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十字绣专题 > 十字绣新闻 > 正文
拼布扎花渐成武汉流行时尚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十字绣专题-十字绣新闻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拼布扎花渐成武汉流行时尚
拼布扎花渐成武汉流行时尚
拼布扎花渐成武汉流行时尚
拼布扎花渐成武汉流行时尚
拼布扎花渐成武汉流行时尚
拼布扎花渐成武汉流行时尚
拼布扎花渐成武汉流行时尚
拼布扎花渐成武汉流行时尚
拼布扎花渐成武汉流行时尚
拼布扎花渐成武汉流行时尚
拼布扎花渐成武汉流行时尚
拼布扎花渐成武汉流行时尚
拼布扎花渐成武汉流行时尚
拼布扎花渐成武汉流行时尚

 

  十字绣、拼布玩偶、毛线编织、丝袜花、折纸……走在武汉街头,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现代女性开始重拾女红。与传统女红不同,她们不为生计,只为享受制作过程中的快乐,增添生活的情趣。

  现代女红是“心灵瑜伽”

  家住青山在普仁医院工作的姜颖是个“纸花迷”。2005年,姜颖逛街时发现一家学做纸花的手工店,被里面逼真的纸花迷住,于是报名学习。爱上折纸花后,每周休息日,姜颖就闲不住,到汉正街淘折花材料,折好的花或送朋友,或装裱当家饰。前不久,姜颖帮朋友折了一打玫瑰,朋友用这打玫瑰打动了女友芳心,最终求婚成功。

  姜颖说,她已经学会了几十种花型,现在业余时间都倾注到了折花中,越折越有趣,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料”。

  在宝丰路天骄国际写字楼有一间布织道手工拼布坊,坊间面积不大但充满温馨——漂亮的布头整齐地堆放,各式各样的手工布包、靠垫、布艺玩偶装满房间。每到周末或午休时间,拼布坊总是欢声笑语,一群女人围坐在一起,穿针引线,制作着各自喜爱的布艺玩偶。

  拼布坊的主人叫唐晓玲。2006年,她为了照顾生病的女儿,毅然辞去外贸公司的工作,开了这间小作坊,圆了自己儿时手工梦。

  拼布坊既是女红爱好者的DIY俱乐部,又是初学者的培训教室。几年下来,拼布坊的客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说,拼布是一个享受悠长、细致、充满情意的过程,每一件拼布作品都有生命,它在你精心挑选布块时,在你穿针引线间,在细致用心的工作中,充满着你对生活的爱和品味。

  随着“慢生活”概念回温的女红,对于城市女红爱好者来说,女红不仅仅是门手艺,更是一种“手指芭蕾”和“心灵瑜伽”。

  现代女红产业前景广阔

  位于中南路一栋写字楼里的拼布工作坊,日常只需三五人维护,但学员已积累有二三百人。业主介绍,当工作坊有了大订单,这些学员都能投入工作,获得报酬。而成立仅2年的手工玩偶创意工作室“抱璞”,月纯利润可达20万元。

  去年,我市在澳门首次举办“澳门·武汉文化周”,市委外宣办将20余副汉绣作为外宣礼品赠送给澳门客人。精致的绣工、精美的图案,深深吸引了澳方客人。汉绣现已作为我市外宣最佳礼品之一。

  目前,武汉还没有一个权威部门和机构,对散在民间、刚刚兴起的现代女红类产业的规模有权威统计,但市妇联的调查显示,其产业前景十分广阔,也是吸纳就业的好载体。

  仅以拼布为例。目前,国内高端拼布坊销售的多是日本原产的布料、线轴,日本、德国原产的工具。拼布的国际展览和赛事,也是美国、日本执牛耳,美国休斯敦拼布展、东京国际拼布展影响巨大。

  拼布手工艺品需要的专业布料如同油画棒,要能表达极其细微的色彩变化,一种色系动辄有上千个品种。在日本,设备制造、布料生产、专业书籍、教育培训,形成完整而严密的产业链。在培训方面,日本人将拼布发展成系统化与制度化的教学课程与师资培训方法。结合了行销,拼布不但在日本境内推展成功,甚至流传到邻近亚洲国家。

  而国内,据业内人士介绍,除了有少量原创书籍出版,其他产业的开发还是空白,或者处在初级阶段。

  业内人士指出,湖北武汉纺织业发达,学院众多,大学毕业生等人才济济,如能从消费端开始大力培育,向上游延伸,现代女工产业开发大有潜力可挖。

  此次,市妇联联手市全民创业办和本报,共同举办“江城巧娘”大赛。昨日接受采访,市妇联负责人谈到举办赛事初衷:希望能尽早着手,培育市场,激励创业,推动现代女红产业在汉发展壮大。

