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服饰文化 > 正文
裹身布、围腰、尾饰及其它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服饰文化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在少数民族的下装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附加部分,这些附加部分往往在显示民族服饰特点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下装,它们却又非裙非裤,难于归类。这些附加部分,就是裹身布、围腰、尾饰及其他一些别的东西。



  裹身布,指的是用以裹身而代替衣裙的方布,此地专指裹下身用的方布。我国少数民族中,用布裹身的并不多,除前面指出过的藏族喇嘛教僧众和傣族小和尚外,西藏米林等县的珞巴族男子一般不穿裤,只裹一块围布;云南怒族男女在过去也曾用两块麻布遮身;海南黎族男子下身挂“吊詹”。所谓“吊詹”,其实也是一前一后两块布片。宽泛一点看,也勉强可以说是“裹身布”,但比起国外一些民族的裹身布来,“裹”的意味就要淡薄得多。裹身布作为裙、裤的代用物或补充物,在相当多的地方和民族中是普遍使用着、流传着的。



  另一类裙和裤的补充物或者说保护物、装饰物,是围在腹部、腹部的布块,根据大小和形制的不同可以称呼为围腰、围裙、肚围或兜肚等等。中国少数民族这一类服饰十分丰富,绝大多数的南方民族都系围腰、围裙、兜肚之类的饰物,并以此构成自己服饰的组成部分。其中,藏、门巴、纳西、彝、白、傣、基诺、哈尼、羌、布依、水、壮、珞巴等族的围腰、围裙、兜肚都很有名。现仅就藏、白、哈尼、壮、彝等族的情况略作介绍。



  藏族妇女服饰中,最有特色的要数腰下系着的花围裙。只要一看到那特殊的图案和色彩组成的花围裙,人们便可以指认出是藏族妇女。花围裙藏语叫“邦单”,一般用氆氇制成,因而也有人称氆氇围腰。氆氇厚重,色彩鲜艳。藏族围裙以红、蓝色横条为主调,加上其它色条,交错组合成十分美丽的图案,特点十分突出。



  白族妇女的围腰(又叫围裙)是白族服饰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但非常美观大方,而且因地区的不同而多种多样。大理地区白族妇女的围腰多用黑色、红色、蓝色、白色丝绒缝制,系在腰间,长达膝盖上面,其下摆边缘多绣有几何图案。保山阿石寨白族妇女的对襟衣前短后长,并套以彩色袖简,前面系大围腰。这一地区白族围腹的特点是长及地面。碧江一带的白族妇女所系的绣花围腰,装饰着十余串彩色珠子,闪闪发光。



  云南墨江哈尼族豪尼人妇女打破哈尼族服饰的黑.蓝色调,系花围腰。围腰较短,镶有彩色花边。有意思的是围腰的颜色是女子结婚与否的标记:少女系白色或粉红色围腰,婚后系蓝色围腰。同时,系围腰的位置也颇有考究:未婚女子系得高,已婚妇人系得低.



  壮族人数众多,不穿裙子的壮族妇女有相当一部分系花围腰。云南省文山州广南一带的壮族妇女的围腰,连“胸”也一起围了。围腰带以上有一个上窄下宽的梯形围腰头,用银链吊在颈上,整个围腰头多用白布为底,用红绿丝线绣有折枝花及其他纹样,鲜艳美观。围腰头下才是围腰,多用黑布蓝布缝制,下摆镶边,用白色或蓝色围腰带系在腰上。



  在我国少数民族为数很多的围腰、围裙之中,也许滇中滇南彝族姑娘的围腰是最漂亮,也是最有特色的了.围腰对于滇中滇南的彝族妇女,既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穿戴,也是自己心灵手巧的最好展示。因此,彝族姑娘出嫁前所做的嫁妆,功夫花得最深的就是围腰。最后,不但每个彝族女子都有围腰,有的还有数块围腰。彝族围腰呈“凸”字形,用八根细银练吊在脖上.围腹中间镶着四方形围腰芯,周围用彩色丝线刺绣着各种彝家喜爱的花草。围腰带多为浅色,长长地可以在身后打一个蝴蝶结,还垂下一尺来长,带子上也绣有美丽的图案和留有缨穗。整个围腰鲜艳夺目,美观大方。其中,又以腊鲁姑娘的银泡围腰最有特色。腊鲁人是居住在滇中新平的彝族支系。腊鲁姑娘从七、八岁开始就系围腰,腊鲁围腰由若干种色彩鲜艳的有拼缝而成,底板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一颗颗银泡排成六路镶成六边形,中间镶成两个套在一起的四边形,银泡周围又缓上花边相配。每块围腰上镶嵌银泡最少200多,多的达684颗。围腰下部用花边花线镶制而成,再配上银挂链八股,从颈上挂到胸前。每逢节日,姑娘妇女系上银泡围腰跳舞赛歌。银光闪烁,耀眼夺目,别有一番风情。



