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农家绣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乡村女人心灵手巧,闲暇时,都爱针织刺绣。她们为小孩童绣猫头鞋、红肚兜;为老阿婆绣蓝头帕、箍腰带;为出嫁女绣踏轿鞋、灶兜裙,给亲友们送去安康吉祥。

福安市溪潭镇芹洋村妇女们的“农家绣”,绣出了一个传统的绣锦业。

乡村人嫁娶、搬迁、祝寿,图吉利,大都要在厅堂的正中壁上,挂喜幛、寿帷和围桌幔。绣这喜庆的贺锦,要有专业技艺。先前,芹洋村的女人也不会绣。早在上世纪50年代,村里有个戏班,戏衣磨损蹭破了要修复,村里女人凭着家庭刺绣的土本领,跟师傅学修补戏衣。绣贺锦与绣戏衣的技艺相同,贺锦上的珍禽、瑞兽和奇花异草等绣物,戏衣上全都有。乡村女人心灵手巧,触类旁通,就这样学会了绣喜庆贺锦。先是为自家绣,接着替亲友绣,后来绣多了,就成了村里的一个行业。

初办起时,还算顺利。不久,遇上“三年困难时期”,就不景气了;随后,“文革”开始,破“四旧”,贺锦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绣像多,被视为封建毒草,要铲除,大家只好无奈地停业了。直到改革开放后,党的农村政策好,农民生活水平渐渐提高,办喜事的人也日益增多了。随着好时运的到来,这村的绣锦业也恢复了生机。最红火时,全村400多户,有300多人在飞针走线忙刺绣。

近几年,村里的妇女有了钱,出外旅游的人也多了。她们在外面看到,现在,大城市的人住商品房,住别墅,办喜事,也兴挂贺锦、绣锦。于是,村里胆大的妇女,有的姐妹结伴,有的妯娌合作,有的姑嫂联手,到上海、福州、广东顺德和宁德、福安开店办作坊,把传统的农家绣,绣到大城市和县城里去了。

芹洋村,本是个偏僻的古村,四面青山环绕。可喜的是,现在有一条宽阔的县道通过村前,让村民便捷地融入外面的世界。我们随村支书老刘在村里转悠,街巷窄小多弯,但很洁净,从村头走到村尾,没见到一只散养的家禽,也没闻到一丝圈养家畜散发出的异味,空气格外清新。村里更宁静,黄土屋、青砖房、板壁铺,静静地相毗邻,唯有顺墙根淙淙流淌的沟渠水声,轻轻萦绕于耳畔,处处呈现出古朴的风貌和安详的气氛。

这是刺绣村特有的环境。绣锦,是工艺品,也是艺术品;刺绣工最讲究清静,她们不仅用手绣,还得用心绣,这样绣出的绣物,才惟妙惟肖、灵动传神。城里工艺品店挂的那些电脑绘图、机器绣制的绣品,看了总不能让人心动,也许就是缺少农家绣的心绣吧!

 

走进村里一农家绣作坊,只见厅堂的两壁上,悬挂着五六面新绣制的绣锦;左厢房里,摆着六张绣架,四个女工正在埋头刺绣。有一绣架旁,还放着一个摇篮,摇篮里的婴儿甜甜地睡着。作坊里的刘师傅笑微微地说:“现在天天都是好日子,眼下,年边办喜事的人更多,大家都催着要绣锦贺锦,要赶工啊!还好,这绣工,都是咱村里的妇女,一忙完家务就来绣,孩子能放得下手就动针绣。这就是我们农家绣的特点和优势。”

大厅壁上和绣架中的绣件,有的绣双龙戏珠、丹凤朝阳,有的绣鹤嬉松间、竹翠梅开,有的绣金童玉女、八仙财神,中间红彤彤的“囍”字,金灿灿的“寿”字、“福”字,熠熠生辉。这些绣锦,一挂上喜庆人家的厅堂壁上,一定喜气洋洋,其乐融融,华堂焕彩。

来源:福建日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