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开发,企业缺少知识性无形资产的落后局面。 

    8、坚持扩大开放,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继续引进先进技术、专门人才。扩大与各国同业组织间的对话与合作,积极为中外企业技术合作、投资合作、技术交流、信息交流、商务和展会合作等提供高效咨询服务。 

    9、加强标准化工作。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各标准化委员会的工作,加快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制定贴近企业、贴近市场与国际接轨的产品标准,规范纺织企业的有序竞争,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要特别重视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和ISO14000环保体系的推行和认证,推动纺织产品质量提高,实行环保、清洁生产,提高国际竞争力。继续开展行业性与国际贸易接轨的质量检测服务工作。 

    10、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服务作用。行业协会在纺织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在企业与市场、企业与行业、行业与行政、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化中介作用。面向企业和市场、国内和国际,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提出行业新型工业化的整体构思、奋斗目标、政策建议和工作步骤。依靠政府部门指导,贯彻国家大政方针,加强对各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企业的跟踪调查、指导、服务,凝聚行业合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开展纺织行业民间外交,发展战略合作伙伴,维护产业安全。

来源:本站综合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