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学院 > 服饰文化 > 正文
撒拉族民族服饰特征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学院-服饰文化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人口8.7万人(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撒拉族民族服饰特征

  对于撒拉族民族服饰特征,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很少,我们采访大多都是从民间流传的歌谣和一鳞半爪的史料中粗略地了解概貌而已。

  撒拉族传统戏剧《对依奥依那》是撒拉族地区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的唯一现存的民间戏剧,多在婚礼之夜表演,出场时,有两个人翻穿皮袄一前一后扮作骆驼,另有两个,一人身穿白色长袍,头缠达斯达尔(缠头巾),脚穿短靴,另一人穿白色汗褂,系红腰带,外套青夹克,头缠达斯达尔,身披一件大红披风。这一戏剧通过对白形式追忆和讲述撒拉族先民迁徙的艰难历程。从萨拉族的提醒特征和记述族源的史料中可知,撒拉人体格强魄,眼窝较深,鼻梁较高,眸子呈黑色,皮肤白皙,多须,这显然与中亚带民族相近,《伊斯兰大百科全书》(英文版)卷四中说:“撒拉族原名叫撒鲁尔,是乌古斯部落中的一个部落”,这说明,撒拉族的先民是突厥乌古斯部的后裔。据传说《骆驼泉》记载:“撒拉族祖先尕勒莽、阿合莽等一行从中亚撒马尔罕(今土库曼斯坦境内)迁徙至循化街子定居。”可见最初的撒拉族服饰基本保留了中亚撒玛尔人的服饰风格。相近于蒙古人的服饰。这与撒拉族先民们的游牧生活环境有关。其中头巾则是阿拉伯式的,是因为他们信了伊斯兰教。

  史料记载,元代撒拉族先民初居循化时,其民族服饰特征仍保留着中亚风格,男子戴卷沿羔皮帽,脚穿半腰皮靴,腰系红棱布。妇女头戴赤青色的襙丝头巾。到明代,撒拉族人口渐多,服饰艺术有了一定的变化。据《循化志》卷五记载:正统元年“调凉州扒沙等处,剿贼有菌”,因而“赏狐帽,胖袄”。至清朝,撒拉族的服饰趋于汉式化。

  《皇清职贡图》中有关撒拉族的画像是这样的:妇女身穿蓝色长裤,上套绿色长裙,长至脚踝,上衣则是粉红色的大襟衣服,上套黑色大领宽袖长衫,上衣没膝,外衣则为大领大襟长衫,两边不开衩,腰间以红布束之,系结之处在右胯,下身穿黑色裤子,脚穿黑布鞋,鞋尖上翘。”

  撒拉族民族服饰特征变化

  撒拉族妇女头上戴的盖头,身上的夹夹,脚上的鞋其颜色因年龄各异而不同。一般情况下,妇女们的盖头有三种颜色:少妇戴绿色盖头,象征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中年妇女戴黑色盖头,象征沉着持稳,通达老练。老年妇女戴白色盖头,象征朴实自然,纯洁无暇。“夹夹”(指坎肩儿)有长短之分,一般老年妇女穿黑色坎肩儿,中年妇女穿蓝色或灰色坎肩儿,年轻妇女穿红色或几种颜色搭配的坎肩儿,尤其是花色坎肩儿,使人眼花缭乱,感叹不已。中老年妇女的鞋底是千层底,鞋面用黑色条绒或布料做成,是一种圆口缉鞋,青年妇女们则穿绣花鞋,其外形如船,鞋尖翘起,鞋面及鞋帮均有各种花卉图案的刺绣,做工精细,样式新颖美观,类似于清代家庭妇女之鞋。

  至于男子服装,一首名为《依秀儿玛秀儿》的歌谣中这样唱道:依秀儿的玛秀儿罗吆,大呀小儿罗吆;买呀买一个官帽者,头儿戴吆;买呀买一个衫子者,身儿里穿吆;买呀买一个腰带者,腰儿里结吆;买呀买一个鞋子者;脚儿里穿吆。研究者认为,这首歌中的官帽,衫子、腰带、鞋子都是撒拉族男子最理想而时髦的服饰。这里所谓的“官帽”指的是民国时期的大官制服帽,“衫子”指的是用市布料子做成的士人服,“鞋子”指的是黑色高档布鞋,“腰带”指的是绸缎带。后来,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变迁,撒拉族也逐渐“入乡随俗”,中年男子一般穿宽大的短上衣,系布带,头戴黑色或白色的六牙帽(六边形帽),类似于汉族的狐皮小帽。脚穿平底布鞋。循化东部的孟达人穿吓热亥(一种牛皮靴),老年人则穿白色或黑色的长衫,做礼拜时头缠长约数尺的“达斯达尔”,青年男子爱穿白色的汗褡,腰系红布或绣花腰带,外套黑色坎肩儿。中年妇女穿裤脚拖地的长衣服,脚穿缀以丝穗的、鞋尖翘起上钩的姑姑鞋,年轻妇女爱穿花布衣服。

来源:华衣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