  我国少数民族的围腰、围裙、兜肚等十分丰富多彩。而尾饰却又明显稀少,比较罕见。前边提到的许多民族的围腰带子,在身后打给以后都垂到臀部,且图案美观,缨穗飘动。自然也是一种尾饰。除此以外,仅举出三个例子:塔吉克妇女在腰间系彩色后围裙,将丰满的臀部包住,既保护了她们那带花的红色连衣裙,也使腰身曲线更为明显,臀部美观突出。哈尼族支系罗美姑娘自小腰间系着两头绣有五彩花纹的箭头形蓝布带,并有意将布带的箭形头及其图案花纹露在外衣后摆下的臀部,表示少女天真无邪,而到十七、八岁以后则在布带箭形头处加一种“批甲”尾饰。“批甲”约一市尺长,是一种以数十股蓝色细布条特制的礼节性和“成年性”装饰物,非常别致。罗美姑娘戴上批甲,走起路来批甲随腰身摆动,别具风韵,使姑娘风度洒脱,体态婀娜,柔情四溢。批甲尾饰的戴用,意味着罗美姑娘已经长大成人,正在敞开青春的情怀。准备接受如意小伙子的爱情。同时,批甲尾饰的佩戴还表示礼节:不戴批甲的姑娘被认为是不懂礼貌的野姑娘,尤其是出嫁以后,在夫家长辈男子眼前是非戴不可的,否则就成为一个“不懂规矩的媳妇”。元江南岸元阳一带彝族妇女的尾饰非常漂亮,是菱形,白布为底,绣有红鲜艳丽的花朵、图案,十分精致美观,对角吊在臀上,她们自已称为“尾巴”,其文化内涵尚待进一步研究。



  无论是裙子或裤子,穿着时都必须用带子系在腰部。一些普通的裤带裙带,不显眼也没有什么特色。而有些裤带、裙带或腰带,不但制作精致,图案色彩艳丽,而且突出明显,具有本民族的特点。将其统称为“腰带”,并把它看成是下装附属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少数民族“腰带”的式样和类型都是十分丰富的,尤以北方少数民族为甚。蒙古族、鄂温克族、撒拉族、土族、保安放、裕固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达、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普米族、傣族、景颇族、苗族、彝族、侗族、水族、瑶族、京族等,都系各种各样的腰带。从质科上看,有绸带、布带、皮带乃至金属带之分;从色彩图案上看,有单色、彩色、绣花之别;从形式上看,有象维吾尔族那样可以装带日用品的大腰带,也有傣族姑娘那样仅一线银色的细腰带。



  鄂温克族男子人人都扎腰带,女子一般情况下不扎腰带,但在干活时为了方便也扎腰带。鄂温克族腰带多种多种,有用皮子做的,也有用绸子和布做的,还有毛织的,颜色一般为浅绿色。女儿出嫁时,都要陪送一条精美考究的腰带。裕固族男女都系腰带,而且腰带上的“内容”十分丰富。裕固族男子在褐子或氆氇制长施上系红、蓝色腰带,腰带上常挂着腰刀、火镰、火石,小佛家、酒壶、鼻烟壶、旱烟袋等。妇女腰带色彩更为丰富,有红、紫、绿诸色。腰带两端垂于腰后两侧,左例还系有几条色彩鲜艳的手帕。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一样,男子腰上系的是皮带。哈萨克族的皮带是方形的,节日扎得格外漂亮。一般男牧民的皮带上右边已有小刀,便于随时切肉食用;左边是有皮囊。普米族的腰带粗壮厚实,色彩艳丽,十分突出醒目。宁蒗、永胜一带的普米族妇女穿大襟衣,百褶长统裙,用宽大而染有红、绿、篮、黄等色彩的带子束在腰上。兰坪,维西一带的普米族妇女服饰与宁蒗、永胜普米族妇女有别,但腰上却也系着叠缀花边的腰带。苗族男子常束大腰带,而女子多系花腰带。苗族妇女花腰带用彩色丝线织成,一般长约五尺,宽一寸左右,也有三寸多宽的,带面上织有绚丽的图案或吉祥字样,两端是五颜六色的带须。这种丝带,不仅用作腰带,也作他用,具有很强的装饰作用,苗家女子人人喜爱。如果说上面不同民族的腰带都以实用为主要制作、束扎目的的话,云南红河州彝族男女青年的花腰带却主要是一种爱心的寄托,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红河南岸的彝族姑娘爱上某个小伙子以后,就背着长辈,利用劳动之余和节假日,用各种彩色丝线精心绣制一条花腰带,图案多为花朵、蝴蝶、小鸟等物。腰带绣成后,她就利用约会时间把它送给小伙子。小伙子得到腰带,心中踏实了,也将手镯、耳环等给姑娘亲手戴上!以后,逢喜庆节日或街子天,小伙子系上花腰带,在人前骄傲地招摇表示他已有了可心的爱人。花腰带不但系住青年人的腰,也系住了青年人的心,成为彝族青年男女坚贞爱情的象征。



  总的来说,少数民族服饰显得十分丰富多彩,正是因为围腰、围裙、腰带和裹身布、尾饰等等“附加物”的丰富多彩而造成的。一方面,这些“附加物”作为服饰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裙裤的代用物、补充物、保护物和装饰物的多种功用,因而显得十分实用,不可缺少;从更深的文化层次考察,它们在另一方面又具有民族的、历史的、爱情的等等象征意义。
来源:本站综合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