  看好产业前景

  建议湖北女红朝地域特色方向发展

  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 冯桂林

  “与江浙地区的女红产业相比,湖北女红的地域特色不鲜明,如果能在凸显荆楚文化方面有所作为,相信湖北女红产业能开拓出更广阔天地。”昨日,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冯桂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看好女红产业前景。

  冯桂林分析女红潮重新兴起现象,他认为,传统手工业发达主要是因为当时工业不发达,机械化程度不高,人们许多生活日用品主要靠手工制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品规模化生产,在满足需求后,人们越发注重产品的质地、舒适度及形式的多样,传统手工制作的这些优势又再度体现。

  同时红火的旅游业为女红产业带来了可观的前景。冯桂林说,目前,湖北旅游产品品种单一,多是从外地引进的产品,如贝壳制品、生肖制品等,没有体现出楚文化底蕴,如果现代女红产业在这方面多动脑筋,能量将是巨大的。

  为全市女性搭建交流、创业就业平台

  女红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业,正在被以女性为主体的市场群体簇拥着进入“她时代”。女性参与文化创意产业,既可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又能向社会充分展示女性的特点和才华。女性与男性所承担的社会和家庭角色不尽相同,较多的女性愿意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所从事的职业结合得更紧密一些,希望能更多地照顾家庭、兼顾生活质量的追求。在这一点上,女红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意产业,因其进入门槛低、机制较为灵活,具有相当的活力,非常适合需要照顾家庭和孩子的女性创业就业。市妇联联合市全民创业办推出首届“江城十大巧娘”评选暨女红创业项目大赛,旨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将传统女红文化与现代女性创业进行对接,为全市女性搭建一个交流兴趣爱好、谋求创业就业的平台,引导她们不仅能用自己的巧手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同时也为武汉妇女积极参与建设“创业之城”打造出一张新的名片。

  探寻“武汉制造”

  向“武汉智造”的华丽转身之路

  市经信委(市全民创业办)副主任 党蓁

  女性创业是武汉市全民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武汉以汉绣为代表的纺织服装等时尚产业曾为全国所瞩目。在这个领域,女性创业具有先天的优势。这次我们开展新时期的女红创业项目大赛,不仅仅是推动传统手工制造产业的复苏,更应是促进现代创意产业的发展,努力探寻“武汉制造”向“武汉智造”的华丽转身之路。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挖掘新动力、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迫切要求。女性创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支持,这次评选出创业项目仅仅是向“智造”转变迈出的第一步,如何将这些评选出来的“智造项目”做大做强,使它们从一个个创业项目变成一个个创业企业,带来新的创业和就业机会,这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追求时尚个性的今天,当各类消费品纷纷走上流水线生产的时候,很多人开始用“纯手工制作、限量版、个性创意”等时尚概念包装女红作品。通过这些作品,他们不仅养活了自己,有的还将其做成了产业。

  个人爱好成就创业梦想

  走进位于中南路领袖中南写字楼的指舞线拼布教室,布艺包包、靠垫、壁挂等手工拼布作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令人感叹的是,拼布教室的主人王银凭借个人爱好,成就了自己创业梦想。

  王银从小好女红,尤其喜爱拼布,废寝忘食亦乐此不疲。从湖北工业大学工艺美术专业毕业后,2005年,王银成立“指舞线工作室”,并从网上邀到有共同爱好的网友来工作室相聚,共同制作玩偶。

  工作室成立第一年,毫无经营管理经验的王银最终交出了一份亏损10万元的“答卷”。王银觉得仅仅靠自己的“爱好”无法成就大业,必须为自己“充电”。

  王银介绍,目前,日本、美国的拼布手工艺技术世界领先,在上海还有日本拼布专家开设的培训班,她专程赶赴上海,花了近一年时间,系统学习了日本的拼布技艺。“不学不知道,原来拼布中蕴藏了大量商机。”王银说,在日本、美国,拼布手工的产业链包括布料、工具、教学书籍等等。

  学成归来,王银调整了创业思路,不仅自己做拼布,还办起了培训班,给自己的工作室注册商标,策划出版拼布制作书籍等。目前,工作室已吸纳会员800多人,组织过40多场手工活动,每月举行一次手工沙龙,年销售收入达到几十万元。

  “抱璞男儿”甘做女红创出艳阳天

  “下个月,我们还将在上海等地再开4家专卖店,继续扩大‘抱璞玩偶’领地。”昨日,“抱璞玩具创意”工作室掌门人郑炜很自信地流露出对布艺玩偶市场前景的美好憧憬。

  2006年,郑炜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毕业。在校期间,他就特别倾心当代艺术。2008年,郑炜凭借10万元的启动资金,相邀6位同学,创办了“抱璞玩具创意”工作室。

