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服装营销 > 正文
中国轻纺城谋求换脸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服装营销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2005年末,一个关于专业市场的话题牵动绍兴人的神经。

  20多年前,绍兴人做出一个抉择,一条自发形成的小小“布街”登堂入室,演变为雄踞亚洲的“轻纺城”。

  20年后,绍兴人面临新的抉择:名震全国的专业市场,如何改造升级,更好地承担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

  显然,这是一场涵盖范围更大、思考层次更深、面临困难更多的艰难变革,更多目光的聚焦,伴随着此次变脸帷幕的拉开。

  一条布街的忧思

  上午10时,柯桥东升路永灿26号门市部。

  祁连坤凝视着门口这条宽不过10米的小街,脸上流露出复杂的神情。“我1985年就到东升路卖布,当时整个轻纺城总共才几百个经营户,如今光这一条街就有几千个经营户。”这位来自绍兴县华舍街道温渎村的布商说。

  在他眼中,这里一直就像一条生产富翁的流水线。“我认识的一位乐清老板,生意比我做得晚,但如今财产起码有五六个亿。”祁连坤说,20多年来,从东升路起家的千万甚至亿万富翁已经很难统计。

  祁连坤所在的东升路,是一条长不过四五百米的狭长布街,但在轻纺城,它却被当作市场的“晴雨表”,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作为轻纺城的发祥地,目前国内最具实力的一批布商多数从这里起家,铺位的寸土寸金,成为其“霸主”地位最明显的标志之一。

  “上世纪80年代,我租的是东升路芙蓉大厦的摊位,每平方米年租金1500元。”祁连坤说,但到了1998年左右,这条街上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铺位,年租金已涨到了30多万元,10年间猛涨了20倍。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一丝忧虑开始袭上祁连坤的心头。那就是,东升路上这样的财富故事,到底能否持续上演下去?

  “比如我,去年就要亏本了。”在祁连坤20多年的卖布生涯中,亏本这个词还是首次提起。

  面料利润越来越低是祁连坤亏本的一个原因。“如今六七元的低档面料每米利润只有两三毛钱,20元上下的中高档面料,每米也只能赚1元左右。”祁连坤说。

  竞争日趋激烈,而成本却没有降低。祁连坤所在的永灿26号,约有20平方米左右,年租金是15万元,虽然与六七年前相比,租金已下跌了不少,但销售面料利润的一大半都给房东了。

  但实际上,经营成本的高昂并不是布商们担忧的全部。

  1993年,彭水俊告别了闻名遐迩的武汉汉正街面料批发市场,来到中国轻纺城东升路闯天下。如今的他,已是一位资产达数千万元的公司老总。“多数布老板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但东升路的面貌几乎未变。”彭水俊向记者描述着他认为理想的面料经营场所,但很显然,东升路的市场模式与之相去甚远,这里甚至连停车场地都不足,交易高峰期间,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

  引发布商们忧思的还有两件事:一件发生在2003年非典期间,当时,由于轻纺城日客流量急剧下降,导致内销减少,出口业务也大幅度萎缩。

  另一件发生在去年。从年初开始,“狼来了”的消息便不断传来,北京、天津、无锡、广州甚至石油城大庆纷纷兴建轻纺城。下半年,无锡新世界、江苏高邮轻纺城、萧山中纺城等甚至将招商处设在了中国轻纺城。

  “从硬件设施看,这些市场的确比较先进,而租金只是东升路的一个零头。”祁连坤指着街面说,现在是交易旺季,但街上的车流量并不大。实际上,去年已经有布商陆续悄悄地从这条“黄金街”撤离,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更高档的公司化办公场所中。

  一个产业的期待

  2004年春,一位面容清癯的中年男人,出现在轻纺城繁华的交易区,布老板们并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经济学四少帅”之一钟朋荣。

  这位应政府之邀,前来对绍兴纺织业集群现象作专门调研的经济学家,在其后撰写的《从绍兴纺织看产业集群的优势》一文中,对中国轻纺城与绍兴纺织产业发展的关系,作了如下论断:绍兴轻纺产业集群促进了轻纺城的形成,而轻纺城的壮大又反过来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绍兴众多企业的发展之路,佐证了钟朋荣的论断。

  1996年10月,一家名叫“轻纺城纺织厂”的织造企业在绍兴县柯桥呱呱坠地,“掌舵人”名叫孙永根,一名年仅23岁的小伙子。2005年,当初的这家小企业已经成为轻纺业界的巨头。

  “如果没有轻纺城这个全国最大的面料交易平台,不敢想象企业会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孙永根感叹,轻纺城的营销能力实在太强大了。当时,企业生产的面料全部通过轻纺城销售,经常是面料刚一出厂,就被布老板们抢购一空。