  “从一针一线都拿不稳,到现在年利润上百万元,创业初期的艰难,常人是难以体会的。”郑炜说,起初6位同学中,谁都不会针线活,后来2个男子汉主动承当大业,学习踩缝纫机,并将技艺传授给另外4位女同学。

  凭借对布玩偶的特殊感情,郑炜最终创业成功。自2008年发展至今,“抱璞玩偶”集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于一体,倡导自由创作发挥,以传递情感为导向。时至今昔,抱璞已自主研发了800多种不同的设计原型,产品结构涵盖玩具、个人饰品、家居小品、情侣礼品、车载内饰等方面。

  目前,抱璞在全国已建立15家品牌专卖店和两百多家专柜,遍及武汉、重庆、成都、郑州、石家庄、太原等城市。

  女红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术,历史悠久,在过去多半是指女子的针线活方面的工作,大体上分纺织、浆染、缝纫、刺绣、鞋帽、编结、剪花、面花、玩具等九类。千百年来,女红通过一针一线一剪,传递着温暖淳厚的慈母之爱,也被称为“母亲的艺术”。

  对一个小家来说,女红是温暖的家谱,女红技艺从母女、婆媳手中一代代传下去;而在历史长河中,女红则好似一幅女性优美的剪影,中国女性的聪慧、贤淑、宁静、优雅等品质通过女红一览无余。旧时女红,是女人们持家度日的看家本领,是“贤妻良母”的标志、“相夫教子”的资格。女孩六七岁时,就要开始学习钩织编绣剪裁缝,平常人家一生浆浆洗洗,缝缝补补,可以说是须臾不离。“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就是当时多数女子生活的真实写照。即便在创业艰难百战多的延安时期,女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战士们利用学到的女红技术,用拿枪的大手给自己打袜子、织手套。后方的村姑们,常给当兵的心上人绣个荷包、纳双鞋底,寄托自己的爱慕、祝福之情。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女红活计更是非常实用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道出了那时女人做女红的辛酸。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女红几乎是小女孩的家庭必修课。如果哪位女孩子不会编织手艺,很容易被周围的女伴瞧不起。到了八九十年代,女红的功能开始兼顾实用、装饰和传情达意之用。一时间,“温暖牌”毛衣、围巾、手套等独创女红作品开始流行。而在经济发展迅速、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女红则拥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它既是展现女孩灵气、才气的途径,也是愉悦心灵、获得满足的方式。在女红网、DIY俱乐部等热门女红交流论坛上,从钩针、棒针、剪裁、串珠到布艺、纸艺、绣品、结艺各种技艺不一而足。通过掌握各类技巧,大到窗帘、床品、靠垫,小到桌垫、杯垫、手套、袜子、家装饰品都可以亲手尝试制作。从定制成衣、旧物改造、创意生活,升级到艺术品,在工业流水线统治的时代下,女红迎来了新的春天。

  女红——母亲的艺术

  武汉传统女红:“汉绣”闻名全国

  汉绣作为武汉女红文化的代表,曾闻名全国。当时繁极一时的汉口绣花街,绣出了与苏绣、蜀绣、湘绣齐名的汉绣。

  汉绣始于汉代,兴于唐,清初传于武昌,至清咸丰年间发展到鼎盛,在今塘角、积玉桥、三层楼一带逐步形成刺绣加工基地,其中以青龙巷最为集中和繁荣。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原在武昌经营的郑双茂兄弟因受排挤,携艺过江在汉口长堤街、大夹街、万寿宫一带,陆续开设了数家绣铺,自此汉口绣业逐渐兴旺,到光绪年间,汉口万寿宫一带已形成闻名一时的“绣花一条街”。

  据记载,汉口绣花街还在武昌白沙洲开辟了第二个汉绣加工基地,时有“男会驾船、女会绣花”之说。这时武昌、汉口两地有绣工500余人,连同店外做包活的绣工共2000人左右,汉绣兴盛一时。

  绣花街的衰败是从日本人侵占武汉开始的,尤其是1944年,日本人在绣花街附近设军火库,美空军飞虎队空袭,炸毁了军火库,整条绣花街上一家挨一家的绣铺被烈火吞没。这条建筑考究、具有典型清代园林格局的绣花街,连同无数的汉绣精品,一夜间化为灰烬。日本人投降后,逃到农村的一些绣花艺人才陆续回来重新开业,绣花街才又恢复一线生机。

  解放后,绣花街的店铺以自愿结合的方式组成合作社。后合作社与武汉工艺美术行业组成武汉民艺戏剧绣品厂,主要生产舞台戏曲用品。“文革”中,一息尚存的绣花街再遭劫难,最终没逃过消亡的命运。

来源:汉江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