  而徐浩祥的经历,则从另一个层面,印证了市场与产业的联动效应。1992年来到中国轻纺城经商的这位布老板,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写着:绍兴市时代春天针纺有限公司董事。

  “五年前,我开始做外贸生意,外商对针织面料的质量要求非常高,而绍兴本地的针织业却不是十分发达。”徐浩祥说,为此,他的面料经常需要到外地加工,甚至坯布也要到广东佛山等地进。久而久之,徐浩祥动了念头:何不开办一家自己的针织面料生产企业。

  “如今,走工贸一体化之路,已成为轻纺城布商的新潮流。”徐浩祥说,这种“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不仅没有削弱轻纺城的实力,相反,众多具备国内、国际一流水准的面料由此源源不断地从周边涌入轻纺城,提升着轻纺城的实力。

  2004年9月10日,市委书记王永昌在绍兴市委常委、绍兴县委书记徐纪平,中国轻纺城集团公司董事长茹关筠的陪同下,专程到中国轻纺城联合市场展示中心了解新东区改造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对轻纺城的发展和升级提出明确要求。

  轻纺城市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梁志刚认为,轻纺城“买地方,卖世界”的发展模式使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备牵一发动全身的地位:数据表明,目前,轻纺城70%的货源来自本地;2004年,轻纺城成交额达到258亿元,占到了绍兴县工业企业纺织品销售收入的40%。轻纺城在推动三产和城市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载体无法比拟的。

  目前,直接为轻纺城服务的人员约有7万人,柯桥常住人口中,外地人口与本地人口比例已接近1∶1。市场内仅金融网点就达60多个,日交易金额达20多亿元。

  一次动力的源起

  2005年10月9日上午10时,义乌国际商贸城。

  来自萧山的经营户吴国华像往常那样,招呼着从门口经过的客人。突然,他看见几个熟悉的身影:义乌市领导正陪着一群客人往自己的摊位这边走来。

  吴国华并不知道,这些对市场经营如此感兴趣的客人来自何处;但远在绍兴,他的同乡——中国轻纺城金发布行老板高雪芳,却在第二天的报纸上,看到了这样的消息: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金如昨日率团赴义乌“取经”。

  这一年的8月份至12月份,短短的4个月时间内,高雪芳三次看到了市县领导关于轻纺城的专题调研活动报道。

  当时高雪芳并不知道,一场事关轻纺城前途与命运的嬗变,正在从酝酿走向行动。

  去年11月19日上午,轻纺城“花布大王”潘永兴接到了一个会议通知。当他赶到绍兴县行政中心大会议室时,眼前的景象表明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议,除了像他这样的经营户代表外,绍兴县四套领导班子和各局办、各镇(街道)的“一把手”已悉数到场。

  “纵向比,变化不够大;横向比,差距在拉大。”会上,潘永兴听到了市委常委、绍兴县委书记徐纪平对轻纺城落后之弊的深刻反思:外部形象不佳,商务成本较高,业态比较陈旧,调控管理粗放。

  “今后五年,要对轻纺城实施脱胎换骨式的整体改造升级。”徐纪平发出的轻纺城改造动员令,激起了会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

  “这是轻纺城建设20多年来,首次召开轻纺城市场发展大会,也是首次提出如此具体明确的发展目标。”去年12月30日,梁志刚对记者说。

  绍兴和义乌都是市场大县(市),然而义乌市市长吴蔚荣报出的一组数字,让绍兴人看到了双方存在的差距:2005年,义乌小商品市场营业面积达260万平方米,经营商铺5万个,经营人员20万。更吸引绍兴人注意的是,小商品城吸引了300多家境外企业入场,常驻外商达6000多名,日出口标准集装箱1000只,与21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

  “通过学习考察,我认为义乌小商品市场,最值得学习的就是重视,最值得借鉴的是调控,给人触动最大的是改造的勇气。”义乌之行,让绍兴人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也学到了办法。

  实际上,这次考察调研,还破解了一个课题,即在专业市场发展中,政府究竟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曾有一段时间,一些人认为‘国退民进’后的专业市场,政府不应插手太多。”绍兴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但实践证明,专业市场作为一种特殊业态的存在,政府必须承担起制订发展规划、提供服务管理、建设基础设施、构建产业品牌等一系列职责。

  一条路径的探寻

  昨日上午10时,轻纺城北市场。

  身着黄背心的余运梅坐在板车上等着生意,这位已在轻纺城“扛包”整10年的武汉打工妹并不知道,在离她不远的中国轻纺城东市场东侧,一座有可能让她“转行”的新型市场即将营业。

  作为轻纺城传统交易区“升级”的“样板工程”,这座投资10亿元的联合市场在硬件设施方面有了明显的飞跃:一条双螺旋坡道使汽车能轻松地上到每一个楼层,从而破解了专业市场现货搬运的“老大难”。

  而浓缩着轻纺城发展历史的东升路布街,也走到了命运嬗变的前夜,这里已被列入二期改造范围,10亿元巨额改造经费,将使这里彻底旧貌换新颜。

  “改造完成后的轻纺城,硬件设施会比义乌小商品城更先进。”轻纺城市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叶仁苗说。

  和着传统交易区改造的乐章,在柯北,以世贸中心、大型企业总部等为代表的新型交易区块正逐渐隆起。2006年年初,轻纺城新老交易区总面积将达到120万平方米。

  5年内,除改造升级一个主体市场,即传统交易区的改造升级和现代交易区的培育兴旺外,绍兴人还将完成中国轻纺城钱清原料市场改造升级和中国轻纺城国际物流中心的规范经营,发展壮大中国轻纺城网上市场、中国轻纺城人才市场和中国轻纺城技术市场三个市场。

  去年12月1日,轻纺城市场营业房转让转租交易服务中心正式营业。“试营业一个多月来,共办理了90多起营业房转租转让交易。”交易服务中心负责人姚瑛说,“中心”对遏制恶意炒房、降低轻纺城商务成本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交易过程中的“公示制”,使长期雾里看花式的轻纺城营业房交易价格实现了透明化,“炒房客”无法再兴风作浪。

  与在降低商务成本上的作为相比,政府主导的另一项计划更为宏大:轻纺城的品牌建设,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在联合市场地块中心广场,轻纺城市场展示中心正加紧兴建,这个全面展示轻纺城市场的过去、今天和未来发展的工程,让每一个客商都能直观地了解轻纺城20年发展历程。2006年5月,一个耗资3000万元,整体包装营销轻纺城的品牌宣传方案将全面启动,一系列隆市招商措施即将登场。

  但绍兴人对轻纺城升级的努力和蕴藏的期待,显然并不仅在于此。

  以县政府名义颁布的《关于加快中国轻纺城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已经出台,一批知名的规划专家受邀赴绍,轻纺城的“十一五”规划修编稿即将出炉,这些皆指向一个更宏大的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建设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的目标。

  号角已经吹响。在“破”与“立”的双项选择中,绍兴人正在超越轻纺城创始之初的单一市场理念,构建一个立足市场又超越市场的宏图大业。

  新闻链接

  链接一:中国轻纺城简历

  1983年,柯桥自发形成一条布街,有布摊10余户,从事绸布买卖,翌年发展至200余户。

  1985年,柯桥轻纺市场成立,设77个门市部,89个摊位。

  1989年10月,原露天市场建成全国首家室内轻纺专业市场。

  1992年6月,经国家批准,成为全国首个被冠名“中国”的专业市场。

  1994年,市场营业面积从原先的数万平方米扩展到42.1万平方米。

  2003年,中国轻纺城已拥有东、中、西、北四大交易区15个专业市场及5个纺织和轻纺相关产品市场。

  2004年,中国轻纺城总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其中纺织品市场42.9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35万间。成交额258.2亿元,成交量25.6亿米,继续保持全国专业市场第二的位置。

  链接二

  市场与产业关系轻纺城货源70%以上来自绍兴,去年市场成交额占全县工业企业纺织品销售收入的40%。轻纺市场的发展带动了绍兴纺织产业的发展,目前纺织产业占绍兴县经济总量的77.6%,全县拥有无梭织机3.1万台,2004年印染85.62亿米,织造34.99亿米。

  链接三

  各地轻纺城搜索除常熟、石狮、长兴、盛泽、西樵等较早建立的轻纺专业市场外,2005年开始招商的“轻纺城”有近十个,目前全国共有近20个省(市、自治区)建有或正在兴建轻纺专业市场。

  2005年4月,无锡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来绍招商,该市场总面积达130万平方米,主营面料和服装。此前,温州人投资的无锡东方国际轻纺城已开工建设。

  2005年5月,“广州国际轻纺城”试营业,市场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方米,拥有商铺4000余间。

  2005年8月,京津国际商贸港轻纺原辅料城来绍招商,该市场是总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的京津国际商贸港的“子城”,总建筑面积为3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北方最大的轻纺销售市场。此外,天津2005年组建了三座小型“轻纺城”。

  2005年年底,“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在杭州萧山建成,该市场总投资达10亿元,号称“国内最大的轻纺织原料集散地和研发地”,目前在柯桥设有招商点。

  “石油城”大庆今年也有轻纺城项目招商,中国大庆轻纺城总规划面积达25.67平方公里。

来源:绍兴日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